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色的江水靜靜的流淌著,誰又會知道它的神秘全都彌漫在江底。沒有人知道在這江里到底有什么神秘的怪物,不過這里的村民倒是個個都睜圓了眼睛,他們對于這些神秘事件同樣感到鬼魅,感到不可思議。
盡管這條江已經被神秘所籠罩但是淘金者們一個個都不退宿,他們像是并不懼怕這里的危險。他們每天都會集聚到這里尋找他們所要的金子,黃金這東西就是萬有引力他吸引著來到這里的每一個淘金者。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災難也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下一個受害者不是別人,他正是么三婆婆的丈夫楊六。出事的那天楊六和茍強在一起干活,正當兩個人干的起勁的時候,怪事發生了,開始楊六只是感覺自己淹沒在水里的腳像是被什么東西扯住了一樣拉不起來,他覺得他越用力身子就越往下沉,無奈楊六叫了叫在離他不遠處的茍強,他對茍強說:“我這腳抬不起來了,你過來拉拉我,”茍強聽到后,一股不祥的預感在他心頭掠過,茍強急忙串到楊六那邊,也許是他的動作太過慌忙,在中途茍強絆倒在了江里,他在江水里打了個滾又爬起來,這時楊六還在掙扎著,楊六發現他是無論無何也不能把自己的腳抬起來,茍強從水里爬著站起來以后,他本來還想用手去把楊六解救出來的,可這時楊六叫住了他,要他別過來,楊六告訴茍強:他遇到的可能是流沙,遇到這東西沒有人能夠救的了。茍強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他的眼睛里滿是恐懼,他把眼睛睜得很大很大,他的目光幾乎沒有離開過楊六,這時江水已經漫過了楊六的肚子,楊六對著茍強說:“我怕是回不去了,在我的皮革箱子里還有一千多塊錢,你幫我帶回去交給我的妻子,到時候你就告訴我的妻子么三就說我去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也許會回來也許在也不會回來了,”這時的茍強聽著,他的眼睛還有嘴里都噙滿了淚水,茍強看著楊六嘴巴張了張卻終于還是沒有說出話來。
這時同在這兒淘金的其它人他們也知道了楊六的處境,他們一個個都像潮水涌向岸來,他們站在沙灘上看著江水把楊六慢慢淹沒,他們像是毫無辦法,沒有人出聲也沒有人說話,他們像雕塑一樣站在哪里一動不動,只有他們的眼睛偶爾會眨一下,以此證明他們是活人,是還沒有死去的活人。楊六的身子還在往下沉,江水現在已經淹及到他的脖子了。人們仍然站在沙灘上一動也不動的看著楊六,沒有人去救楊六,也許他們知道他們要是下到江水里去救楊六,可能也只是會多犧牲自己的一條性命,誰也不愿意用自己的命去救那個即將死去的人。茍強還站在水里,他想過去用手去救楊六,楊六用自己這一生從沒有過的大嗓門對著茍強喊到:“別過來,”你還要給我留著這條命回家去見么三呢?茍強哽咽著說不出話來。人們眼睜睜看著楊六慢慢的沉了下去,也許這一切來的太真實,誰都還來不及反應過來,茍強閉著眼睛他不敢看,這一切像夢卻又如此真實。
楊六死后的第三天茍強回到了家里,而么三婆婆知道楊六的死訊是在茍強回到家后的第七天。茍強帶著悲傷也帶著淚水來到么三家,這時的么三婆婆正在屋子里邊剝玉米,她聽到外面有人在叫喚她,就連忙趕出去,等出了門以后,她的眼睛一下子就看到了茍強,么三婆婆笑著對茍強說:“什么時候回家的,對了怎么只有你一個人,楊六呢?”說完后,么三還把身子往前傾了傾,她沒有看到遠處有楊六的身影,便收回目光,把眼睛落在了茍強身上。這時的茍強似乎再也認不住了,他用手捂著嘴“嗚嗚”的哭了起來,么三婆婆一看這情形就知道出事了,么三婆婆也和茍強一樣“嗚嗚”的哭了起來,兩個人哭了一陣后,茍強用哽咽著的聲音說:“舅舅出事了,”不等他說完,么三婆婆就全明白了,她知道楊六出事了,她早就知道會有這一天的,只是她沒有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這么快。茍強把楊六出事的經過完完整整的向么三婆婆講述了一遍,么三婆婆聽著卻哭的越來越厲害。送走茍強以后,么三婆婆便回到了房間,她關上房門,坐在床沿邊上一個人靜靜的哭。
兩天后么三婆婆為楊六舉行了追悼會,楊六的棺材擺放在堂屋的中央,棺材里面沒有楊六的骨灰,只有楊六的一件衣服,他的那些親戚朋友都來了,出乎別人預料之外的是今天么三婆婆沒有哭,倒是她的兩個兒媳哭的死去活來,她們號陶大哭,兩個人像是在比誰哭的聲音更大些。楊六的大兒子也跪在棺材旁邊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他用帶著哭泣的嗓音對著棺材說:“爸爸,你怎么忍心丟下我們就走了,您還記得嗎?小時候,我很饞嘴,有一次我趁您不在家,偷了您放在枕頭下面的一元錢拿去買糖吃,后來讓您發現了,我本以為您會揍我一頓,沒有想到您不但沒有揍我,反而又給我買了幾顆糖,您對我說:“想吃糖,就跟我說,我又不是不給你買,以后不許偷家里的錢,你要是需要錢就跟我說,我會給你的。”您對我的教育我永遠都不會忘記。”講到這里大兒子便哭咽的更厲害了。小兒子聽后也不甘示弱,他也對著棺材說:“爸爸,您還記得嗎?小時候我不聽話,有一次”您要我把屋子打掃干凈,可是我當時只顧著玩,沒有聽您的話,您從外面回來以后,發現我沒有打掃房間,一氣之下你打了我,為這件事,我一個月都沒和您講過一句話。想在想起來,覺得那時的自己真的是太不講理了。說完小兒子像是沉浸在了悲痛中,他不在說話,只是跪在哪里一聲部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