且說夏知府已是花甲之年,許多政事漸漸交與長子,自己且過悠閑的生活。閑來無事便與老友談書論畫,賞泉品茗,偶爾也去體驗生活,最沉迷于明湖泛舟、千佛賞菊。
張員外(以后改稱張同知)來到濟南府之后,閑暇時常受到知府大人的相邀,他們一起去游湖釣魚或者去賞泉品茶。而夏雨澤與張紫櫻時常陪同左右,不再話下。
夏府外正對著一個大湖,名為大明湖,此湖最早見諸于文字是在一千多年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隋唐時名“歷水陂”、“蓮子湖”,宋時又稱“西湖”,金代始稱“大明湖”。且湖水是由城內的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泉水匯集而成,水源充足,有“眾泉匯流”之說。
且說這湖,連通黃河,西通濼水,南鄰千佛山。湖中景致,四時晴雨皆宜。湖周圍廣植柳,湖內盛產蓮子,每至春時,紅綠間發,宛似西湖勝景。湖中蓮花盛開之日,滿湖錦云爛熳,香氣襲人,小舟蕩槳采菱,歌聲泠泠。遇斜風微起,偎船競渡,縱橫如飛。其明湖泛舟、歷下秋風、佛山倒影、匯波晚照都乃明湖絕景。
柳下漁人,艤船曬網,也有戲魚的,結網的,醉臥船頭的,沒水賭勝的,歡笑之音不絕。那賞蓮游人,畫船蕭管鱗集,至黃昏回棹,燈火萬點,間以星影螢光,錯落難辨。
深秋時,霜風初起,楓林漸染黃碧,野岸衰柳芙蓉,雜間白蘋蓼,掩映水際。隆冬天氣,彤云密布,六花飛舞,上下一色。那四時景致言之不盡。有詩為證:
大明湖畔水連天,不唱漁歌即采蓮。
明湖泛舟畫中游,佛山倒影變萬千。
歷下秋風聲作響,匯波晚照成絕唱。
小小湖中情深種,有情徒增空念想。
今日雨過天晴,夏知府心情很好,便邀請張同知同游,提名要帶著紫櫻姑娘一起明湖賞荷。
在船上,夏知府與張同知在一旁一起品茗談論朝中政事。紫櫻站在游船的回廊里看著湖中的蓮花,不知不覺已經入迷。時雨過后,清風吹拂,蓮花朵朵,甚為可愛。夏雨澤輕輕走到了她的身后。看著這個因為賞蓮而發呆地姑娘,不覺笑了起來。
紫櫻發覺雨澤站在了身后,有些不好意思,臉上羞地比荷花還要粉嫩。
“沒想到夏公子在這里。”紫櫻低低地說。
“沒想到紫櫻姑娘如此喜歡蓮花。”夏公子笑。夏雨澤在湖邊長大,從小喜歡蓮花,身上的刺繡以及所用的器物,皆用蓮花做裝飾。他想找一個跟他一樣愛蓮的姑娘共度一生,可這些年來一直未曾尋到。自從在泰安州遇到一個叫紫櫻的姑娘,幾個月來,他都是念念不忘。沒有想到,她竟然像自己一樣喜歡蓮花。
紫櫻笑了,“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紫櫻又道:“細看公子的衣服上面繡著蓮花,想必自然是愛蓮之人。我們可算知己否?
”
夏公子點頭,道“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我喜歡她的潔凈、美麗、花瓣的輕柔以及它的芳香,而小姐在我的眼中,就像這蓮花一樣漂亮。”
“這.....”紫櫻微笑,對于夏雨澤的夸贊她甚為開心,他并不知道,紫櫻姑娘對所有的花都是癡迷的。可此時,她卻望著遠處的蓮,陷入了沉思,心中不免增加了一絲愁緒,“茗煙公子,我是不會辜負你的。”
隨著時間的發展,兩人之間交流地機會不斷增加。夏大人也有意無意對張員外談及夏家之意,張員外心中也早有此意,對夏公子也十分滿意,只是不知道紫櫻心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