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十一長假結束了,回到教室,班會上班主任鄭重其事的說道:“同學們,經過高一一年的學習生活,相信大家對自己適合學習文科,還是適合學習理科心中大概都有數了,十天后我們就面臨文理分科走班,我們每個人都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慎重考慮,這是分科走班的志愿書,大家認真填寫后讓家長簽上字,明天一早上交”。
第二天,晨讀鈴聲響了,老師和同學都匆匆走進教室,班主任王濤站在講臺上:“把志愿書收一下吧”。各組組長將志愿書收齊后放在老師的講臺上。老師點了一下數目后將其放入包中,說“大家繼續上自習吧”。然后快步走出了教室。
面對從軍訓時就建立起的友誼,面對這一次的重新分班,同學們彼此間相互張望了一眼都流露出了深深的不舍,畢竟軍訓時,大家一同在烈日下暴曬過,面對同學的暈倒,大家彼此鼓勵過,彼此照顧過。大家一同拉過歌,一同喊過口號。在有同學過生日時,大家一起在KTV里狂歡,一起砸蛋糕,有人唱歌,有人跳舞,玩得不亦樂乎。而轉眼間,時光飛逝,歲月荏苒,美好的時光如同冰凌一般,在陽光下逐漸消逝卻又令人不舍,這美好的記憶如同融化的水滴一般滑落冰凌般,滑落同學們的內心,這一年間所共同經歷的一切一幕幕不由自主的在同學們眼前回放。因為正是這點點滴滴,將曾經的高一五班凝聚成了一個不可分開的整體。
很快這周的星期五到了,王老師拿著手中的分班表走進教室,“下面我宣讀一下具體的分班情況,選文的同學都被分到了一到十三班,選理的同學被分到了都被分到了十四到三十一班,分到一班的同學有……”。面對一個曾經如此團結的集體,現在卻被拆得如此破碎大家的心情不免失落了。但江穎靈卻顯得萬分驚訝,因為一向數理化成績優異的男友董敦顯卻和她分到了同一個文科班里,下課后他找到男友董敦顯不解的問道:“你的數理化可是班里的前幾名,你這樣走文,不怕你的未來?”說到這她停住了一下。董敦顯不緊不慢的回答道:“什么未來啊,你就是我的未來,文科上的成績不好我可以慢慢趕,但如果錯過了你,那將是我一生的遺憾。你可知道,如果你對我的承諾是一個真命題,那么我對你的承諾,就將成為你的逆否命題,因為這個承諾也必然會是一個真命題。所以我決定,將來我一定要與你上同一所大學”。
江穎靈鼻子一酸撲入了董敦顯的懷中,董敦顯急忙安慰道:“你可知道我多么怕選擇理科后會失去你,你與我之間就像是正負電荷相互吸引,這是自然的法則一般,我注定離不開你,因為正電荷與正電荷,負電荷以負電荷只會排斥。”
這時下一節課的上課鈴響了,二人手牽手回到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