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事已定,唐敖便請呂氏及紫綃,率眾仙童在后花園布局婚宴,又命仙童去給仙家朋友送去請帖。
唐敖這兩日攜了李顯、多九公及林之洋游覽小蓬萊盛景,唐敖一行再到泣紅亭,李顯將那白玉碑上的碑文看了一遍,果然見了小山、紫綃、婉如、若花等才女的姓名,而多九公與林之洋卻道不識得這碑上的科斗文字,以為是哪國篆文,這般難認。
小山因是新人,不論呂氏或是紫綃,再者一眾仙童,見她皆笑而不語,反倒令她羞澀不已。呂氏及紫綃為婚宴忙前忙后,竟不得空與她敘話,李顯又隨父親出游晚間方能回來,故她自在房里用了晚飯,點了明燭,翻開《百花清冊》,研磨顏料,鋪開宣紙,依原畫描繪起來。
小山正畫的入神,紫綃推門而入,只見她手里捧了些衣物,燭光映照之下,閃著柔美的紅光。紫綃將這衣裙捧于小山面前道:“妹妹且看,這件嫁衣如何?”小山伸手觸摸,只見是一件猩紅絲綢嫁衣,指間觸摸初覺冰涼轉而生溫,是上好的貢綢所制,昔日她幫太后整理衣著,觸及便是這樣滑順之感。
紫綃打開嫁衣,只見裙襟之上用金絲線繡了一對鳳鸞,腰身處的繡帶之上,用金絲繡了蛟龍花紋。袖口、領口、裙邊兼以金絲繡了細碎枝葉、銀絲繡了白玉碎花點綴,繡工十分精湛,比之宮廷繡娘更勝一籌!且這件嫁衣質地輕薄,緞面柔滑,竟無一絲瑕疵,比之朝廷貢品亦要好上許多,紫綃連稱絕妙,咋舌不已,直說主上有心!不待小山問話便急著幫小山試裝,小山只得穿上嫁衣,果然正合她腰身!
小山平日并不喜艷麗之色,只是這一試,紫綃亦驚愕不已,直說眼前之人,真正是仙女臨凡!燭火搖曳,這嫁衣泛著猩紅柔光,將小山的面容襯的皎潔如月,只見小山身著此嫁衣,華麗卻不落俗,雍容卻不繁瑣,果然是百花仙子,集百花之美于一身,無人可及!
小山亦看著鏡子中的自己,柔情滿目,深感君心繾綣,也不知他何時著人做了這身嫁衣,光是繡工,日夜不停也需繡上三月,算來必然是長安一別之后,可見他早有此心。紫綃亦贊主上之深情厚義,勸小山莫再猶疑,必要珍重于他。小山脫下嫁衣,與紫綃細細疊好,二人推心置腹,說起話來。忽聽門外李顯扣門道:“小山,我可以進來嗎?”紫綃狡黠一笑,向小山道:“我去開門!”說著便起身去開門,示意李顯進去,自己出去將門閉上。
自昨日唐敖賜婚,他與小山彼此見面,反倒不似往日那般自然,小山起身,只看著他卻并不說話,李顯喚道:“小山!是我!你還好嗎?”小山方才羞澀笑道:“這才兩日沒在一起,你就問我好不好。”李顯拉了小山的手深情道:“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兩日唐大仙帶我們去小蓬萊山里游玩,我當真不想再回去了,不如我們就留在此地罷!好不好?”小山嗔笑道:“主上莫非也想像父親一樣,在此修仙訪道不成?”