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慧和羅斌在洛水分別后,她第三天也回了漓都。按現在她所處的時間,也是羅斌與李悅尋師母的時間
段內。
很多個周末王靜慧都會到廣源路來,這截路段有她很深的回憶,是與羅斌的故事。
她慢慢地走著,想著家鄉中的父母、親人,想著這路來的工作步伐,想到世人的眼光、生命的渺小、緣
的際遇。
她想到羅斌,想到他的背景,還有那俊朗而純然的臉孔。
她想了很多,甚至再次地問自己,一直拒絕追求自己的男人就因為羅斌潛伏在心里嗎?
她也換位思考,假設自己是一個呆子,能懂得異性的愛嗎?會有幸福給愛自己的異性嗎?
陳芳芳的那句話:“我敢肯定羅斌一定是愛上你了!”就像刺一樣插在她心里。
“難道關心變成愛了?”她問自己。她認識羅斌只因一個同情而引起,進而得知他是孤兒,故此倍加關心
所以她疑惑著自己。
愛?愛他什么呢?他是呆子,連男女間的微情都不懂。
“不!這不是愛!絕對是同情,絕對是出于人性上的同情!”她又為感情在申辯。
的確,像羅斌這種樣子,是誰也無法把愛情交托的!就算是有對他深愛著,這種愛亦只能無聲而終。
王靜慧在人性上,是非常了不起了,她對他的關愛,在心態上說,絕對不亞于羅賢!
“靜慧,你也來散步呀?”
**
與王靜慧打招呼的女人是馮雪璣。
“。。。。。?!?/p>
“男朋友呢,幾時帶來和姐我見見面?”
“沒有,一直擱著!”
“。。。。。。”
誰都想有一個人來說說心事,何況面前是一位自己信任的朋友。所以,王靜慧就采用了一種方式來講述
自己的情況,她說:“雪璣姐,我認識一個男子,他比我小幾歲,他愛上我了,我對他也有那種意思,但
他的條件不是很好,你說這種差距能得到幸福嗎?”
此時馮雪璣似有感觸地說:“通常我們所說的幸福,指的就是愛情的歸屬,一起生活,之后生兒育女!”
“但愛情,并不一定能有歸屬,可能僅是一個相逢!”
“而我們的人生里,有時情感都不能被自己控制。所以,愛一個人,被一個人愛,往往心不由己!”
馮雪璣說了這番話,王靜慧很受用,進而升為一種安慰感。
“你確定自己愛他嗎?”馮雪璣問。
王靜慧想了想,最終還是答:“嗯!”
讀到這兒,大家都知道王靜慧說的男子就是羅斌了。
而王靜慧采用的表達方式里,是不言明她識的男子是個呆子,只說比自己小了幾歲,這就是王靜慧的聰明
之處。
若她說出這個男子是個呆子,那么和她聊天的人,就沒有這么有耐性和她耗時間了,有可能還說她是個
傻瓜。而另一種效果就是,跟自己聊天的人會在講述感情時還能帶入自己深深的體會感。
只聽馮雪璣又說:“你是我的好友,姐不防跟你說,亦都是想為你好!”
王靜慧點點頭。
“我認為,他不是愛你,而是他的一種戀母情結!”
馮雪璣這話一出口,王靜慧的心都涼了一半。因為她最不想承認的、存在著要探知的“結”,就是剛才馮
雪璣所說的“戀母情結”。此時被馮雪璣一句說開,她就感到情感在漸漸清晰。
馮雪璣似乎是在回憶中找故事,她有點憂傷地說:“我的初戀就是一個比我小了五歲的男子。我當時真的
以為我們的就是愛情,所以女人最珍貴的都付出了,而后來我才發覺,我只是他心中的一個母性!”
“但我不后悔!到現在都不后悔!他對我真的很好,要不是這段情緣,我也真不懂什么叫愛情、什么是友
情般的超親情!”
“因為是他,我才認識我的先生。因為是他,我才明白我該愛的是哪一種男人。我也愛他,至少在那個時
候我是愛的!”
“。。。。。?!?/p>
馮雪璣又說:“我們不要壓迫自己,該讓心去走路,該聽聽自己的心,不要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
“我現在認為,一個好的愛情,不一定就是那些得到歸宿的,而是雙方都愛過、快樂過,分后又不吵不鬧
彼此還默念著!”
“愛,需要真情來喚起!既然它已來到,自己又逃避不了,讓心去抗拒真的很累很累,如果懂得順從一下
它,它就不會把自己撐得痛苦而凌亂,有可能是看得更遠!”
王靜慧默默地聽著,像在聽一名人在講課。不用思忖,此刻的王靜慧心情已是一種舒暢感了,因為她被
疏通了一個心結。
這個世界,生活是很現實的。而生活與情感都有緊密的相連,站在現實的角度,我們是該同情羅斌的,更
該理解王靜慧。說到不公平的,該是情感對王靜慧不公平,羅斌是天然式不公平的。
一個呆子,一個高級白領,這種愛情如何生長得起?他與她都是被不公平。
換成羅斌只是個腿殘,只要智商不殘,這還可以接受,但談情說愛,他就是一張白紙,這事放在誰的身上
都是接受不起的,除非你是上帝!
馮雪璣最后說:“愛!有很多種定義,而最后一個定義,就是自己該怎么選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