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晚些時候,大疆已經擁有了一款完整無人機所需要的一切元素:軟件、螺旋槳、支架、平衡環(huán)以及遙控器。最終,該公司在2013年1月份發(fā)布“大疆精靈”,這是第一款隨時可以起飛的預裝四旋翼飛行器:它在開箱一小時內就能飛行,而且第一次墜落不會造成解體。
得益于簡潔和易用的特性,“大疆精靈”無人機不久即成為大疆最暢銷的產品,令公司的收入增長了4倍,而且這一成績還是在幾乎沒有任何市場投入的情況下取得的。“大疆精靈”撬動了非專業(yè)無人機市場。
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發(fā)展,但是汪滔與奎恩之間的關系卻開始發(fā)生微妙的變化。2013年5月,大疆曾試圖買下奎恩持有的大疆北美分公司的所有股份,他們向這位美國人提供了0.3%的大疆全球(DJIGlobal)股份。但是,奎恩不接受這種解決方案,并稱正是北美分公司的努力才讓30%的“大疆精靈”無人機銷往美國。大疆并未留下與奎恩繼續(xù)談判的余地,在那年的12月份,該公司鎖定了大疆北美分公司所有員工的電郵賬戶,并將所有客戶訂單重新導向中國總部。在2014年新年到來前夕,大疆北美分公司的許多員工遭到解雇,奧斯汀辦事處的資產還被清算。大疆在2014年的營收達到1.3億美元。
當然后來雙方在法庭見了。不過這些都不是劉思關注的重點,重點是這其中大疆團隊的不按常理出牌,破壞規(guī)則玩法的體現。
大疆是玩技術的,這是讓全然不懂技術的螞蟻投資最劣勢的地方。比如說大疆團隊開發(fā)的技術專利不以大疆公司名義注冊,螞蟻投資不虧大了。
“咱們進去坐下來談吧!”汪滔看了眼不遠處快要收拾完殘骸的幾位員工,提議道。
屋里并不是待客的地方,進去差不多都沒有落坐的地方。越往里走,越亂,地上的各種油污越多。不過劉父、劉思兩人成為富豪也就這近三個月的時間而已,臟亂差算什么,劉父在汪滔邀請下毫不猶豫得坐在了油污密布的椅子上。
“之前劉先生說螞蟻投資不認可大疆如今的研究方向,對此,劉先生有何指教?”汪滔也很在意關于技術方面的事情,所以才由此一問。
對于汪滔,絕對不是一個真正的技術宅,也不是一個絕對固執(zhí)地技術狂人,要不然對于市場以后他也不會這么敏感。總結后來大疆的幾次重大改變可以知道:
在10年以前,大疆致力于研發(fā)油動無人機,后來盧致輝這是因為汪滔深受美國頂級無人機航拍團隊flyingcam參與拍攝《007》等大片的影響,研究油動無人機,瞄準高端影視航拍市場。
在10~11年,因為新西蘭的大疆經銷商以及美國《連線》雜志主編安德森創(chuàng)辦了無人機愛好者的留言板DIYDrones上面的一些用戶提出無人機應該從單旋翼設計走向四旋翼設計轉變,因為四旋翼飛行器價格更便宜,也更容易進行編程的影響。大疆開始開發(fā)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更為先進的多旋翼控制器以及云臺。
2012年末,因為云臺銷量的飆升以及新西蘭經銷商、奎恩等人的影響,大疆開始正式全心進軍多旋翼無人機整機研發(fā)。從這三段歷程可以看出,汪滔可不是死腦筋技術宅,更是能夠抓住市場需求的企業(yè)家。
劉父笑了笑沒回汪滔的詢問,直接講道,“開門見山地說,這次劉某上門拜訪,螞蟻投資是很看重大疆科技的。我們現在來談談融資的事情,汪總以為如何?”
“可以,那么請劉總出價吧!”汪滔也很想知道自己的這家公司值多少錢,雖然有陸迪、李澤相老師支持自己,不過家里親朋好友對自己可沒什么好期望。
不過說道李澤湘,還真是汪滔生命中的貴人。汪的成績不是那么出類拔萃,香港科技大學的成績更是因為沉迷無人機研究,很差,畢業(yè)時聽說掛科都好幾門沒重修。
在畢業(yè)課題上,汪選的是無人機控制方向,而導師李澤湘是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技術教授,雖然兩行算不上完全無關,但李澤相幫不上什么忙是一定的。而這個畢業(yè)課題汪滔可謂付出了一切,甚至不惜逃課,還熬夜到凌晨5點。但他開發(fā)的這個機載計算機的懸停功能在班級展示是還是出了問題,也就是說畢業(yè)課題沒通過,畢不了業(yè)。
最后李澤相認可了汪的領導才能以及對技術的理解能力,沒有考試直接推薦汪直接讀研究生。李澤湘現在海華絲是大疆的顧問及投資者,是該公司董事會主席,持有10%的股份。
“500萬,50%的股份,怎么樣?”劉父笑著爆出一個價格,事實上也就在一周前才投大疆9萬美元(70萬軟妹幣)的陸迪就得到了20%的股份。
“螞蟻投資還真看得上大疆科技,一家剛創(chuàng)立不到1年的還沒什么技術的企業(yè)就估值1000萬。”汪滔心底是非常滿意螞蟻投資的這個估值的,畢竟現在他對大疆的最大估值不超過500萬,“不過股份多了。”
“螞蟻投資看中的不是大疆,而是汪總。大疆恐怕實驗了不止10次油動無人機航行了吧!就是這樣的匠心精神,這樣追求技術,追求完美的技術研發(fā)人才才能夠研發(fā)出完美的產品。因為汪總在大疆,所以我看中大疆。”劉父笑著夸了一遍汪滔,不過這也是事實,現在大疆能讓劉思看中的只有汪滔,這時候的云臺技術專利、大疆精靈等產品大疆都不擁有,這公司有什么值得看中。
陳金穎、盧致輝、陳楚強除了大疆都在媒體上講過,汪滔在細節(jié)上的追求讓其他人都印象深刻。比如細到一顆螺絲擰的松緊程度,都有嚴格的要求,他會告訴他們要用幾個手指頭擰到什么樣的感覺為止。因為當時很多東西是沒辦法量化的,工具也比較粗糙沒那么先進,不能精確到具體力度,只能靠手來感受。螺絲有時候會松,所以需要加螺絲膠防止松動,但是會有一個問題,如果要拆,這個螺絲會卡在里面擰不出來。結果汪滔從香港買了一堆的螺絲膠,弱中強幾種不同強度,螺絲按照拆的頻率,使用不同強度的螺絲膠。比如拆的頻率不高的螺絲就用中強度的螺絲膠,從來不拆的螺絲就用高強度的螺絲膠,而經常需要拆的就用最弱的螺絲膠。無人機上幾百顆的螺絲,就是這樣一顆一顆地按照不同要求擰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