李顯笑道:“我可不像唐大仙,修仙訪道也要同你一起!”小山笑道:“如此說來,主上卻是不肯拋卻紅塵俗世,此生怕是與修仙無緣了!”李顯卻正色道:“小山,于我而言,你便是我要修的仙!你是我此生的功課,不論我身在何處,金陵、長安、嶺南、還是在這小蓬萊,即便你在身邊,我心中時刻掛懷的,也只有你,自從金陵回到房州,我每夜都登上望北臺,看月缺月圓,我在想,此時你是否也在望著月亮,或在秉燭寫作?而每逢月圓之夜,你的面容竟然出現在月亮之上,你可知道,這對我是多大的撫慰嗎?我每日都盼望月圓,這樣就能看到你?!?/p>
小山聽聞他深情剖白,不覺淚如雨下,想起自己何曾不是如此,自金陵一遇,夜深人靜之時立于月下花園,舉目望月,滿眼全是他的身影!從最初的揮之不去,直至后來翹首期盼……
李顯見小山落淚,忙擁她入懷,取出絲帕為她拭淚,這絲帕正是昔日在金陵百花神廟中,她遺落的那塊,小山拭淚問道:“這絲帕你還留著?”李顯道:“片刻不曾離身!你不在身邊的時候,是它陪著我呢!”小山又問道:“這件嫁衣,是何時做的?”李顯道:“從長安回來之后,我請房州織造署織了幾緞蠶絲錦,又請了當地最好的繡娘裁制刺繡,這嫁衣上的鳳鸞蛟龍、枝葉碎花是我親自畫的圖案,如此用了三月的功夫,方才做完,可還合身?”小山嘆道:“你果然是閑人一個!也太費周折了!”李顯溫情道:“長安一別之后,我的心留在了你那里?!毙∩胶叩溃骸爸魃腺M心了!”李顯依舊深情道:“小山,我如今不能給你別的,也只能為你做點些微小事,是我委屈了你。”小山見主上如此說,忙寬慰道:“其實你不必為我做這些!”李顯笑道:“你是我的百花仙子,我自然知道你不在意這凡俗之禮,只是我若什么都不做,如何能心安!”小山聽聞他又稱自己為百花仙子,亦頑笑道:“護花使盡忠職守,小仙謝過了!”李顯又道:“小山,明日你我便會結成夫妻,我會守護你一生一世!”小山含羞道:“夜深了,你快回去睡吧!”李顯不舍別過,小山唯唯念道:“一生一世!一生一世會有多久?”
次日早起,紫綃與呂氏為小山更衣上妝,小山穿上嫁衣,配上頭飾珠釵,淡粉敷面,黛眉輕掃,用胭脂輕沾朱唇,紫綃扶鏡,呂氏望著鏡中的小山贊道:“甥女這容貌,真是天下無雙了!要是你母親瞧見,不知要歡喜成什么樣兒!”
后花園中,早已布好石幾石凳,桌上擺了奇珍異果,金樽玉盞。唐敖、李顯在殿前迎客,只見昔日送信于小山的白發樵夫同幾位山人先到,向唐敖、李顯道賀,并將賀禮奉上,唐敖命仙童收了,請林之洋、多九公先陪幾位到后花園賞花飲酒,這白發樵夫笑道:“大仙不必多禮,我等是常客,自然認得路的!”說罷幾人相攜往后花園而去。
