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證明威侯田因齊善于納諫,《戰國策》和《史記》都留下了好幾處記載。
讀者不免要問:如果齊威王真的是這么的英明,干嘛九年間沉湎酒色,不問政事呢?所以正史中的東西,都是要經過我們的邏輯推理一下再作出結論的。
這要查閱別的書籍才能知道,
原來推動這件事情的壓根就不是齊威王本人,更不是淳于髡和鄒忌。據《烈女傳》記載,齊威王清君側事件的導火索是齊威王的一位名字叫娟之的愛妾點燃的,她的另一個名字叫虞姬,和項羽的那位愛妾同名。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齊威侯身邊有一位奸臣叫周破胡,此人專橫跋扈,嫉賢妒能。
地方上也有個奸臣就是阿大夫,他不作為,卻極力巴結周破胡。地方上還有個埋頭苦干的即墨大夫,是個只知埋頭拉車,不知抬頭看路的人。
周破胡每天都在齊威侯面前詆毀即墨大夫,而贊揚這位阿大夫。
虞姬早就看出周破胡欺上瞞下,不是個東西,所以就找了個機會跟齊威王說了以下的這些話。
“這周破胡是個奸佞小人,應該把他趕出王宮去。齊國有北郭先生,賢明有道,您為什么不請他來輔佐您呢?”
周破胡耳目眾多,虞姬的這番話早就傳到了他的耳朵里,天哪,這枕邊風厲害啊,虞姬你竟敢給我小鞋穿。
周破胡立即發起了反擊,他在宮廷上誣陷虞姬,說:“虞姬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就與北郭先生有勾搭,當然會替他說話了!”
這天下的男人最容不得的就是女人給他戴綠帽子,齊威侯也不例外,他開始懷疑虞姬,并把她軟禁在九層的云臺之上,并讓有司(司法高官)審問她,周破胡賄賂了有司,有司做了一份虞姬的罪狀給了齊威侯。
齊威侯看著這份鐵證如山的罪狀,又想了想和自己朝夕相處多年的虞姬,他不信,不信虞姬會是那種人,齊威侯最大的優點就是他的理智常常能戰勝他的情感。
齊威侯把虞姬召到了跟前,自己開始了訊問,虞姬帶著一肚子的委屈,開始了控訴:
“我虞姬幸得父母生養,雖然我不是什么大門大戶,卻也是陪王伴駕了十幾年,我日日睡得是簡陋的床,蓋的是破舊的褥子,還要為您打理后宮,侍奉您的飲食。我的心難道您真的不明白嗎?這些奸臣常常合伙欺瞞您,您今天既然召見了我,我就把這些話一五一十的都跟您說清楚。妾聽說玉石掉進泥淖中而不污,柳下惠可以坐懷不亂。我行的正坐得端,不怕別人懷疑。過瓜地時不躡手躡腳,過李子樹下沒必要把帽子帶正,我不避嫌疑而向您推薦賢臣,這是我的第一項罪過(氣話)。
我被人陷害,而有司受了賄賂,誣陷我,我卻不能辨明。我聽說杞梁妻因為冤枉把城墻給哭塌了。所以百姓們都為他喊冤叫屈,可是妾的冤情卻不能昭雪,即便是在高臺之內哭告,也沒有人能聽見,這是我的第二項罪名(還是氣話)!
