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諸兒和文姜姑娘正在相思成災,這時就有人來提親了。
魯國新即位的國君姬允,就是魯桓公了,只因嗣位時還小,所以一直沒有定親,如今事業有成,有權有車有樓了,就張羅著討一房婆姨,怎么也得門當戶對吧。就叫大臣們尋尋。
公子翚走南闖北的見多識廣,連忙向魯桓公匯報:“主公,齊侯有個非常寵愛的女兒叫文姜,長的那是非常滴美麗,原來想要和鄭太子忽聯姻,可鄭忽那個傻瓜怕老丈人太有錢自己婚后挨欺負,說啥不敢干!可咱們魯比齊強啊,我看和主公您很和諧,您看行嗎?”
魯桓公一聽,琢磨齊國這個老丈人確實有錢,有實力,和自己十分般配,行!十分不錯!回了一聲:“太好啦!太宰你就辛苦一趟吧,為我赴齊求婚。”
公子翚帶著國書、禮物就來齊國了,齊僖公挺高興,魯侯姬允也行啊,雖說心里還惦記鄭忽,可也只能這樣了,天下事哪能都十全十美呢!不過告訴公子翚得等等,因為女兒最近身體不適,等身體好了再具體定。
文姜姑娘天天神思不清、忽冷忽熱地難受、惱心,這日聽說魯國國君向她求婚,當時漫天云彩就都散了,心里就寬敞了,病也就好了。
第二年三月,齊侯、魯侯相會于贏,魯侯又提出聯姻的事兒了,齊侯當下就應允了,定下了日后相親的日期。過后魯侯又十分殷勤,送了很多禮物,討好未來的岳父,齊侯很感動,約于秋天九月成婚。文姜姑娘人逢喜事精神爽,天天盼望上戰場。
諸兒聽到文姜出嫁的消息心中惆悵,總后悔自己當初出槍太慢、手法不黑。于是托宮人傳信說,你那么漂亮的一朵花我沒抓緊采,如今讓別人采了,你哥哥好后悔啊!
文姜姑娘也是舊情難舍,讓宮人傳話說,你后悔什么,沒關系啊,還有下回那!只要你心里別忘了我,以后機會有的是啊!
我們親愛的姜老太公糗大了,搞出這么兩個活寶后代,估計現在還天天在封神臺上吹胡子呢,就當是妲己和商紂王轉世投胎到他家來報復了吧。
這應該也是太公當年殺狂裔、華士,過于因俗簡禮,單邊側重搞經濟,過于注重GDP的惡果。可見雞地屁也不是啥好東西!
幸福的日子總是過的很快,文姜姑娘的行裝也打理得差不多了,心愛的布娃娃,心愛的書,少女時的花衣裳,小貓、小狗、小石頭,滿滿的裝了很多,媽媽、姨媽,姐妹、表姐妹,今兒個去告別,明兒個來送別,天天迎來送往的忙的快樂、充實。可是文姜姑娘有時在心底下總是不經意的泛上來一種空空的、悵然若失的感覺,象煙一樣,淡淡的,確是極刺痛,開始還蒙怔,可是后來就清晰了,這煙越來越化作兩個字:諸兒。
父親的規矩極嚴,內外不許相見,但是早晚要和哥哥弟弟們話別的,文姜姑娘若有所思。
這一段時間,一直到文姜姑娘出嫁走了,中間確實有和哥、弟們道別的機會了,但據說都是有母親的嚴格陪伴的,究竟文姜姑娘和諸兒有沒有暗度陳倉,成就好事兒,一直是一個歷史之謎,有說成了的;也有說沒成,是后來才圓了夢的。
我想還是放到后來吧,如果這個時候弄大了肚子,出嫁之后可不好交代。史書上說,文姜嫁過去的第三年才生了兒子,那就讓魯桓公娶個楚女吧。
其實,要是放到現在,這類的美女誰不想要,管它處女不處女,有錢有靠山不就行了嗎!
