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壽春到長沙,時間大概在十天左右的路程,可是如果大規(guī)模行軍的話,會延誤行程,即便曉行夜宿,也要十五天左右才能抵達長沙治所,臨湘。
由于這幾年,孫堅軍功赫赫,威望也在逐年增加,再加上孫堅為人雖然正直,卻從來不和十常侍的人起沖突,該花錢就花,從不吝嗇,所以,孫堅的仕途可以說是一路直線上升。
也正是孫堅從來不得罪十常侍,所以,長沙叛亂,十常侍才會想到孫堅,假傳圣旨提拔孫堅為長沙太守,調(diào)兵剿匪。
如劉備,曹操等流,大多數(shù)都已經(jīng)離職,朝中局勢,也大體上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張讓等人為首的十常侍,宦官派,一派,則是已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派。
孫堅隨著名望的增加,軍隊也在肆無忌憚的擴充,此時孫堅的部下已經(jīng)從五千人擴充到七千人,其中,很多是從吳郡刻意趕來,投奔孫堅麾下,其中有俞河,他本姓孫,只是來時為了掩人耳目,才假冒姓名,論起關(guān)系,還屬于孫堅的族子(查了很久,實在找不到孫河的相關(guān)資料,時間緊迫,不做詳細介紹了。)
還有公仇稱,此時在孫堅麾下?lián)伍L史。
另一人,是孫堅的外甥,名叫徐琨,得知孫家軍威名后,辭去縣里職務,招募鄉(xiāng)勇約五百余人,也趕來壽春相投,被孫堅留在麾下,統(tǒng)帥五百鄉(xiāng)勇,任職司馬。
丹陽人朱治,字軍理,曾在縣里擔任小吏,后來被舉孝廉,州里征辟他為從事,如今聽得孫家軍威名,特意辭去職務,又轉(zhuǎn)投孫堅麾下,被舉為司馬,也是孫堅的得力部將之一。
除了孫堅以外,孫策這時候,也在隨軍隊伍之列,自從沛國一戰(zhàn)后,孫策的兵馬銳減到一千五百余人,后來轉(zhuǎn)戰(zhàn)宛縣,雖然沒有大戰(zhàn)役,但是攻拔宛城,死傷也近六七百人,直到戰(zhàn)爭結(jié)束,返回壽春,才有所恢復。
但是錢,糧,補給已經(jīng)跟不上了,畢竟孫策僅僅是一個別部司馬,地方官吏,并不買孫策的帳,又欺他年幼,孫策別無他法,只能暫時補充兵力在一千人。
雖然孫策結(jié)識了幾個地方豪強,名士,又有萬家做后盾,可是萬家終究財力有限,壽春的幾大家族,并不看好孫家,漸漸的,也就斷了資助孫策的念頭。
好在兩年的時間里,孫策東拉西湊,反到把這千余人的隊伍武裝的極為精良,不但縮小了霹靂弩的尺寸,便于騎兵攜帶,加上從曹仁那里搞來的戰(zhàn)馬,孫策的千人隊伍,已全部都是騎兵。
孫策最看重的利器,便是長槍,圓盾配弩箭,戰(zhàn)場上無論是沖鋒還是防守,都有著絕對的優(yōu)勢,所以,九江郡人,凡是知道血煞軍的人,大多都管他們叫紅羅騎。
大概是孫策的血煞軍喜歡披著紅色斗篷,手持紅纓槍的緣故吧。
此時孫堅南下赴任,并沒有攜帶家眷,畢竟長沙亂匪區(qū)星極為猖狂,戰(zhàn)爭會打到什么程度,誰也不能預料,但是這一次出征,孫堅卻帶上了二兒子孫權(quán),孫權(quán)這時候,已經(jīng)十三歲了,正是孫策隨軍出征的年紀,而且,為人聰慧,雖然武藝不及乃兄,但是各有所長。
孫家軍這次南下,選擇的路線多為寬闊馳道,或者坐船走水路,先是從壽春出發(fā),走合肥,入廬江郡,進入樅陽江口,在那里征募大船,載軍隊沿江西進,從汨羅江入湘水,順著湘水向南,便可抵達臨湘。
盡管一路多是水路,需要坐船,可接連數(shù)日暴雨,還是耽誤了孫堅不少行程,等孫堅的隊伍抵達臨湘,從水門入城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一個月以后了。
大船浩浩蕩蕩,有數(shù)百艘,進入臨湘后,又行了一段距離,之后陸陸續(xù)續(xù)抵達河港,在河港逐一靠岸,孫家軍有條不紊的走下船,在河港附近集結(jié)部隊,人數(shù)多達七千余人。
隊伍很快集結(jié)了,孫堅這時候,也下船了,就在孫堅剛剛走下船的時候,一名身穿官袍的中年人慌忙迎上來,抱拳施一禮道:“屬下長沙郡郡丞,李湘,見過太守大人。”
孫堅身穿銀甲,腰胯鐵劍,倒也顯得威風凜凜,這時候看到李湘之后,詫異道:“你就是李華然?”
華然是李湘的表字,這會見孫堅知道自己,李湘彎腰長施一禮,算是表達自己的敬意,之后看向?qū)O堅身后的幾個孩子道:“這幾位,就是令郎吧?”
