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了,只聽得暗空中有金頭揭諦叫道:“大圣,你不須動身,小神去請菩薩來也。”
行者大喜,道聲:“有累,有累。快行,快行。”
那揭諦急縱云頭,徑上南海。
行者吩咐山神、土地守護師父,日值功曹去尋齋供,他又去澗邊巡遶不題。
【磨不轉(zhuǎn)了,驢照走;槍頭不尖了,槍桿累彎了。
唐僧這樣的主管就是一頂破氈帽,尸位素餐而已。】
那菩薩與揭諦不多時到了蛇盤山,卻在那半空里留住祥云,低頭觀看,只見孫行者正在澗邊叫罵。
菩薩著揭諦喚他來。
那揭諦按落云頭,不經(jīng)由三藏,直至澗邊,對行者道:“菩薩來也。”
行者聞得,急縱云跳到空中,對她大叫道:“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兒害我?”
菩薩道:“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盡意,度得個取經(jīng)人來,叮嚀教他救你性命,你怎么不來謝我活命之恩,反來與我嚷鬧?”
行者道:“你弄得我好哩。你既放我出來,讓我逍遙自在耍子便了。你怎么送他一頂花帽,哄我戴在頭上受苦?把這個箍子長在老孫頭上,又教他念一卷什么‘緊箍兒咒’,著那老和尚念了又念,教我這頭上疼了又疼,這不是你害我也?”
【員工要絕對的自由,可能嗎?
在職場,誰頭上都有緊箍咒,都沒有絕對的自由。】
菩薩笑道:“你這猴子,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誑上欺天,知甚好歹?再似從前撞出禍來,有誰收管?須是得這個魔頭,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門路哩。”
【對于這樣刺頭的員工,佛教照用,且用得有法度。
孫悟空這樣的員工難找,而如來和觀音這樣的領(lǐng)導更難得。
《西游》是官場、職場、戰(zhàn)場加……,是成功的圣經(jīng),值得像《三國》那樣研讀的。】
行者道:“這樁事,作做是我的魔頭罷。你怎么又把那有罪的孽龍,送在此處成精,教他吃了我?guī)煾傅鸟R匹?此又是縱放歹人為惡,太不善也。”
【敢于向經(jīng)理喊話,孫悟空算是很耿直的員工。】
菩薩道:“那條龍,是我親奏玉帝,討他在此,專為求經(jīng)人做個腳力。你想那東土來的凡馬,怎歷得這萬水千山?怎到得那靈山佛地?須是得這個龍馬,方才去得。”
【關(guān)系廣,善交際,眼光遠見,措施得力,這樣的經(jīng)理釋疑解惑了,再挑剔的員工都無話可說了。
看菩薩的領(lǐng)導才能,是不是把唐僧甩出十八條街了?
領(lǐng)導,要能領(lǐng)善導,在職場,只有有本事有魄力的職場人才稱職!】
行者道:“像他這般懼怕老孫,潛躲不出,如之奈何?”
菩薩叫揭諦,道:“你去澗邊叫一聲‘敖閏龍王玉龍三太子,你出來,有南海菩薩在此。’他就出來了。”
那揭諦果去澗邊叫了兩遍。
那小龍翻波跳浪,跳出水來,變作一個人像,踏了云頭,到空中對菩薩禮拜,道:“向蒙菩薩解脫活命之恩,在此久等,更不聞取經(jīng)人的音信。”
【小白龍是一個好員工,一見經(jīng)理,不但打招呼,還不忘匯報工作。
不說能力如何,但就員工態(tài)度來說,龍便比猴端正。】
菩薩指著行者,道:“這不是取經(jīng)人的大徒弟?”
小龍見了,道:“菩薩,這是我的對頭。我昨日腹中饑餒,果然吃了他的馬匹。他倚著有些力量,將我斗得力怯而回,又罵得我閉門不敢出來。他更不曾提著一個‘取經(jīng)’的字樣。”
【不但能做一個好員工,還能監(jiān)督別的員工,小白龍簡直有做主管的潛質(zhì),不過,命卻不好,要做腳力。】
行者道:“你又不曾問我姓甚名誰,我怎么就說?”
【出了問題,就知道往別的員工身上推脫責任,孫悟空雖然有能力,卻不是一位態(tài)度端正的員工。】
小龍道:“我不曾問你是哪里來的潑魔?你嚷道:‘管什么哪里不哪里,只還我馬來。’何曾說出半個‘唐’字?”
【龍猴斗嘴,好員工和壞員工掐起來了。
由此看來,掐架的員工也未必都是壞員工,各打五十大板的處理辦法是不對的。】
菩薩道:“那猴頭專倚自強,哪肯稱贊別人?今番前去,還有歸順的哩。若問時,先提起‘取經(jīng)’的字來,卻也不用勞心,自然拱伏。”
【菩薩清官斷案,只訓斥了壞員工,不失為英明的女經(jīng)理。】
行者歡喜領(lǐng)教。
【被菩薩訓斥了,孫悟空歡喜領(lǐng)教;被唐僧訓斥了,孫悟空哪次服輸了?