魯桓公還是個紳士,親自越境到齊國來迎親,這一舉動已經有些春意盎然的意味了,違反了禮儀禮規、民風民俗。
周之禮,嫁女兒給同等水平的諸侯國,下卿送嫁;嫁女給小國,上大夫送嫁;嫁女兒給比自己大的諸侯國,上卿送嫁;嫁女給王室天子,則由諸卿士一起送嫁,父親是不允許送女兒出嫁的,兄弟可以送嫁。但是,父親不能送。
齊僖公也違反了禮儀禮規,他不讓諸兒送妹妹出嫁,自己親自送的,他害怕路上出事。文姜姑娘走的時候諸兒騎著馬遠遠的站在樹蔭下望,文姜姑娘在花車中掀開窗簾用手指指心、摸摸嘴。當愛已成往事,但絕不讓它隨風。
齊侯怕女兒想家,后來又再派夷仲年到魯國去看望,對文姜有個囑咐、照應啥的,當爹的總是不放心吧,知女莫若父。那時諸侯女兒出嫁通常是不回娘家、不輕見家人的,因為兩方都是國君,有泄密、間諜的嫌疑。
先讓文姜與魯桓公享受婚后的甜蜜吧,我們再說宣姜。
歷史上有很多撲朔迷離的事,齊僖公的女兒宣姜出嫁就是其中之一。
前邊講過莊姜,衛國的州吁殺死了莊姜的養子完,幫助州吁完成這件事的是他的一個鐵哥們叫石厚。
石厚的父親石蠟,大義滅親,干掉了自己的兒子,然后又使用調虎離山之計,讓州吁去托陳侯向周王求情,確認州吁為君的合法地位,暗中給陳侯送去血書,借陳侯之手干掉了州吁,立了姬完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姬晉做了衛國的國君,這就是衛宣公。
衛宣公這個人,很色。他看上了老爸的小老婆夷姜,他這個小媽也是齊國美女,他就跟這個小媽好上了,并且生了個男孩,取名伋。他還把夷姜立為夫人,把伋立為了太子,交由左公子泄輔佐。
對姬晉和夷姜的愛情,我看無可厚非。夷姜畢竟是衛莊公的小老婆,莊公娶夷姜時已經是個老頭子了,他只圖夷姜的美貌,并沒有什么愛情可言。夷姜不愛這個老頭子,而愛上了姬晉,姬晉對她更是愛得死去活來。夷姜應當得到愛情,而且也真的得到了。對此,我們何必指責呢?退一步說,莊公晚年病了,失去了性功能,年輕貌美的夷姜就不應當得到性福嗎?
說衛宣公很色,主要依據是下面這件事。
伋長大了,該娶老婆了,結果衛宣公為他準備了一門好親事,就是當時齊僖公的女兒宣姜。
可是,就在宣姜嫁到衛國后,令大家瞠目結舌的事情發生了,衛宣公竟然在黃河岸邊高筑了一座新臺,把自己的兒媳婦留下來霸占了。
不過,這事有點奇怪。
一個富麗堂皇的“新臺”,就按現在的建筑進度,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衛宣公搞這項工程是為了給兒子結婚,還是自己早就有預謀?
為什么娶親的時候新郎不在場,而讓老爹鉆了空子?
齊僖公為什么對此事不表態?如果他與莊公早就謀劃好了,這豈不是個陰謀?就是說衛宣公想娶宣姜,怕她不同意,就以給兒子娶親為幌子騙宣姜上當。
還有,公子伋對這事為什么也沒反應,而是順從地接受了老爹為他另娶的一個女子?難道他早就知道老爹的謀劃?
這個迷團是無法解開了。
那么宣姜對此是怎么想的呢?《詩經》中的《新臺》倒有反應。
新臺有泚,河水瀰瀰。(新筑高臺貌輝煌,黃河流水浩蕩蕩。)
燕婉之求,蘧篨不鮮。(本是嫁與美少年,奈何遭遇老丑郎。)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新臺高大又巍峨,大河奔流水湯湯。)
燕婉之求,蘧篨不殄。(原本少年佳偶配,換作丑翁堪哀傷。)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設下漁網求鮮魚,卻撈一只癩蛤蟆。)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本求英俊少年郎,得到流氓老色狼。)
既然娘家不過問,不干涉,宣姜也只能接受這樣的現實了。管他癩蛤蟆老色狼,反正被他睡了,就跟他繼續睡唄。
可這一睡就睡出了兩個結果:一個是夷姜上吊死了,一個是宣姜接連生下了兩個兒子,大的叫壽,二的叫朔。
夷姜的兒子伋已被立為太子,她為什么還要自殺呢?原因不僅僅是失寵,而是她的兒子也已失寵,并且很快就有生命危險,她不愿意看到兒子的死。
欲知衛國將發生怎樣的內亂,以后還要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