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云: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故稱“天、地、人”為三才,三才用于軍陣搏殺,就有了三才陣。
最基本的三才陣是一個三人構成的小陣。不論朝向哪個方向進攻,都有一人主攻,兩人協從的效果。稍大一些,是十人的小陣,以三三之數,再加上什長居中指揮。
就像是滾雪球一樣,三才陣可以約滾越大、層層嵌套,但最大的三才陣,也只能到數千人的規模。
此時龐煖以三千人為三才,就已經到了極限。
楚軍的中軍尚未完全撤回,發現虎賁軍陣勢又變,很多人的心里都在打鼓。
項承本人亦是猶豫,在虎賁軍不再以防御為主之后,是否要用硬碰硬的對攻?
但是虎賁既然放棄了圓陣防御,改用三才,是否是說現在的戰斗力比剛才更強?
他是否應該指揮楚軍先收縮陣型,頂住虎賁軍的攻擊?
趁著項承和楚軍猶豫的功夫,虎賁軍已經殺到!
天、地、人三道之中,天道最上。
寓意著天道的第一個千人隊如旋風般殺進楚軍軍陣之中。
相對于虎賁軍之前的圓陣,楚軍的防御力量簡直稀薄得可怕,虎賁軍的戰士們覺得就像是捅破一層膜一樣輕易地捅進了楚軍方陣之中。
三才陣即便是擴展到千人以上的規模,仍會維持每一個最基本的戰斗單位,因此虎賁軍士們仍可以在進攻的時候享受到相互掩護的好處,每一面的進攻,都是一人主攻,另外兩人防御和助攻,這讓他們在刺出每一槍、每一劍的時候,都可以心無旁騖,因此進攻的效率極高。
第一個千人隊就像是一把旋轉的鐮刀,在楚軍作出及時的回應之前,已經穿透了楚軍薄弱的陣線,殺入楚軍大陣之中。
如此一來,他們亦陷入被包圍的境地!
項承見狀,連忙指揮中軍立下密集的防御陣型。他可以調動的兵力足有萬人至多,顯然沒有必要、也沒有辦法像虎賁軍這樣把軍陣用到全軍的每一個層次。
但是他手下人多啊。
后軍的三千生力軍,在項承的指揮下正向他的大纛急速靠攏,中軍盡管是在回撤的路上被虎賁攻擊,但只需中軍能夠站穩腳跟,頂住虎賁軍另外兩個千人隊的進攻,后軍就有時間慢慢吃掉攻進楚軍大陣的這一千人。
在先前的第一輪進攻中被撤下來的前軍,亦已經分散為左右兩翼,正在從兩側對虎賁軍展開迂回包抄。
“若是‘天才’千人隊堅持不到地才和人才兩隊攻進來與之會合,那么就可以說楚軍已經勝券在握了?!?/p>
遠處的魏無忌將兩軍的變化看的清清楚楚,此時手心冒汗,緊張得有些坐不住了。
虎賁軍、驃騎營都是他一手組建,對于兩支精兵,無忌就好比一個鐵匠,辛辛苦苦地選了材料,用足了火候,一錘子、一錘子地精心打造這兩支利劍。驃騎營的戰力早在數次的實戰中得到驗證,但虎賁成軍以來,至今為止,是以今日的戰斗最為慘烈。若是虎賁軍能以不到楚軍半數的兵力在正兵作戰中取勝,就足以在魏、楚兩國揚名立威。
此戰對虎賁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來了!要進去了!”
無忌忍不住攥緊了拳頭。
寓意“地道”的地才千人隊,亦在這個時候與楚軍方陣發生了碰撞。
與天才千人隊不同的是,地才千人隊遭受了楚軍有力的抵抗。
但楚軍結成的方陣顯然沒有虎賁軍的那么嚴實,他們只是聚集了手中的盾牌,在最前方連成一條線。盾牌雖仍是以長方形為主,但真的是什么形狀都有,而且整體上比虎賁軍的巨盾要小得多了。
虎賁軍那些長達丈許的長槍避過了楚軍的盾陣,刺進楚軍的胯下、小腿,竟然也效果拔群——這個時候,就算是穿了三層甲的虎賁軍,腿部的防具仍然是全身最薄弱的一環,遑論是連裝備都不能統一的楚軍?
長矛突刺后,楚軍的陣線有了一瞬間的混亂,而虎賁的巨盾已經連成盾墻拍了過來。
盾墻的推搡之下,楚軍陣線再次松動。
虎賁軍士再轉動手臂,將巨盾側轉一個角度,短劍齊刷刷地向右前方刺出,噗噗地扎進楚軍士兵的胸前肋下。
等到楚軍士兵們想要趁著這個機會反攻,短矛、短劍齊刷刷地往虎賁軍身上招呼,卻無一例外地磕到了虎賁軍的巨盾上,發出砰砰的聲響。
須臾之后,盾墻上移,長槍又刺,而后盾墻前推、側轉,短劍齊出。
周而復始,虎賁軍地才千人隊朝著楚軍陣中不斷推進,只是片刻的功夫,竟然再次突破了楚軍陣線,與天才千人隊匯合!
而人才千人隊亦是緊跟在地才的身后,隨之一同突入。三個千人隊在楚軍陣中,以品字形左右相連、前后呼應,就如投進楚軍大陣中的一個絞盤,不住地收割楚軍士兵的性命。
“贏了!”
無忌站在信陵城的女墻后,到此時終于按下心來。
而后魏軍本陣戰鼓又響,龐煖亦帶著虎賁軍最后一個千人隊殺向楚軍。
在之后的一個時辰里,虎賁軍就像是鉆進了楚軍肚腹內的猛犬,爪牙并用,將楚軍的陣型攪了個稀巴爛。楚軍大陣既厚且廣,但面對虎賁軍從內部破壞的作戰方式,就算項承竭盡全力、騰挪周轉,楚軍仍舊像是行動不便的公牛一般,憤怒地踢踏跳躍,卻是對體內的猛犬無可奈何,既無法甩開虎賁軍,亦無法將虎賁軍攻防一體的三才陣踏碎。
整整一個時辰過去,楚軍終于精疲力竭,項承也已經徹底放棄了戰勝虎賁軍的想法。
他現在只想撤退。
然而,比魏無忌更擅長指揮作戰的龐煖,必不會讓項承帶著楚軍安然離開。
驃騎營的騎士中,有人吹響號角。
角聲凄厲,比鼓聲更有撕裂人耳膜的穿刺感。
項承驚恐地發現,驃騎營,動了!
一直在虎賁軍身后壓陣的驃騎營終于出動!
驃騎營并未按照以往的鋒矢陣型展開沖鋒,因為此時的楚軍大陣早就被虎賁軍攪亂,根本無需驃騎營來突破。
整整一千騎,皆是紅色甲胄、紅色披風,如鳳凰般張開雙翼,從兩側各拉出一道長長的火線,包抄楚軍左右。
事已至此,驃騎營的目的亦很明顯了,那就是爭取全殲楚軍,一個都不放過。
項承未想到的是,龐煖的胃口竟然這么大,一定要將楚軍全部都留在這里?
他決定最后再掙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