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蓓蓓這次主要是來壁畫修復實驗室學習,她進來的時候剛好有一批唐墓壁畫正在進行清理、修復及日常養護工作,楊老師正在帶領大家有條不紊地工作。汪蓓蓓這次是因為從小耳濡目染這些,原先又是考古系的高材生才被推薦過來學習。
這批珍貴的壁畫是從唐韓休墓中整體搬遷回來的,汪蓓蓓從大一開始就過來,從頭參與著壁畫的修復工作,到現在已經修復一年時間了。她這次來的時候,楊老師正在處理保護殘損的壁畫,當她問起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徹底完成修復的時候,楊老師輕聲回答她:“壁畫的修復是沒有時間概念的,精益求精是我的準則和要求。”
也有其他新參與進來的工作人員正在跟著師傅在熟悉場子,汪蓓蓓注意到在實驗室的顯眼處,一臺色差儀正在工作著。這臺色差儀對準一副壁畫的一角,每十分鐘自動拍照記錄一次,楊老師告訴她這個記錄周期為一年,目的是檢測壁畫顏料在常溫下的變化情況。
除了正在修復作業的部分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嚴重殘缺的壁畫。正在修復臺上進行修復的壁畫都是用無紡布遮蓋的,只留下很小的操作面供修復人員工作,汪蓓蓓剛來的那會兒楊老師就告訴過她,這是為了防止摩擦而對壁畫帶來新的傷害,另一方面也便于打理。
這些專家和老師們工作起來的時候,并沒有汪蓓蓓最初想象中那樣枯燥,楊老師修復的時候喜歡哼小曲兒,有時候還給她科普介紹一些歷史小故事,原本教材上那些枯燥的內容,或者是根本沒有提到過的知識,在這里不經意間就能學到,關鍵在于你是否能受得住絕大多數時候的寂寞和孤獨。
藝術從來都離不開孤獨和寂寞,汪爸以前特別驕傲,覺得自家閨女是能忍得住寂寞,扛得住孤獨的,但汪蓓蓓一直想解釋一下,其實這真的是個誤會啊,她只是……很擅長自己找樂子而已,真正喜歡做一件事的時候,怎么會覺得寂寞和孤獨呢?
今天她來的時間巧,能看到不少熟人。操作臺旁,杜哥正在用棉簽一點點的清洗壁畫表面,對壁畫病害處進行污染物清理和脫鹽處理,這個汪蓓蓓倒是來這里之前就聽汪爸提起過,壁畫表面的結晶往往破壞性很大,實驗室用得最多的工具是手術刀和棉簽,你基本上很難想象幾平米的壁畫清洗工作,都是用小小的醫用棉簽一點點完成的,這么長時間以來,用過的棉簽都能繞地球五百圈了吧?
楊老師一直跟她強調,做修復工作最重要的一點是盡可能減少干預,為了對原壁畫減少后期修復給畫面帶來的影響,壁畫修復時地仗層的工藝和材料使用都尊崇古法,楊老師說這樣可以使新的地仗層與壁畫的成分和結構保持穩定,避免產生新的病害和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