頃刻間又來了四位仙長,形容相貌,與眾不同:第一位,綠面獠牙,綠發蓋頂,頭戴束發金箍,身披蔥綠道袍;第二位,紅面獠牙,紅發蓋頂,頭戴束發金箍,身披朱紅道袍;第三位,黑面獠牙,黑發蓋頂,頭戴束發金箍,身披元色道袍;第四位,黃面獠牙,黃發蓋頂,頭戴束發金箍,身披杏黃道袍。各人都捧了奇珍異寶,向唐敖及李顯道賀,并奉上賀禮。唐敖向李顯一一引薦道:“這四位仙長,乃百獸大仙、百鳥大仙、百介大仙、百鱗大仙!前日你們一路正是得百獸、百介二位大仙襄助?!崩铒@忙道了謝,四位大仙亦還禮不迭,以“主上”相稱,唐敖請仙童引了四位大仙向后花園而去。頃刻又有幾位仙姑相攜而來,原來是百草仙姑、百果仙姑、百谷仙姑、麻姑、元女、織女,這六位仙姑向唐敖及李顯道了賀,奉了賀禮,麻姑笑道:“今日我等是來看望舊人,只是這舊人,今日卻是新人!也不知這位新人能否認出我等舊人!”李顯聽出這話語機關,并未在意,只含笑頷首道謝,唐敖亦謝過眾位仙姑昔日在小山危難之際的襄助之恩,說罷便請仙童引了幾位仙姑去后花園賞花飲酒。
頃刻又來了幾位仙童,原來是紅孩兒、金童兒、青女兒、玉女兒,只見幾位仙童雙手合十向唐敖和李顯拜道:“恭賀唐大仙,恭賀主上!”唐敖及李顯忙還禮,請仙童引了幾位到后花園去。
頃刻又是福祿壽財喜五位星君,同著月老、張仙、和合二仙到了,眾仙齊向唐敖及李顯道賀,并奉上賀禮,唐敖忙雙手合十拜謝,向李顯一一引薦,李顯忙作揖一一見過,眾星君仍以“主上”相稱!至此仙客俱已到齊,唐敖及李顯請了眾星君,一同向后花園而去。
花園中,眾仙相見,自然是互道了久闊,用茶敘話。又見唐敖、李顯攜了月老等一眾星君前來,忙起身互見了禮。林之洋見唐敖邀來這許多仙家朋友,向多九公嘖嘖嘆道:“俺這輩子,雖未曾讀過什么書,但這世面見識,比之當朝宰相也不差!俺的義女已然是女兒國國王,俺這妹夫,更是入了仙家,九公且看這仙家道友,哪位不是咱們尋常百姓之家高高供奉于廟堂之上日日求拜的?”多九公亦笑道:“老夫漂洋過海多年,這次才算是沒有白來!頃刻筵席之上,老夫定要一一敬過眾位仙君,這可比在家焚香跪拜,有用許多!”林之洋頑笑道:“九公可莫要說出平日跪拜之時說的話,又是求仙君保佑多福多壽、多子多孫、又是求財源滾滾諸如此類!莫教眾仙君取笑了俺妹夫,有這等世俗親屬。”多九公笑道:“林老弟多慮了!老夫八旬有余,兒孫滿堂,錢糧充足,何須多求這財源福壽、多子多孫!”
二人正自說笑,只見唐敖請了月老、和合二仙、張仙及多九公入了座,福祿壽財喜五位星君一桌、百獸等四位仙長一桌、百草等四位仙姑及麻姑、元女、織女一桌、紅孩兒等四位仙童一桌、水月村白發樵夫等幾位山人一桌。只見觀花亭已然被群芳盤繞,且花園草地之上,仙童已撒上各色花瓣,鋪就一條香徑,通往小山的房間。
月老向眾仙道:“吉時已到,請新人出來罷!”只見紫綃及呂氏,攙了小山從房中出來,向后花園緩緩走來!
眾仙君見小山與昔日百花仙子樣貌相同,如今身著華彩嫁衣,釵搖珠晃,含羞帶笑、嫵媚溫婉,皆嘖嘖稱贊!
