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和徐玉萍、周曉燕都是有家有室的人,住在醫院的家屬區,上下班同路。這一天她們回家經過農貿市場時,周曉燕問:“我去買菜,你們去不去?”
徐玉萍應道:“我去買點葷菜,明年兒子要高考,得給他補一補。”
周曉燕問林雪:“你去不去?”
林雪是三口之家,丈夫易東海十分關心她,家里的事無論大小多少,只要他在,基本上不讓妻子伸手。女兒琳琳是五年級學生,成績不錯,每學期都會拿些獎品和獎狀回家,一家人親親熱熱,和和睦睦。現在見周曉燕問她,想了一會說:“我不知道家里要買什么,不去算了。”
周曉燕說:“你不去買東西,陪我們走一趟也是好的,反正現在沒有事。”
林雪覺得同兩人走一趟能了解一下行情,就同意了。
這個農貿市場不是很大,供應的商品卻很齊全,從雞魚肉鴨,到姜蔥辣蒜,應有盡有。三個人進去后,邊走邊看邊議,遇到自己需要的,就買上一點。徐玉萍在里面買了肉,買了西紅柿。周曉燕買了尾草魚,來到小菜攤前又要買四季蔥,問道:“多少錢一斤?”
賣菜的女人四十來歲,中等個子,不很整齊的頭發有一尺多長,用塑料夾子夾在腦后。她身穿灰色上衣,黑色長褲,上面粘著泥土。平跟皮鞋許久沒有擦油了,灰撲撲的。裝鈔票的小包是人造革的,斜斜地背在身上,有的地方塑面己經脫落,露出布質的底料,和林雪她們手中的提包相比,不那么時髦,不那么雅觀,卻是脹鼓鼓的,顯示了她的經營成果。聽見有人問價,她朝三人看了一眼,然后笑著說:“三位來了,便宜點,五塊錢一斤。”
“這么貴。”周曉燕經常光顧市場,知道市面上的行情,“人家只賣三塊五。”
賣菜的女人拿起蔥在三人面前晃了晃說:“三塊五的也有,不是這個樣子,少說它也放多少天了。你看看我的這個,新新鮮鮮,蔥白多,葉子嫩,又洗得干干凈凈,沒有一點泥土。有句老話說,便宜不是貨,是貨不便宜。”
這些人的嘴皮子經過操練,能把白的說成黑的,差的說成好的,死的說成活的,一些沒有經驗的顧客在他們面前經常吃虧上當。周曉燕是洞庭湖的麻雀,經過風浪,知道他們的厲害,也不嚕嗦,只是簡單地問:“三塊五賣不賣,賣我就買,不賣我就走。”
“這……。”賣菜的女人裝著猶豫的樣子,又看了三人一眼,然后問道,“你們要多少?”
周曉燕說:“蔥只能做香料,能要多少,幾兩就夠了。”
賣菜女人改變了態度:“你們只要這么多,不賺錢也賣,三塊五就三塊五。”
周曉燕講好價錢,挑了幾根蔥放在秤上,那女人把秤桿往上一提,又很快地放下,順口說道:“一塊四。”
徐玉萍經常去菜市場,知道他們的情況,這時侯問道:“有多重?”
生意人的心算,往往讓數學老師嘆服。賣菜的女人沒用多想就說:“四兩。”
徐玉萍己經看出破綻,眼睛盯著問:“有這么多嗎?”
賣菜女人表現得很是自信,把秤送到周曉燕跟前,這時侯栓秤砣的繩子正好壓在兩顆大戥子上:“怎么,我沒騙你們吧。”
周曉燕知道這些人的動作不亞于魔術大師,也沒講稱的對和不對,不聲不響把秤拿到手里,把系秤砣繩子先壓在戥子上,再提起來,這時侯只見秤桿小的那頭直往下墜。她不高興了,橫了那個女人一眼說:“你自己看看,它到底是多少,這么做生意別人能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