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月娘你好:請允許我直呼其名。我叫林阿魚。今年十八歲。
我是一個奇怪的男孩。這奇怪源于我的愛好,我愛好書法,書法里的小篆。
你知道這和現當今的社會是多么的不合拍,現在年輕人的愛好很復雜,花樣繁多,談戀愛,喝咖啡,打球,上網打游戲,背著背包當個驢友,等等,真是太廣泛了。
偏偏我愛上了書法。
書法意意味著什么?孤獨,苦悶,無趣,還有漫長無盡頭的堅持。
我三歲開始練習書法,你相信嗎?三歲的孩子才多大,連鉛筆都捏不穩,更別說毛筆了。
但是我清晰得記住了自己三歲時候的一個片段。
我身高剛剛到達我爸爸大腿上的股骨那里,我看不到爸爸書桌的桌面,需要踩著凳子,拉長脖子才能看到。
爸爸的書桌上堆積著磚頭塊一樣的書,還有一方硯臺。
你知道那是什么材質的硯臺嗎?
端硯。
你知道端硯嗎?
它是我國四大名硯之一,產于廣州肇慶。
肇慶古代稱作端州,因此將那里出產的硯臺叫作端硯,端硯最早產于唐代武德年間,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宋朝著名詩人張九成賦詩稱贊端硯說:“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
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
爸爸的這方硯臺是一個飛龍的形象。
爸爸說它產于老坑,是硯臺中的珍品,極為名貴。
一個青花瓷的筆筒里插著很多把毛筆,有硬毫筆、軟毫筆和兼毫筆。
桌面上攤開著厚厚一沓宣紙,旁邊是一本《瑯琊臺刻石》和一本《泰山刻石》。
一塊白玉鎮紙壓在一張宣紙上,硯臺里研開著一池濃黑的墨。
我踮起腳尖望著書桌,伸出小手要爬上去玩耍。
爸爸眼睛一亮,抱起我,讓我站在凳子上,然后把一支小毛筆抓起來放在我手里。
你信么,我當時像個小大人一樣抓住了毛筆,提起來,在紙上畫了一筆。
我爸爸驚喜地發現,這一筆很像漢字里的一撇。
就在那時候爸爸決定讓我練書法。
媽媽不同意,說他瘋了,孩子還太小,這樣的早教是摧殘兒童的健康。
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爸爸抓著我的手稍微一指點,我竟然能歪歪斜斜地保持著一個提筆的姿勢,并且歪歪扭扭地書寫簡單的橫豎點撇捺。
當然,那根本算不上有意義的筆畫,但是我真的很早就流露出一種天生的稟賦,就是對書法很有感覺。
這可能來自于爸爸的遺傳。
我爸爸是月城市最為有名的書法家,他的小篆曾經獲得過國家級獎項,省級、市級的各類獎狀獎杯多得裝滿了書房。
爸爸對書法很癡迷,當他發現兒子竟然具有這方面的天賦后,真是欣喜不已,當下決定要開始教我書法,直到將我培養成一個真正的書法家。
呵呵,我這么說你可別笑話我在吹牛,我說的都是事實,為什么要羅嗦這些呢,當你知道后面發生的事情,你就會明白我在這里并不是白白浪費筆墨,而是有著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