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海把鴿子塞進炮塔吊籃底部他特意準備的紙盒子里,趕緊鉆出炮塔,來到正在陸少清連長面前列隊的二排中。
陸少清見人都到齊了,清了清嗓子,開口道。
“有個任務,只要一個車組,要完全志愿參加。”
在場的接個人互相看了看,只要一個車組,還是志愿參加,打了這么久的仗還真沒見過。
“連長,您說吧,什么任務?我們都愿意。”丁曄說。
“你別著急應,這不是戰斗任務,但有一定的危險性。”陸少清頓了頓,繼續說道,“修械所試制了一批20K坦克炮用的復裝彈,需要找個車組試射。”
“復裝彈?”
在場眾人異口同聲重復了一次這個名詞。
“我之前只聽說步兵弟兄們有用過復裝子彈的,咱坦克炮彈也能復裝?”丁曄問。
“具體的技術問題你別問我,總之現在這事兒找到咱們三連了,你們排有沒有自愿參加的?沒有的話我就問三排去了。”
“復裝過的步槍子彈,好像因為密封的原因,一般都會出現射程不夠或精度太低的原因。”邱格托著下巴說,“我還挺好奇,不知道炮彈會不會也有這種缺陷。”
林天鷹見自己的車長感興趣,趕緊追問了一句。
“我說連長,你剛才說試射這個復裝彈,有啥危險性啊?”
“我估摸著,無非也是那幾樣吧?啞彈炸膛什么的,不過比新炮彈來的概率更高出一大截。”
“哦。”林天鷹一聽,心里有些打鼓。
邱格見林天鷹的樣子,本來有意嘗試,卻又猶豫不決起來。
啞彈的話還好說,打出去了再處理那也是工兵的事兒了。但要是炸膛,炮塔里的人員受傷甚至死亡都是很有可能的。
“排長,咱們試試吧?”張東海小聲對丁曄說。
丁曄本來就有心接下這個任務,但也在擔心會不會出什么危險傷害到同車組的張東海和陳大新。
正猶豫呢,見張東海竟然主動申請接下這個任務,喜出望外的趕忙向連長陸少清主動請纓。
“連長,這個任務,交給我們325車組吧。”
“啊?”陳大新一聽,驚訝的問道。
“你個駕駛員啊什么?真有危險也是我和裝填手危險。”
“哦。”陳大新咽了咽吐沫,低頭沒再多說。
“就這么決定吧,連長。325車組志愿執行試射復裝炮彈的任務。”
丁曄又強調了一邊,旁邊的張東海和陳大新也都點了點頭。
“行,我知道了。丁曄回頭帶325車組先去一趟修械所,再具體了解一下這批炮彈的特性。”
“是!”
“如果確認沒問題了,明天就讓他們把炮彈運到營訓練場去,盡早開始試驗。”
陸少清安排完,丁曄等人都跟著點了點頭。
雖然這個任務看似不起眼,還有風險。但作為國軍第一代坦克兵,他們也都明白,如果復裝炮彈真的可行,對緩解他們未來的彈藥供應問題將是件大好事。
……
1938年初,SH市郊。(是的,這是一段閃回)
一座偌大的日軍兵營,不時有憲兵巡邏隊繞著兵營外墻走過。在兵營大門外的墻上豎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大日本帝國陸軍第15師團駐扎地”。
在這個兵營的深處,有一個被單獨隔出來的小院,院門口的豎著一塊比大門外的名牌寒酸的多的小木牌,上面寫著“大日本帝國中野學校大陸挺進隊”。
在這座充斥著日軍各種軍事設施和裝備的兵營中,這個中原常見的農家建筑風格的小院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院子里不僅有石磨和石碾,院墻旁邊還擺放著一排常見的農具。一排泥瓦平房的屋檐上,還掛著曬干的辣椒、大蒜、玉米等農作物,這里不僅是大陸挺進隊的宿舍,最靠外的那間屋子還充當著隊長辦公室和作戰參謀室。
平時,在這里面生活訓練的隊員們,雖然還穿著日軍的軍裝,但日常交流都必須說中國話。
隊員都是日軍大本營從各個師團中嚴格篩選出來的,其中不少是有一部分中國血統的混血兒,但混血的程度都被嚴格限定在25%以下。
也就是說,父母中如果有中國人的混血兒,是不能被選中的。當然實際上這種混血兒連參軍都困難,更別提加入這個特別的“準間諜”組織了。
當然也不一定非要是混血,還有一些是從偽滿洲國或臺灣長大的日僑,但前提是長相不能具有特別明顯的日本人特征,并且能夠說流利的的中文,并熟悉一種中國的方言。
因為如此苛刻的條件,這支大陸挺進隊目前只有十幾人的規模。
(歷史上的大陸挺進隊是一個中隊的規模,但除了早期各種不為人知的間諜活動外,大規模被派往中國戰場作戰而被中國軍隊認知到他們的存在,應該是從1942年前后的第三次長沙會戰開始。)
除了語言要求之外,他們的生活習慣也要盡可能模仿中國人,尤其是飲食,都是以當時中國農村常見的粗糧面食為主。吃的食物,盛放食物的容器,甚至吃飯的姿勢,都有明確的要求,大原則當然就是,決不允許有一絲日本人的習慣流露出來。
除了模仿平民和難民,考慮到有很大幾率要化妝成國軍士兵深入敵后作戰,隊員們在此的大一部分時間,都被用來訓練熟悉國軍步兵的常見單兵武器,連肩扛步槍的姿勢,都要模仿中國軍人的習慣。
宿舍的墻上,掛著的也都是配屬給大陸挺進隊的各類中式武器,隊員們對中正式步槍、MP-18沖鋒槍、ZB-26捷克式輕機槍、M24手榴彈和“盒子炮”毛瑟手槍這些裝備,比對本國的三八大蓋和歪把子還要熟悉的多。
今天,是這支大陸挺進隊分隊完成一期訓練結業的日子,隊員們穿上了剛剛分發到手里的中國平民服裝列隊站在院子中,隊長森口來到隊伍前面進行結業訓話和二期訓練安排。
森口站定后,用非常標準的中文開始對他們訓話。
“諸君,經過幾個月的強化訓練,你們對中國人的生活習慣,方言和地方習俗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掌握了我們最新的幾種后送情報的渠道。但是這些,都不代表你們就可以順利的畢業。因為,最終給你們評分的人不是我,而是外面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