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媽”稱母,見《廣雅·釋親》,(為避免以訛傳訛,特地去圖書館翻了影映版,原文是:媽,莫補切,母也。所以媽這個字在當時的讀音就是“母”)
趙彥衛《云麓漫鈔》卷三:“韓退之《祭女孥文》自稱曰阿爹阿八,豈唐人又稱母為阿八?今人則曰媽。按《詩》:‘來朝走馬,率西水滸。’馬音姆。豈中國之人,因西音而小轉耶?”
釋曉瑩《羅湖野錄》卷二載金陵俞道婆,“時有僧過其門,婆遽呼曰:‘兒!兒!’僧曰:‘媽媽,爹爹在甚么處?’”
汪應辰《祭女四娘子文》:“維年月日,爹爹媽媽,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四小娘子之靈。”祭其女兒,自稱爹爹媽媽。
可知宋時口語已稱母親為媽,而且已經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