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5年,齊襄王去世,他的兒子田建即位。
齊襄王在位十九年,雖然他有著王子的氣質,卻沒有大帝王的氣魄,在他的統治下,齊國平淡無奇,再也沒了以往的生氣。
而他的兒子齊王建更是一個窩囊廢,他在位前期(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249年)的16年間,政權完全掌握在了君王后手中。
很多人評價君王后有著極強的政治手腕,因為她做了一件事情。
秦王見齊襄王一死,便想用特別的方法羞辱君王后和王子建這對孤兒寡母,秦王專門派人獻給君王后一副玉連環,并對她說:“我王聽說齊國人很有智慧,不知道您能否解開這對玉連環?”
秦國人最會出腦筋急轉彎兒,在澠池會上,跟趙王玩過,結果被藺相如同志無情的揭開了謎底,弄得秦王很沒面子。
現在又來跟齊國人玩,可是他們算是找錯人了,因為君王后是這方面的高手,像青春痘長在誰的臉上最不讓人擔心這種級別的問題是難不倒她的。她叫人拿了把槌子來,當著秦國使者的面一槌子就將玉連環打碎,然后面無表情地對秦國使者說:“解開了!”
服了,這哪是三年級的水平,這明顯是大學生甚至研究生的水平啊。秦國使者只好向秦王復命去了。
這就是君王后智擊玉連環的故事。
就是這么個故事,可是這能說明什么呢?說明君王后很聰明?很會做腦筋急轉彎兒?還是她很強勢?
我不知道,但是很顯然這只是小聰明,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君王后的政治水平是有限的。
趙威后是田建的姑姑。田建即位后,曾派使者帶了封信到趙國去問候姑姑。
趙威后接見完使者,沒有馬上拆開信,問使者說:“齊國這兩年怎么樣???莊稼的收成還好吧?老百姓過得還安樂吧?你們齊王也還沒病沒災的吧?”
使者聽趙威后這么問,有點不高興了,反問道:“我是奉了齊王的旨意,專程到趙國來問候您的,現在您倒好,一張嘴就問我收成怎么樣,老百姓怎么樣,您不覺得您關心的這些問題有點象鄉下老太太們嗎?有您這樣先問賤民再問一國之主的么?”
趙威后說:“你這人全然不明事理,要是沒有收成,老百姓怎么活呢?要是沒有老百姓,要一國之君有個鳥用,你覺得我的問法不對,難道我應該舍本求末嗎?只要有齊國在,還怕少了個齊王么?!?/p>
看使者被自己說得沒了辭兒,趙威后又說:“齊國有個慈善家,人稱鐘離子的,這個人還好吧?我聽說過他的為人,有糧食的去找他幫忙,他會給人家弄頓飯吃,沒糧食的人去找他,他也會給弄頓飯吃,有衣服穿的人找他,他會給人家一身新衣服,沒有衣服的人去找他,他也會給人家一身新衣服。這是在幫齊王養活老百姓的好人啊,為什么到今天齊王還不賞他點產業呢?
“葉陽子先生現在還好吧?他的事兒我也聽說過,這個人聽說別人喪偶會陪著人家傷心,看到孤寡老人就會想方設法幫助,誰要是窮困難以維生,他就會想辦法給人家找個飯碗,誰要是一時短住了,他就會幫人家挪點湊點,把眼前的難處對付過去。這是個為齊國平息民怨的人啊,干的是人大代表的活兒,為什么齊王不給他提供點幫助呢?
“北宮的那個人稱嬰兒子的女孩子還好吧?我聽說她把自己的首飾全都賣了,一輩子不嫁人,專心致志給自己的父母養老送終。這孩子是在為齊國老百姓樹立孝敬父母的典范啊,為什么到現在齊國還不表彰她呢?
“這兩個為齊國建設和諧社會出力的人得不到政府的幫助和鼓勵,那個為齊國樹立道德楷模的女孩子也得不到表彰,齊王靠什么來樹立威信當齊國的國王呢?又靠什么來教化齊國老百姓呢?
“于陵的子仲那孫子還沒死吧?這個王八蛋的狗皮倒灶事兒傳得世界聞名,都說他上不為國家效力,下不踏踏實實過自己的日子,就連給人家當個門客他都不愿意,整天一門心思混吃等死。象這樣的人,擺明了是告訴大家當了富二代就可以是廢物點心,對社會一點貢獻都沒有,為什么不干脆一刀殺了算了?!?/p>
使者吃驚地瞪大了眼睛,一句也回答不上來,心里話:俺齊國這些人和事我連聽說都沒聽說,她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呢?
不知道使者回來之后是否如實地作了回報,如果把這些問題提到君王后面前,她是否臉紅呢?她是否會覺得自己的政治水平比大姑姐差一大截子呢!