既然有了這樣的污名,再加上前邊的兩條大罪,本來是不應該茍且偷生的。之所以現在我還活著,是因為我要在您的面前辯白我的冤屈。晉國太子申生當年寧可死也不愿意離開晉國,就是要證明自己的清白。妾死不要緊,忠良謙順之人大多是沒有什么好下場的,但是我還是要把自己最后的肺腑之言告訴君王您。現在齊國的大臣奸佞極多,而最壞的人莫過于周破胡。如果大王再不對齊國的內政下一劑猛藥的話,齊國可就真的危險了。”(實話)
齊威侯被虞姬一句話點醒,他開始暗中調查了齊國的大臣。
據《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齊威王暗中調查了名聲不好的即墨大夫,卻發現他的治下一片太平,而名聲極好的阿大夫的封地內卻是民不聊生,后來齊威王才知道,阿大夫是賄賂了很多像周破胡之流的大臣,才獲得的好名聲。
齊威王面對這樣欺騙自己的大臣痛下了狠手,阿大夫,周破胡,還有那個受賄賂的有司等一系列奸臣都被齊威王扔到了鍋里煮死了。然后扔到臨淄城外,撐死了十好幾條野狗。
國內的大臣們知道阿大夫、周破胡一黨被殺,無不震驚,誰都不敢再說瞎話粉飾太平了,各自盡其職,齊國的內政為之一變。
而內政一旦好轉,外交就變得容易的多了。齊國起兵,把趙國、魏國、衛國打了個大敗,趙惠文王還被齊軍圍住,差點做了俘虜。趙惠文王也很識趣,馬上和解,把侵占齊國的土地全部退了回來。就這樣,齊國迎來了二十多年的和平,這二十多年里,沒有一家諸侯敢來跟齊國找茬。
齊威侯見魏國勢力最大,就去訪問魏國。
魏惠侯熱情接待齊王一行,雙方進行了友好會談。
田嬰和魏相訂下條約,保證互不侵犯,加強雙邊貿易合作,互通有無。
過了幾天,沒有什么事情商談了,魏惠侯說:“該休息休息了,咱們去野外打獵吧。”
“太好了!”齊威侯也喜歡打獵。
他們各帶自己的人馬來到郊外,縱馬馳騁,彎弓搭箭,不少飛禽野獸斃命。
部下高高興興地收拾獵物,兩個國王坐下來休息。
魏惠侯問:“齊國有寶貝嗎?”
齊威侯說:“沒有。”
魏惠侯說:“寡人國雖小,尚且有直徑一寸大的珍珠,光輝能夠照亮車前車后各十二輛車,這樣的珠子共有十顆。難道憑齊國這么大國家,就沒有寶貝嗎?”
齊威侯說:“我用來認定寶貝的觀點和您不同。我有個臣子叫檀子的,派他守衛南城,楚國人就不敢來侵略,泗水流域的十二個諸侯都來朝拜我國。我有個臣子叫盼子的,派他守衛高唐,趙國人就不敢東來黃河打漁。我有個官吏叫黔夫的,派他守衛徐州,燕國人對著徐州的北門祭祀求福,趙國人對著徐州的西門祭祀求福,遷移而請求從屬齊國的有七千多家。我有個臣子叫種首的,派他警備盜賊,做到了路不拾遺。這四個臣,他們的光輝將遠照千里,豈止照十二輛車呢?”
魏惠侯聽了,面帶羞慚。
齊威侯高高興興地回到了臨淄。
有一次,齊威侯派淳于髡出使楚國,楚威王看到他身材矮小,便鄙夷地戲謔道:“難道齊國就找不出一個像模像樣的人了嗎?而派了先生你來!先生有什么特長呢?”
