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時候,BJ發生了一件大事,成功舉辦奧運會。當時BJ的八月處在一種極端的興奮與狂歡中,滿街都是金發碧眼的外國友人和說著英語的志愿者,大學剛畢業的沈見鹿在這種全民熱潮中,突然就發出了“我要去做英語老師”的豪言狀語。
也許是被大BJ的熱情感染,也許是簽證沒辦下來實在沒事做,反正沈見鹿就跟打了雞血一樣,拉都拉不回。
對于自己女兒的舉動,沈家父母完全是兩種態度。
一直帶語文的人民老教師沈爸爸舉起雙手同意,還邊喝茶邊點頭:“子承父業,不錯,不錯。”
而沈媽媽卻繃著臉,有些生氣:“為什么不去投資理財,你的大學白讀了?專業白學了?”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介紹一下沈見鹿的家庭情況。
父母都是典型的老BJ一家幾代在BJ的LC區扎根,可謂是真正的皇城根人。
沈爸爸讀了師范,自從畢業后就一直在帶高中語文,沈媽媽則投身于當時的國外華人回國投資熱潮,在金融領域專心投資理財。
作為家里的獨生子女,沈見鹿備受寵愛的同時也備受期待,父母都希望她能夠承襲自己的職業,所以沈見鹿打小就受到兩種極端的教育。
爸爸教她養鳥喂花,背詩練字,視錢財為糞土,媽媽則一逮住她就開始給她灌輸要把錢看得比命還重要的思想,還時不時的跟她討論一下國際經濟的走勢,指著一大堆股市曲線讓她分辨哪個漲哪個停。
一個活在理想社會,一個在現實里斤斤計較,父母的差異養成了沈見鹿多變的性格,她可以上一秒為一只貓哭得肝腸寸斷,下一秒就面無表情的看著一個人死在自己面前,還順帶冷靜的分析一下在哭的人有多少是出于真心,又有多少是裝模作樣。
她敏感多情,又冷血無情,說她像她的父母,卻又相差甚遠。所以不管是沈爸爸喜歡的教師職業,還是媽媽投身于其中的金融業,沈見鹿都毫無興趣,她更喜歡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昏天黑地的寫稿子,要不就是在窗明幾凈的廚房,洗干凈手做料理。
然而讀大學選專業時沈見鹿還是選了金融,當時沈媽媽問她為什么,她抱胸仰躺在椅子上,語重心長的“教育”自己的母親:“難道你沒有聽過一句話叫如果有一天你自己的興趣變成了你的專業,你的職業,你也就失去了這個興趣。”
對于女兒過分的老成沈媽媽只覺得欣慰又心酸,欣慰她明白生活不易,人活著不能光靠興趣,心酸她才多大點的人,就這么冷靜理智的分析什么是對自己有利的,什么是對自己不利的。
沈見鹿就這么學著一個自己根本不喜歡的專業,但好在她天性聰明,又從小耳濡目染,所以也極為順利的畢了業,該考的證一個沒落下,不該考的證也樣樣拿到手,其中就包括教師資格證。
反正多考一個總比少一個的好,當時沈見鹿是這么想的。
畢業后她并沒有著急忙慌的找工作,而是申請了去舊金山的簽證,雅思托福她早在上學時就已通過,如今一畢業,就像一只關不住的鳥,急匆匆的想往外面飛。這次父母齊齊跳出來阻止,說什么也不讓她去,沈見鹿還是那副樣子,懶懶的倚在沙發上,對于父母的勸解一句都沒聽進去。最后被吵得不耐煩了才皺著眉回了一句:“你們吵什么吵,我又不是不回來了,最近有一個專欄要做,我去那邊采采風而已,再說了,從高中畢業咱們就沒在一塊住,我去哪不都一樣,還不是沒和你們在一起。”
沈爸沈媽面面相覷,卻無從反駁。要說女兒太成熟本事大有什么壞處,那就是體會不到父母操心的那種心情。
沈家舊址拆遷時政府分了兩套房子,一大一小,大的在市區,小的在偏遠一點的郊區,當時沈見鹿正好剛高中畢業,就十分自覺地將那套小的歸為己有,根本不聽任何勸阻的搬了進去,成了唯一一個在18歲就擁有自己房子的學生,而當時的BJ還有很多人為了房子殊死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