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總得有一個主觀上的價值取向,所謂物以類聚。在宋莊,我的交友原則是少交為宜注重質(zhì)量。
以我現(xiàn)在的心態(tài)而言,在交友問題上,不管對方人品如何,才氣怎樣,我可以作為欣賞者遠觀,但未必成為朋友,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似乎更關(guān)心的是時間。而那些無所事事的人再愿意接近我也是徒勞,我奉陪不起。
我交得朋友,應(yīng)該彼此有思想的接近,事業(yè)的互動,需要上的互益。看起來,這有些功利,而恰恰是能夠產(chǎn)生交友實質(zhì)效應(yīng)的所在。
所以我總結(jié)是:
僅有思想共鳴沒有交流必要的不交。
僅有精神助益沒有情趣取向一致的不交。
無所事事自以為是的不交。
略有才氣心氣浮躁的不交。
海闊天空不務(wù)正業(yè)的不交。
特立獨行超越底線的不交。
無所畏懼一貫憤青的不交。
不懂世故非韜光養(yǎng)晦的不交。
過分天真的不交。
自視天才的不交。
死磕信念的不交。
不懂人情的不交。
如此下來,在宋莊,八成我的朋友不會太多。沒轍。
時不我待,我既沒有時間維護別人的心智,也沒有精力奉陪別人的宣泄。我的任務(wù)是賊不走空的完成自己的任務(wù),我沒有能力不吝嗇自己所有,意思是,只交自己合得來的朋友做事情,而已。
我不出門,可以學(xué)習(xí)。我出了門,可以工作。唯此。
什么是有價值的思考,我以為是來自自己心靈的思索。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仿佛習(xí)慣了某種所謂的輕松。思維的惰性,是人們遠離思想的一種解脫,思想者往往淪落為一種怪誕,與瘋子無異。
真正的思想,來源于知識,而知識的更新依靠不斷的心靈的求索。
我以為這個過程是快樂的。
快樂是每個人獨有的體會。
現(xiàn)實中,我的朋友很少,幾乎少的可憐,我指的是真正的可以進行心靈的交流,思維的感應(yīng)的知己,并非高深莫測,而是興趣使然,無意義的交往在我看來是對生命的浪費,寧可靜靜的沉思,絕不乏味的閑扯,我堅守這這樣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
很累嗎?我覺得愉悅。
時間的關(guān)系很少讀書了,朋友應(yīng)該就是一本書,書的價值在于學(xué)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這也是做朋友的意義。
有時我想,這樣的一個女人是不是很乏味?其實這不應(yīng)該是我考慮的。我堅守著自己。
更多的時候,我不滿足,覺得自己已經(jīng)被生活掏空的感覺,繁重的事物性工作,沉重的生命負擔,我像一頭驢,圍著命運的碾子旋走,嘆息也是惘然的,僅僅的偷懶,來自這午夜十分的匆匆文字,且受限于氛圍,無法直指心性,我已經(jīng)失去了自己。
我覺得自己墮落了。
許多人不解,為什么我不去關(guān)注社會?我的文字為什么狹隘于自我?
因為現(xiàn)實的我沒有脫離社會,因為害怕失心,我才拼命的拉回自己,在個性孤獨的角落里享受自己靈魂與蒼穹的對語,以一個心靈的獨行俠的身份行走于思想的空間,唯一的一點屬于自己的嗜好了。
為此寧愿沒有朋友,寧愿不被理解,寧愿受到冷落,我快樂著。
每每寫一個字,但愿是自己的聲音。
人與人的思想,是不能重合的,相知,猶如兩條延伸的平行線,默默無語中,感受存在。
交流是永遠表達不盡的贅語,往往,沉默是金。
更多的時候,是那絲絲入扣的感應(yīng)一念間,人生美麗的極致。
這是一種高貴的情緒。
古往今來,琴瑟相合,高山流水,心靈的相知才是永恒的。
所謂精神的慰籍,遠遠勝過世俗的一切誘惑,它的無形使一切有形的東西無法超越,這是心靈最高層次的著位。
每個人似乎都在追求著,每個人都以為可以輕而易舉得到它,但它虛無飄渺,首先來自與自己心靈的異化,將幻覺提升到極限,之后才是具體的填充,精神的慰籍猶如藝術(shù),藝術(shù)的想象是需要構(gòu)思的,將平庸的日子打造成藝術(shù)的畫卷,揮動靈思的巨筆,勾勒理想,生命的線條,便在這筆觸中產(chǎn)生了動感,流淌出快樂。
我常常想,最好的朋友之間是不需要語言的,甚至不需要了解和理解,感應(yīng),來源于宗教式的心印,拈花微笑中的感知。
因為塵俗,心已蒙垢,彼此的感知變得愚鈍,痛苦由此而生,或曰煩惱,怎么辦?順其自然,本著說似一物即不中的道理。人的心性是最最自然的細微末節(jié)的袒露,語言所不達。交朋友的層次在無為而為中體現(xiàn)精神的力量。
寬宏的偉大在于心性的博大。更多的時候要不斷的審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