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觀室離護理辦公室不是太遠,幾步就到了。這幾天留觀的病人不是太多,林雪進去后在門口的那張病床前停下,打量一下臉色有些發黃的病人,問道:“好些嗎?”
這是一名從郊區來的女患者,二十來歲。早幾天因為家里豬圈的門沒有關好,老母豬帶著小豬闖進鄰居家的菜園,連吃帶拱,把菜地糟蹋得一塌胡涂,鄰居發現后破口大罵,說了許多難聽的話,還反映到村委會,要求賠償。結果是氣也受了,罵也挨了,人也丟了,錢也賠了。她咽不下這口氣,喝了幾口農藥,丈夫發現后忙打急救電話,是救護車送到這里來的。進院的那天正好是林雪當班,見病人雙目緊閉,口吐白沫,絲毫不敢怠慢,在當班護士的幫助下,立刻進行搶救,先是灌腸,后是輸液,整整忙了一個下午,才把她從死神那里救了回來。經過兩天兩夜的治療,現在己經脫離危險,正在恢復之中。守在旁邊的病人丈夫見林雪詢問,點頭答道:“頭不大昏了,就是身上沒有力氣。”
林雪按了一下病人的脈搏,又翻開眼皮看看,再用聽診器聽了一下說:“上午再輸一會液,下午可以回去了。”
“回去不會有問題吧。”病人的丈夫有些不放心,“要不要再觀察幾天?”
“沒有必要。”林雪肯定地說,“她的脈搏、體溫和血壓己經恢復正常,心肺功能也不錯,回去后休息幾天,吃些營養就行了。”
得到答復,病人丈夫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感激地說:“謝謝你了,林醫生,是你救了我老婆的命。”
每次聽到病人或者他們家屬發自內心的感謝,林雪都很高興,有一種成就感。她朝患者和她的丈夫看了一眼說:“不要謝,這是我們的職責。回去后要搞好鄰里關系,遇到事情心胸要放寬些,不能再做糊涂事了。”
病人的臉紅了,她的丈夫連忙答道:“知道了,知道了。”
林雪回到診斷室,發現文培生坐在那里,問道:“怎么樣?”
文培生知道她問的是什么,說:“普通門診那邊的人不少,我們這里不多。”
林雪點了點頭,在辦公桌前坐下。她是大學畢業后分配到這里來的,有十多個年頭,先在住院部上班,后來調到急診科。她坐了一會,想起肖老頭遞給自己的那封郵件,取出來一看,里面是一本醫學雜志,同時還附有一封用打字機打印的信:
林雪同志:
你寄來的《出血熱早期診斷及其它》一文,我們己經收悉,經過編委審查后認為,它在臨床診斷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決定在本刊發表,特此告知。同時感謝你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繼續來稿。
致禮
神州醫學雜志社編委會
近些年來,社會上掀起評定職稱的熱潮,不光是單位評,醫院評,學校評,工廠評,服務員和清潔工也要評。能評上職稱的人,在工資晉級、職務晉升等方面有優先權。為了金錢、為了晉升、為了榮譽,一夜之間冒出許多工程師,專家和大師。評定職稱的條件之一,是有論文在報紙雜志上發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自己動筆的有,請人代勞的有,進行剽竊的也有,花樣百出。林雪是個好強爭勝的人,在這方面自然不甘落后,半年前她把自己對流行性出血熱診斷的臨床經驗進行了總結,寫成論文,寄到《神州醫學》雜志社,后來一直沒有音信。她以為沒被採納,時間一長就淡忘了,沒想到現在雜志社不僅寫了回信,還把它刊登,自然十分高興。她按捺住激動的心情翻開雜志,很快從目錄中找到自己撰寫的那篇,從頭到尾詳詳細細地閱讀一遍,發現修改的地方不是太多。面對成功的喜悅,她的得意之情溢于臉上,就在這時,科室主任梁學群從外面進來,見她滿面春風,笑著問道:“林醫生,什么事讓你這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