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內,兩大朝廷命官死于非命。
三司使朱培慘死在回京路上,臉上被刺上了奸賊二字,吏部尚書全家被殺,房屋被焚,而高權的尸體卻是在郊外的一處密林里發現的。
前一日刑部逮捕了一個疑兇,說可能是殺害朱培的兇手,不過無論如何逼問,疑兇卻始終不肯認罪。
八賢王將這兩件案子交給包拯、公孫策二人處理,還給了每人一塊兒金牌,金牌乃皇太后御賜,見金牌如見太后,有了金牌在手,查案之時若遇什么阻撓,可便宜行事。
當然,這所謂便宜行事也只是形式上的,因為,二人既無官職,亦無實權,只有一個八賢王相助而已。
朝廷已將包拯、公孫策二人徹查兩宗大案之事通報各處,所以,即使沒有御賜金牌,查案需要去的地方也不會受到什么阻攔。
吏部尚書府。
大宅后庭全部被焚,房梁垮塌,化作焦炭,殘存的只剩下煙灰襲染的屋墻。
血案發生在兩天前的深夜,高權一家家眷、仆人三十余口被殺,包拯、公孫策前去查看之時,尸體已被抬走掩埋。
同去的還有之前主持此案的開封府尹鄧通,他說之前已派人勘察過現場,除了焦土瓦礫,什么都沒有發現。
“那死者的尸體現在何處?”公孫策隨口問了一句,便四下查看,似是想在這一片瓦礫之中尋覓些什么。
“尸體已經被掩埋了。”鄧通回答道。
“什么,掩埋了?”
包拯一聽說尸體被掩埋,便覺事情不對。在兇殺案里,尸體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可能留下線索的,而這位鄧大人卻說尸體已經被淹沒了。
看來,這件案子不會是簡單的兇殺案而已。
“啊,是這樣的。”鄧通連忙解釋,神色言語顯得很是鎮靜,“尸體太多,怕會引發疫病,所以,便將尸體掩埋了。”
“三十多條性命,豈能如此草率行事?”
聽鄧通書說什么怕引發疫病,雖然他的樣子看上去很平靜,不像是在說謊,但包拯還是覺得什么地方有些不對勁兒,可一時間怎么也想不出究竟是什么問題。
“不過,高權本人的尸體還在。”
“什么,為什么他的尸體沒有被處理掉呢?”包拯沒有想到居然還有尸體留下來,這讓他覺得此事更加蹊蹺了。
“因為并非與其他家眷一樣慘死府中,他的尸體是在郊外密林里發現的”
“西郊密林?”
包拯感到有些驚訝,因為尚書府是在南城,而離西郊密林將相距五十余里,家眷慘死家中,高權本人的尸體卻出現在西郊,這確是有些奇怪。
“對,是有人出去采藥時經過密林發現尸體的。”
“那尸體現在何處?”
“在刑部停尸房。”
“刑部?”包拯覺得有些意外,這尸體怎么會放在刑部。
“啊,是這樣的,”看出了包拯臉上的疑惑,便又跟他解釋,“三日內,兩大朝廷命官慘死,關系重大,所以,之前雖是由我這個開封府辦理,但相關人員、物證都是由刑部看管的。”
“如此說來,那疑犯和三司使朱培的尸體也在刑部了。”
“不錯,正是如此。”
“那鄧大人可否帶我們去刑部看一下尸體?”
“當然,皇太后已班下懿旨,朝廷上下大小人員都要全力配合二位公子調查。”
“那好,我們現在就……”剛說要去刑部,包拯發現身旁的公孫策不見了,“公孫,你在哪兒呢,走了。”
“啊,知道了,這就來。”
公孫策的聲音從右前方傳來,接著他便從一面幾乎要倒塌了的廢墻后面走了出來,衣袖和青衫上都染上了一些煙灰。
“公孫公子,是否有何發現?”公孫策走過來后,鄧通見其這般模樣便問道。
公孫策搖了搖頭,似是很失望的樣子。
“沒有,弄了一身灰,卻還是什么都沒發現。”
刑部,停尸房。
這吏部尚書高權就是開篇提到的密林中被追殺的老者,公孫策先檢查了他的尸體。
“公孫,什么情況?”一旁的包拯問道。
“高權身上共有三處傷痕,后背為暗器所傷,且暗器上有毒,暗器已經不見了,從傷口上推斷應該是長形毒鏢之類的暗器。前胸偏右有一處刀傷,再有就是左手手臂上有擦傷,應該是逃跑時摔倒所致。”
“致命的是哪一處?”
“暗器上涂有劇毒,不過,致命的一處應該是前胸的刀傷,刀傷并未傷及要害,是失血過多而死。”
“那兇手應該是幾個人?”
“這無從推斷,如果去死亡現場的話,說不定會有線索。我們繼續檢查其他的尸體吧。”
公孫策接著又檢查了三司使朱培和隨行護衛的尸體,你應該想到了,這就是開篇被黑衣人所襲的馬車上的人。
“朱培身上只有一處劍傷,死于一劍封喉,臉上被刺有奸賊二字,兇手應該跟朱培有血海深仇,如果奸賊是真的,那背后一定還有什么我們不知道的隱情。”
“那八個護衛的死因呢?”
“也都是死于劍傷,而且可以斷定,是為同一個人同一把劍所殺,不過,有一點很奇怪。”
“什么奇怪?”
“八個人中有七個人都是一招斃命,而有一個人身上卻有兩處傷口,前胸和咽喉各一處,咽喉處為致命傷。”
“兩處,如果兇手是可以將敵人一招解決的,那他在死者身上留下的兩處傷口說明……”
“對,就是那樣。”
“啊,是什么?二位的話鄧某怎么也聽不懂啊。”包拯、公孫策二人的對話,在那鄧通看來猶如天地交談,他雖不算愚鈍卻也根本聽不懂啊。
“沒什么,鄧大人,可以帶我們去看看發現高權尸體的地方嗎?”公孫策笑了笑,他并不想讓鄧通知道,因為,他對此人心存懷疑。
“二位不要先去看看刑部大牢里的疑犯嗎?”
“啊,不用了,我們想先去一下那片密林。”包拯和公孫策很有默契,或許,這就是智者心靈相通吧。
一番查驗過來,已過未時,不免讓人覺得時間過得有些快了。
包拯、公孫策二人出去時,碰到了八賢王府上的侍衛統領沈楚,就是前一天包拯遇見的那個跟在八賢王身邊的那個護衛。
沈楚說在包拯、公孫策二人查案期間,刑部大牢將會由王府的侍衛接管,以便兩人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