在唐僧面前,孫悟空永遠就是一個刺頭;可在菩薩面前,便成一個優(yōu)秀員工了。
這說明,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好的主管。
做管理不是那么容易的,唐僧,你少訓斥悟空一些,還是多向觀音學習點吧!】
菩薩上前,把那小龍的項下明珠摘了,將楊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氣,喝聲叫:“變!”
那龍即變做他原來的馬匹**。
又將言語吩咐道:“你須用心還了業(yè)障,功成后超越凡龍,還你個金身正果。”
【開春還未正式開工,經(jīng)理便提年終獎,員工能不積極嗎?】
那小龍口銜著橫骨,心心領(lǐng)諾。
【由龍變馬,態(tài)度還這樣,這個員工的態(tài)度好到爆了。】
菩薩教悟空領(lǐng)他去見三藏:“我回海上去也。”
行者扯住菩薩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性命也難全,如何成得什么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
【盡管撒潑,分寸還是有的,不說我不去,而是說我去不了。
見了大領(lǐng)導,便要好處,這樣的刺頭員工反倒成精明員工了。】
菩薩道:“你當年未成人道,且肯盡心修悟;你今日脫了天災,怎么倒生懶惰?我門中以寂滅成真,須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傷身苦磨之處,我許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十分再到那難脫之際,我也親來救你。你過來,我再贈你一般本事。”
菩薩將楊柳葉兒摘下三個,放在行者的腦后,喝聲:“變!”即變做三根救命的毫毛。
教他:“若到那無濟無主的時節(jié),可以隨機應變,救得你急苦之災。”
行者聞了這許多好言,才謝了大慈大悲的菩薩。
【壞員工不壞事情,這樣的員工不能盲目定性。
遇到困難,向經(jīng)理要資源和支持,孫悟空的做法是正確的,而且,還頗得門道。】
那菩薩香風繞繞,彩霧飄飄,徑轉(zhuǎn)普陀而去。
三藏跨了白馬,行者挑著行囊,到了澗邊。
只見那上流頭,有一個漁翁,撐著一個枯木的栰子,順流而下。
行者見了,用手招呼,道:“那老漁,你來,你來。我是東土取經(jīng)去的,我?guī)煾傅酱穗y過,你來渡他一渡。”
漁翁聞言,即忙撐攏。
行者請師父下了馬,扶持左右。
那老漁撐開栰子,如風似箭,不覺的過了鷹愁陡澗,上了西岸。
三藏教行者解開包袱,取出大唐的幾文錢鈔,送與老漁。
老漁把栰子一篙撐開,道:“不要錢,不要錢。”
向中流渺渺茫茫而去。
三藏甚不過意,只管合掌稱謝。
行者道:“師父休致意了,你不認得他?他是此澗里的水神。不曾來接得我老孫,老孫還要打他哩。只如今免打就夠了他的,怎敢要錢!”
【孫悟空曾做過天庭里的齊天大圣,雖是虛職,地位卻相當高,對這些小神小仙來說,還是“大領(lǐng)導”的。
的確,由于在天庭上就過“高職”,又好交游,孫悟空的人脈還是很廣的。】
此去行有兩個月太平之路,相遇的都是些羅羅、回回、狼蟲虎豹。
光陰迅速,又值早春時候。
師徒們行玩春光,又見太陽西墜。
三藏勒馬遙觀,山凹里有樓臺影影,殿閣沉沉,道:“悟空,你看哪里是什么去處?”
行者抬頭看了,道:“不是殿宇,定是寺院。我們趕起些,那里借宿去。”
三藏欣然從之,放開龍馬,徑奔前來。
……
三藏與行者進了山門。
山門里,又見那正殿上書四個大字,是“觀音禪院”。
【從大唐出發(fā),走了這么久,終于見到佛教的寺院了,由此可見,佛家的勢力是這么的小。】
三藏又大喜,道:“弟子屢感菩薩圣恩,未及叩謝。今遇禪院,就如見菩薩一般,甚好拜謝。”
【的確,這里是佛家的地盤,這是觀音菩薩的禪院。】
那和尚聞言,即命道人開了殿門,請三藏朝拜。
【注意,在這里,佛教絕對完爆道教:
和尚居然命令起道士來了。】
那行者拴了馬,丟了行李,同三藏上殿。
三藏展背舒身,鋪胸納地,望金像叩頭。
那和尚便去打鼓。
行者就去撞鐘。
三藏俯伏臺前,傾心禱祝。
祝拜已畢,那和尚住了鼓,行者還只管撞鐘不歇,或緊或慢,撞了許久。
此時卻驚動那寺里大小僧人、上下房長老,聽得鐘聲亂響,一齊擁出,道:“哪個野人在這里亂敲鐘鼓?”
【孫悟空耍鬧,而這里眾僧卻出言罵人,素質(zhì)也實在是不高。】
行者跳將出來,咄的一聲,道:“是你孫外公撞了耍子的。”
那些和尚一見了,諕得跌跌滾滾,都爬在地下,道:“雷公爺爺!”
【素質(zhì)低、膽量小,做出家人有些不合格。
還真沒有妄下結(jié)論,這里的和尚沒幾個合格的,而這觀音禪院更像殺人越貨的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