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花,別名小花木蘭、天女木蘭。
自然分布于長江以南和長城以北,多產(chǎn)于遼寧、安徽、江西、廣西北郊,也是中國東北地區(qū)惟一的野生木蘭屬植物。
太古第四紀冰川時期幸存的珍稀名貴花卉。
天女花葉寬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花白色芳香,單生枝頂,花柄頗長,盛開時隨風飄蕩,芳香撲鼻,宛如天女散花,故名天女花。花期6月上旬至7月中旬,果熟期9月上中旬。
天女花的傳說
第一個故事:
傳說王母娘娘身邊有一個吹笙的仙女,因為厭倦了天庭生活,而又特別喜歡凡間山水。
一日來到祖山游玩,發(fā)現(xiàn)山好水好,惟獨缺少奇花異草,于是把天庭瑤池的木蘭花移摘祖山。
一日,正逢王母開蟠桃盛會,急招笙女吹笙助興,尋人無處,便派巨靈神尋找,找遍三山五岳,最后發(fā)現(xiàn)祖山云霧繚繞,撥開云霧發(fā)現(xiàn)笙女正在移摘木蘭花,于是押笙女回去復(fù)命。
王母娘娘罰笙女去銀河渙紗,紗不盡,水不平,不得返回瑤池,笙女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甘愿化做祖山的一塊巨石。
天女木蘭由此得名。
如今秦皇島的祖山,在海拔千米陰坡處就有成片的天女木蘭生長,以亂石為伴,6月中旬吐蕊,香氣清淡,高潔素雅。
第二個故事:
相傳,古時候,從江西廬山那邊來了兩戶人家,一戶有個男孩叫阿木,一家有個女兒叫阿蘭。
這兩戶人家男耕女織,狩獵捕魚,過著和和美美的日子。
一天,城里王府老爺出來巡獵,看中了阿蘭的姿色,便差人搶進府里。
阿木聞知,偷偷溜進王府院,帶著阿蘭一起逃跑,不幸被王府發(fā)覺,派人追趕。
阿木和阿蘭逃到渾江畔上的望江崖,見后有追兵,前無進路,被逼無奈,雙雙投身江底。
他倆的父母把阿木和阿蘭從江中打撈上來,葬在望江崖的叢林中。
第二年春天,望江崖上的密林間長出了奇異的木本花樹,雌雄同株,花香沁人,十里不絕。
據(jù)說,這便是阿木和阿蘭的化身。
當?shù)厝藗優(yōu)榧o念這對堅貞不屈的年輕人,給這棵花樹起名為“天女木蘭花”。
第三個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在一個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里,一位天女下凡遇難,被勤勞的花農(nóng)解救,并結(jié)為夫妻。
天宮逼迫在迫不得已要離開的時候,天女留下了一粒種子。
花農(nóng)種下后,長出一株枝繁葉茂,花朵端莊秀麗的木蘭,人們?yōu)榧o念天女稱它為“天女木蘭”。
天女木蘭象征著勤勞善良。
——
天女木蘭的花語:象征著勤勞善良。
天女木蘭株形秀麗、花白淡雅,宛如天上仙女下凡,由此人們又稱她為天女花,實屬高貴的觀賞植物,深得園藝師的青睞。
天女木蘭卻一直鮮為人知,長在深山人不識。
1985年,科研人員首次于桓仁發(fā)現(xiàn)這一稀世花種的消息,曾引起國內(nèi)外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