這次淳于髡并未用隱語而是直截了當地說道:“我并沒有什么特長,只有腰中七尺長劍,是用來斬殺無狀之王的。”
楚威王惶恐地說道:“請先生息怒,我不過跟您開句玩笑罷了。”
這個故事不由得使人聯想到歷史上著名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淳于髡生活的時代要比晏子晚一百多年,對這位齊國歷史上的賢相,淳于髡十分佩服,也處處以他為榜樣,兩人一樣都身材矮小、貌不驚人,然而出使外國,都憑借自己的才能和氣度折服了傲慢無禮的楚君,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楚威王自討無趣也告訴我們:不可衣貌取人。
齊威侯周圍的名士中有一位格外耀眼,他叫黔婁,他和他的妻子一起被歷史推上了前臺。
黔婁是戰國時魯國人,他雖然家境貧寒卻有著大學問,而黔婁卻安貧樂道,視榮華富貴如過眼煙云,不參予那種爭名逐利的行列。
黔婁的夫人叫施良娣,是個大家閨秀,她的父親是魯國的太祝,也就是掌管祭祀的大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黔婁夫人的家庭可謂是尊貴至極。
可是黔婁的夫人卻沒有看重那些王孫公子,而是選擇了窮困潦倒的黔婁。
而黔婁與她的夫人成婚之后,自己的學問有了更大的精進,因為黔婁夫人從小從父親那里學習了不少陰陽之學,把這門學問融入到丈夫所主張的道家思想中,便形成了黔婁的獨特理論。
而這些理論都記錄在了他的名著《黔婁子》中,《黔婁子》共分四章,由伏羲氏憑天降河圖神龜顯示八卦之數,再到天地生成的道理,從天地運行的氣教,來求得宇宙變化的理教。
也就說數學、陰陽學、五行學、化學、物理學、包括宇宙學這本書里都有,可以說這是一本百科全書性質的書。
而這本名著的問世,和黔婁夫人的學識不無關系,可以說黔婁夫人是中國古代版的居里夫人。
但由于魯國連年干旱,民不聊生,黔婁夫婦活不下去了,而黔婁本人又不愿意做官,也不想接受老丈人的救助,所以他帶著夫人來到了齊國的臨淄。因為當時的齊國已經在齊威侯的治理下,呈現出一片太平盛世的光景。到這里怎么說能有口飯吃。
黔婁來到齊國的消息不脛而走,齊威侯聽說名士黔婁來了,非常高興,馬上就想聘他為國卿,可是黔婁依舊故我,即便窮困也不愿出來做官。
黔婁雖未在齊國擔任官職,但齊威侯對他十分尊敬,齊國一有重大事故,齊威侯總到黔婁住處就教,而黔婁也會毫無保留的給齊威侯出一些好主意,齊國的問題常常能迎刃而解。
而黔婁因為常年的貧困,大有可能是營養不良的緣故,很快就在齊國去世了。
黔婁的死,讓天下的名士都非常悲痛,儒家的重要人物曾參(就是曾子),也參加了黔婁的追悼會。
但是當曾參看到黔婁停尸在破窗之下,身著舊綈袍,墊著爛草席,蓋的短衾竟不能蔽體,弄得他鼻子發酸,說道:“再把被子斜過來點就能蓋住黔婁先生的全身了。”
可此時黔婁夫人卻堅定地說:“斜了雖然能蓋上,卻不如放正而蓋不上。我家夫君活著的時候就不是斜的,死了讓他斜,這不是他所希望的!”
這幾句話說的曾參無言以對,一陣的慚愧,又問道黔婁夫人:“先生的謚號(古人死后,根據他一生的事跡,用一兩個字加以概括,這就叫謚號)怎么定?”
黔婁夫人回答:“以康為謚。”
曾參大惑不解,問道:“先生在時,挨餓,受凍,死后尸體都不能全蔽,也沒有酒肉祭祀,生不得其美,死不得其所,為什么要用康字來做謚號呢?”
黔婁夫人正色道:“夫君生前,魯君、齊王都曾經要委任其高官厚祿,但是夫君都辭掉了,這難道不是富貴有余嗎?我家夫君寧可過平淡的生活,做天下最卑微的人,卻不會在貧困中去抱怨,對富貴也不動心,求仁得仁,求義得義,以康為謚,有誰說不適合的?”
曾參挑起了大拇哥,夸贊黔婁夫人,有什么樣的夫君,就有什么樣的妻子!
其實我倒覺得這話可以倒過來說,有什么樣的妻子,就有什么樣的夫君。
因為在大多數時候,男人一直是在適應著女人的追求。
很多妻子追求的是丈夫高官厚祿,富可敵國,結果一大批貪官污吏誕生了。
而虞姬追求正義和清明的政治世界,結果齊威侯做到了,而黔婁夫人追求的是恬適安逸的生活,視金錢如糞土,結果黔婁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