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田常去世后,其子田盤做了齊國的相國。田盤在做齊國相國期間逐漸把齊國各主要城鎮的長官都換成了田氏族人擔任,使田氏幾乎控制了整個齊國。
田盤去世以后由其子田白繼續擔任齊國相國,在田白相齊宣公期間,齊國田氏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進行了一系列的對外戰爭。
田白進攻晉國,占領了黃城。聽說韓、趙、魏三家要出兵來救,就放火燒了黃城而退兵。不久,又進攻魯國的葛城和安陽。
田白于公元前411年去世,其子田悼子為相,田悼子于公元前405年去世,其弟田和繼任齊國相國。
在田悼子和田和任齊國相國期間,仍然沿用對外戰爭來擴充齊國田氏的勢力,當然在這些戰爭中,說了算的當然已經是田氏,而不再是姜氏,得到好處的自然是田氏,而姜氏得到的只能是屈辱。
田和心里非常清楚,他要想取代齊君,除了要得到齊國臣民的擁戴,還需要得到天下諸侯國的承認,魯國是君臣禮制的堅定維護國,如果殺掉齊宣公自立為君,定會遭到魯國的干預,因此取代齊位必須首先降服魯國,掃除障礙。讓他暗暗高興的是,由于魯國多年沒有同外敵發生過戰事,臣民產生了麻痹思想,一向被魯國視為強軍足兵之策的全民習兵,漸漸流于形式。為加快他陰謀的實現,他又巧言說服齊宣公將其妹嫁給了魯元公,造成了齊、魯睦鄰友好的假像,使得魯國臣民進一步失去了對齊國的防范之心。幾年前他曾想對魯用兵,只因連年遭災,盜民四起,只好作罷,經過幾年的治理,國內漸趨穩定,用兵之心又起,于是立刻遣使往魯下了戰書。
魯元公接到戰書,愁眉不展。
相國公儀休說:“主公不必憂愁,自古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屯,齊國挑戰,咱們應戰就是了。”
魯元公說:“兵來將擋,可是魯國沒有將啊!”
公儀休說:“吳起可為將,這幾年他把《司馬兵法》和《孫子兵法》都研究透了。”
魯元公說:“吳起是衛國人,又是齊國老田家的女婿,就怕他和咱們不一心啊!”
公儀休把魯元公的話告訴了吳起,吳起說:“這好辦!”回到家,一刀就把妻子的頭砍下來,提著妻子的頭進了王宮。
魯元公就任用吳起為將,帶兩萬人馬到齊魯邊境與齊軍對陣,打敗了齊軍。
趁此機會,韓、趙、魏三家于公元前405年出兵報仇。
齊國派出田牛、田括、田無害三位將軍前去迎戰,為了讓三國退兵,田括對田牛說:“韓、趙、魏三國的土地與齊國的土地并不連接,他們跨越了鄰國的土地而來圍攻我們齊國的土地并沒有什么好處可得,他們只不過是需要得到一個戰勝的名聲罷了,我們就把齊國國君送給他們,讓他們退兵吧。”田牛就把田括的話告訴了田無害,田無害反對這樣做,他對田牛說:“我只聽說過為了保護國家社稷而把土地割讓給人家和為了保護國家英勇犧牲自己的生命和利益的,卻從來沒有聽說過為了保護國家而把自己的國君交給人家的。”但田牛并沒有聽從田無害的話,而是按照田括的計策把齊宣公姜積交給了魏國,使齊宣公成為俘虜,而換取了三國的退兵。
由此可見,在當時的齊國,姜氏國君已經到了可有可無的地步,齊國的大權已經完全被田氏家族掌控了。
齊宣公被部下交給魏國之后,他的兒子姜貸即位,為齊康公。姜貸即位后,沉溺于酒色,不理政事。公元前391年,田和就把他遷到海濱,只給一座城做食邑,以便供給對其祖先的祭祀。
田和做了齊國的國君,自稱齊太公。
姜姓齊國到此結束,以后的齊國就姓田了。
田和當了國君,首先考慮的就是名號。因為他篡奪的是姜氏政權,必須得到周王的承認。雖然周王現在也是空架子了,可是他的權威還在,若自立為君侯,他不承認倒沒什么,怕的是其他諸侯來討伐。可是,田氏又不是正宗的姜齊,怎么好意思直接去王室請封呢?
田和費了半天腦筋,終于想出個托人求情的辦法。
當時,魏國勢力最強。田和就親自出馬訪問魏國,與魏文侯在濁澤親切會見。當然,會談是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魏文侯答應替田和去求周王,冊封田和為國君。至于田和給了魏文侯什么好處,因是暗箱操作,也就成了歷史之迷。
其實,這事很簡單的。諸侯坐大,很少去朝見周王的了。魏文侯能去朝見周王,周王就很高興了。所以,魏文侯把田和的要求一說,周王馬上就答應了。
但好景不長,第二年,田和就死了,他的兒子田剡繼位。
公元前379年,享年76歲的齊康公姜貸死。至此齊國田氏完全替代了姜氏而徹底統治了齊國。
公元前375年,齊侯剡被其弟弟田午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