孫策,孫權(quán),孫暠等一幫人上前施一禮。
之后李湘又把本縣的官員一一喊來,其中有主簿鄭循,臨湘縣縣令鄧永,縣丞蕭然,縣尉龐籍等人,孫堅一一記下,幾個人寒暄幾句后,孫堅囑咐各軍司馬將隊伍帶入甕城屯營,自己則帶著長史公仇稱和兒子孫權(quán),隨同眾人去往太守府。
孫策的隊伍全部都是騎兵,這會,在孫策的號令下,全部上馬,急匆匆趕去了城東的甕城。
在來的時候,孫策就已經(jīng)查看過臨湘的地圖,臨湘共有五座城門,除了南,北各有一座水門外,臨湘東,南,北也各有一座城門,城門主要交通陸路,盡管臨湘四周多是山巒,但是通向其余各縣的陸路,也不是特別難行。
但是臨湘人一般出行,還是喜歡乘船,少走彎路,而且,可以節(jié)省很多時間。
也正是這個原因,長沙郡的船只也特別多,臨湘向南,有湘水,向西,可以從北面的湘水轉(zhuǎn)走資河,很一樣非常便利,可如果向西要走陸路,多是山巒地帶,并不容易行進,會輾轉(zhuǎn)浪費好幾天時間。
此時孫策帶著隊伍,來到甕城以后,其余幾支隊伍,已經(jīng)陸續(xù)扎營,孫策選了一個靠近城墻的地方,吩咐士兵筑營,搭建馬廄,自己則喊來周瑜,孫大盤和孫暠,幾個人急匆匆趕去了太守府。
此時的太守府里,氣氛有些沉悶,孫堅高坐在上,身邊,站著孫權(quán),孫賁,孫河還有吳景,下首位置,坐著郡丞李湘,主簿鄭循還有臨湘縣令鄧永,其余人,多數(shù)陪站在一旁。
但是孫堅此時的臉色,并不好看,孫策剛剛進屋,就已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他一邊給孫堅施禮,一邊笑問道:“父親為何事如此不高興?”
“你先起來吧。”孫堅向上一揚手,示意孫策,周瑜幾個孩子免禮,之后孫堅嘆道:“長沙目前的形勢,比我們收到的消息,還要嚴重,如今南面,毗鄰零陵,桂陽兩郡的多處縣城,都已淪陷,包括西面的昭陵縣,也失守了,你說,我不該生氣嗎?”
孫策在征討黃巾時,履歷戰(zhàn)功,深得孫堅信任,也是他最值得驕傲的兒子,所以,很多話,孫堅從來不避諱孫策,這會孫堅所生氣的,并不是長沙郡有近一半的領(lǐng)土淪陷,而是這些屬官,膽大包天,竟然敢隱瞞不報。
如果圣旨上明言長沙目前的形勢,孫堅哪怕是走陸路,也不會耽誤這么多天的行程,如今自己來了,這些屬官再也隱瞞不住,才勉強把實情上報。
更重要一點,孫堅身為長沙太守,有權(quán)罷免和提升屬官,這些人,此時已經(jīng)嚇得瑟瑟發(fā)抖,深怕因此丟了官職,丟官事小,萬一觸怒孫堅,再丟了性命,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此時孫策頭腦要比孫堅靈活,他深知,孫堅初到長沙,正是用人之際,如果不能站穩(wěn)腳跟,很容易被這些本土人欺侮,甚至詆毀,從而被趕出長沙,所以,孫策只是呵呵一笑,替孫堅巡個臺階下:“父親這幾年,南征北戰(zhàn),哪一仗輸過?區(qū)區(qū)亂匪,不值得父親動這么大肝火,只需要調(diào)兵討伐便是。”
孫堅聽出了兒子話中之意,冷笑一聲道:“區(qū)星匪類,算什么東西?”
想了想,孫堅又板著臉,看著眾人道:“我孫堅,軍伍出身,討伐亂匪,自當全力以赴,今日之事,我暫且給你們記下,如果日后你們再敢敷衍本太守,玩忽職守,我定然不會輕饒,可如果你們處理政務勤勤懇懇,幫助本太守好好治理長沙,本太守自然也不會虧待你們,懂了嗎?”
“一定勤勤懇懇,輔佐大人。”幾個屬官紛紛抱拳施禮。
一味的欺壓,只會引來眾怒,人心離散,孫堅自然也懂得這個道理,他剛板著臉訓斥眾人一頓,這會,就該給個甜棗吃了,孫堅拾起桌案上的一份竹簡,換了副笑臉道:“當然,我剛剛看了看李郡丞送來的簡報,臨湘縣的政務和民務,稅收,訴訟,軍務儲備乃至城防建設,做的都很到位,值得嘉獎,也希望諸君日后,再接再厲。”
說完這段話,孫堅又看一眼李湘道:“日后諸事,李郡丞還要多多費心才是。”
“一定一定”得到孫堅的認可,李湘滿臉堆笑的說道:“我已經(jīng)在幕府備下酒宴,為太守大人接風洗塵,現(xiàn)在政務也討論的差不多了,咱們不妨移步幕府,邊喝邊聊,如何?”
“好,你別說,本太守還真有點餓了。”孫堅假裝揉揉肚子,指著門外道:“李郡丞,請。”
“大人您請。”李湘謙遜的笑了笑。
……
一直在查資料,有些東西不好搞,耽誤了很多時間,明天正式加更,五更保底,求訂閱支持,求自動訂閱,求月票,求保底月票,有支持,就有加更,老鑫定不辜負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