公元前260年,秦國進攻趙國,齊、楚去救趙國。秦國盤算說:“齊、楚援救趙國,如果他們關系親近,我們就退兵;如果他們不親近,我們就進攻它?!?/p>
趙國沒有糧食,請求齊國支援粟米,齊國不答應。
周子說:“不如答應它以便使秦兵撤退,不答應它秦兵就不會撤退,這樣就使秦國的計謀得逞,而齊、楚的計謀失敗了。況且趙國對于齊、楚來說,就是屏障啊,好像牙齒外面有嘴唇一樣,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受寒。今天趙國滅亡,明天禍患就該到齊國、楚國了。而且救趙的事,應該像捧著漏水的甕去澆燒焦的鍋一樣。救趙是高尚的義舉;使秦兵退卻,可以顯揚威名。仗義解救將亡的國家,揚威退卻強秦的軍隊,不盡力去做這件事而專注于吝惜糧食,為國家出謀劃策的人錯了。”
但是,齊王建死活不借。秦軍在長平打敗了趙軍,坑殺趙國降卒42萬,接著就包圍了邯鄲。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齊國中了秦國的遠交近攻的計策。其實不然,因為這時候執政的并非齊王田建,而是君王后。
因為君王后還記得二十多年前,齊國被滅的那次仇恨,而那時趙國是幫兇之一,現在你也挨秦國欺負了,我為什么不能看一看熱鬧呢。
這就是玩腦筋急轉彎的人和一流政治家的差距,因為周子有一句話叫“唇亡齒寒”,君王后并沒有弄懂這句話。
這個女人有一雙慧眼,有聰明的頭腦,卻沒有深遠的政治眼光。但是在她執政期間對待秦國的外交非常謹慎,與諸侯的關系也非常好,而齊國的疆域也被擴展到了東海之濱,這些都是君王后的功勞。
而君王后一生都奉行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原則,看著其他五國包括周王室一個個被秦國吞噬。齊國空有幾十萬雄兵卻毫無作為。
當時,齊國大夫國子曾抨擊齊國執政階層,說:“秦軍打敗了趙括那個紙上談兵的牛B簍子,把趙國的首都邯鄲城給圍了,齊、魏兩國看出便宜來幫秦國拉偏架,結果齊國占了淄鼠,魏國占了伊是。魏國信陵君慧眼獨具,看出來照這么下去野心勃勃的秦國遲早會吞并六國,就暗殺了魏將晉鄙,率領魏軍解了邯鄲之圍。最終讓秦國侵略者屁毛都沒撈著一根,還把世界各國都給得罪了。咱們齊國則眼睜睜成全了魏國救趙的大功,一點兒便宜都沒得著。
“安邑是魏國發源地,晉陽是趙國的發源地,鄢郢是楚國的發源地,就因為這三國跟秦國接壤,秦國接連發動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占領了魏國安邑、趙國晉陽和楚國鄢郢。逼這三國君主向他們低頭服小,給他們當小弟,東西兩周現在也被他們占了,韓國也被他們滅得差不多了。眼看著整個世界有一半都被秦國占走了?,F在他們又威逼趙、魏兩國,挑撥離間中原各國的關系,把自己的疆界劃到了衛國以東,占據黃河以南魏國的土地,阻斷了趙國和東陽郡的聯系。眼看著趙、魏兩國也沒剩下幾口氣兒了。這兩國要是完了,那對我們齊國可也沒好處。
“韓、魏、趙、楚四國為什么那么堅決地要跟秦國打到底啊,還不是怕秦國兼并了他們的領土,把他們的瓢把子當碎催使喚?趙、魏、楚這三國跟秦國接壤,他們的禍事就在眼前,這可不代表就沒咱們什么事,早晚也有輪到咱們的那一天。
“現在的國際局勢注定了世界各國都要爭取齊國的支持,秦國希望咱們支持他們,是因為有了咱們的支持他們就能把趙、魏等國給吞了。趙、魏、楚三國是希望在生死關頭咱們能拉他們一把,好讓他們有能力繼續跟秦國打下去。眼看著秦國的擴張勢力和反對秦國擴張的趙、魏等國,誰獲得咱們支持誰就能取得優勢,可咱們齊國卻沒有獲得應有的尊重,撈到應得的好處,這又是為嘛呢?估計只能說當權的人是二桿子大傻帽兒吧?!?/p>
這些話君王后是聽不進去了,因為她執行“駝鳥政策”。
公元前249年,君王后病重,在臨去世前,她為齊國和齊王建的將來放心不下,有氣無力地告誡兒子齊王建說:“現在我跟你談談群臣中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吧。”可是齊王田建此時卻沒有意識到他母親在臨危之際要說出自己臨終遺言是多么的不容易,田建本應該立即用心去記住這寶貴的臨終之言,但田建卻說:“讓我找筆來記一下吧。”君王后說:“好??!”然而等田建準備好了書寫工具準備作記錄時,君王后卻艱難地對兒子說:“我現在已經想不起來了。”君王后說完竟與世長辭,為齊王田建和齊國留下了永遠的遺憾。后來雖然齊王田建遵循了其母君王后的治國策略而使齊國又安定了近30年,但是在秦國先后消滅了其他各諸侯國之后,又集中優勢兵力攻打齊國,齊國終究也沒有逃脫被滅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