只見小山沿香徑款款走向觀花亭,而觀花亭上,李顯已身著猩紅婚服,正望著她走來的方向。小山行至亭前,由唐敖親攜了邁上石階,將小山的手交給李顯,李顯攜了小山,面向眾仙客,拜了一拜。
這時月老亦上了觀花亭,用紅線兩端繞了小山與李顯的臂彎,以為永不分離之意。
和合二仙亦上觀花亭,手持并蒂蓮花,在小山及李顯額上輕點了,以為和美團圓之意。
張仙亦走上觀花亭,手持一吉祥如意柄,亦在二人額上輕點了,以為子嗣綿延之意。
小山及李顯叩拜了幾位大仙,月老又道:“依凡俗,應行拜天地之禮,請唐大仙上座罷?!?/p>
唐敖吿了座,小山及李顯跪拜了天地,又跪拜了唐敖,唐敖忙攙扶了二人起身,說道:“快快請起,今日我這塵緣才算了結?!庇滞∩秸f道:“記住為父的話,不論你身在何處,或要去往何地,都要以夫君為重,父親一直都在小蓬萊為你誦經祈福。”又向李顯道:“今日我將小山交于主上,此后一生,萬望主上護佑周全。”二人頷首領命。
禮畢,唐敖請眾仙筵宴。李顯攜小山向眾仙客一一斟酒道謝,小山見這百獸等四仙,只覺似曾相識。四仙向李顯道:“恭賀主上大婚之喜!他日主上若有差遣,我等自當效力!”二人又見百草四仙,小山認出是她第一次出洋尋父憂悶成疾,正是這位百草仙姑送來救命靈芝,并曾自稱為百花友人,想必是自己被貶之前的故人,忙上前合掌道:“小山謝過仙姑昔日饋贈仙芝之恩!”百草仙姑笑道:“女菩薩不必言謝,昔日女菩薩慈悲助我渡至彼岸,區區一枝靈芝何需言謝!今日是主上與百花大喜之日,我等皆是百花友人,特來道賀,我祝主上及女菩薩塵緣美滿!”小山又認出百果仙姑,忙合掌拜道:“小山謝過仙姑昔日救助之恩!”這百果仙姑亦合掌笑道:“我與女菩薩有緣,無需言謝!祝主上及女菩薩塵緣美滿!”小山又認出百谷仙姑,合掌拜道:“小山謝過仙姑昔日饋贈救命仙稻之恩!”百谷仙姑亦道:“我與女菩薩有緣,無需言謝!祝主上及女菩薩塵緣美滿!”
小山斟上百花釀,又一一敬了麻姑、元女、織女,只見這幾位仙姑皆向小山及李顯道賀,小山雖已記不清前生之事,卻也頗覺親切!二人又敬了紅孩兒、金童兒、青女兒、玉女兒,這幾位亦道:“恭賀主上,恭賀姐姐,他日主上和姐姐若有差遣,我等自當效力!”李顯見幾位仙童稱小山為“姐姐”,想必俱是與小山前身休憩相關之人,可見百花仙子仙緣頗佳,他日若返本還原還去做百花仙子,倒不至于太過孤單,只是稍作此思慮,胸中就隱隱作痛。
二人又斟酒敬了月老、張仙、和合二仙,又敬了白發樵夫等幾位山人,又敬了福祿壽財喜五位星君,又敬了唐敖、多九公、林之洋、呂氏、裴忠、紫綃,一遭敬罷,二人才入了座。
唐敖復又一一斟酒敬了眾仙君及親屬一遭,復又是多九公與林之洋,依次敬了眾仙君一遭。
多九公與林之洋認出這黃面、黑面大仙,正是昔日小山首次出洋尋父時在君子國被水怪拖下海去,被這黃、黑二面大仙相救,并賜了回生草才救回小山性命,原來是百介大仙與百鱗大仙。
二人又認出百草、百果、百谷仙姑,多九公因昔日與百草仙姑偶有口角,今日得見,方知昔日那道姑是真神仙,忙斟滿百花釀,以酒謝罪。百草仙姑頑笑道:“我這把年紀,如何會與九公計較!”林之洋笑道:“多九公已然八旬開外,敢問仙姑芳齡幾何?”百草仙姑笑道:“八旬年紀,在你們凡間倒還算高壽,若在天界,不過是個八歲頑童罷了!”多九公亦笑道:“萬望仙姑提攜,老夫正欲返老還童!不若仙姑仙駕回鑾之際,攜帶老夫同去罷!老夫甘愿為仙姑驅遣!”百草仙姑笑道:“那可屈了九公雄才!”眾人說笑一回,多、林二人直嘆這做神仙倒也有諸多趣味,不似那般乏悶。
眾仙君又各施法力,請來眾仙童獻舞助興。只見天上飛來鸞鳳二鳥,一個彩毫炫耀,一個翠翼鮮明,拜過李顯、小山及眾仙,在花園上空飛舞鳴唱,眾鳥圍著鸞鳳盤旋,歌喉婉轉,李顯拉了小山的手,深情凝望,心中默道:“塵緣,美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