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叫聲:“徒弟,且都來。我們是出家人,休打誑語,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陪他個禮罷,何苦這般抵賴?”
行者見師父說得有理,他就實說道:“師父,不干我事,是八戒隔壁聽見那兩個道童吃什么人參果,他想一個兒嘗新,著老孫去打了三個。”
明月道:“偷了我四個,這和尚還說不是賊哩!”
原來,孫悟空打落的第一個鉆入土里了。
孫悟空已經(jīng)承認了,二童子卻因三個和四個和孫悟空起了爭執(zhí),而且,出言污穢不堪。
就恨得個大圣鋼牙咬響,火眼睜圓,把條金箍棒揝了又揝,忍了又忍,道:“這童子這樣可惡,只說當面打人也罷,受他些氣兒,等我送他一個絕后計,教他大家都吃不成!”
好行者,把腦后的毫毛拔了一根,吹口仙氣,叫:“變!”變做個假行者,跟定唐僧,陪著悟能、悟凈,忍受著道童嚷罵。
【張百忍也跟著學,拔了一根頭發(fā),不行;捉了一只虱子,卻學成了。
本該把虱子捏死的,張百忍見它還有用,便又放在了頭上。
而后,又變成了花腳蚊子,張百忍來到人參園里。】
他的真身出一個神,縱云頭跳將起去,徑到人參園里,掣金箍棒往樹上乒乓一下,又使個推山移嶺的神力,把樹一推推倒。
那大圣推倒樹,卻在枝兒上尋果子,哪里得有半個?
原來這寶貝遇金而落,他的棒刃頭卻是金裹之物,況鐵又是五金之類,所以敲著就振下來,既下來,又遇土而入,因此上邊再沒一個果子。
他道:“好,好,好!大家散火!”
他收了鐵棒,徑往前來,把毫毛一抖,收上身來。
那些人肉眼凡胎,看不明白。
【別人看不出,張百忍卻看出了,不過,卻沒有學成他真身出竅的本領。】
卻說那仙童罵彀多時,清風道:“明月,這些和尚也受得氣哩,我們就象罵雞一般,罵了這半會,通沒個招聲,想必他不曾偷吃。倘或樹高葉密,數(shù)得不明,不要誑罵了他!我和你再去查查。”
他兩個果又到園中,只見那樹倒椏開,果無葉落,唬得清風腳軟跌跟頭,明月腰酥打骸垢。
……
那師徒四眾,卻才拿起碗來吃飯,這童兒一邊一個,撲的把門關上,插上一把兩腘銅鎖。
那童子將那前山門、二山門,通都上了鎖,卻又來正殿門首,惡語惡言,賊前賊后,只罵到天色將晚,才去吃飯。
【孫悟空偷了公家(天庭)那么多蟠桃,也沒受過這樣的窩囊氣,不過,卻被天兵天將圍剿,在五行山下壓了五百多年。
這次,偷了私人的人參果,雖未受到什么刑罰,卻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光看賊吃肉,別看賊挨打,做人,寧可兩袖清風,不可手長袖短。】
唐僧埋怨行者道:“你這個猴頭,番番撞禍!你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氣兒,讓他罵幾句便也罷了。怎么又推倒他的樹!若論這般情由,告起狀來,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說不通。”
行者道:“師父莫鬧,那童兒都睡去了,只等他睡著了,我們連夜起身。”
沙僧道:“哥啊,幾層門都上了鎖,閉得甚緊,如何走么?”
八戒道:“愁他沒有法兒哩!他一變,變什么蟲蛭兒,瞞格子眼里就飛將出去,只苦了我們不會變的,便在此頂缸受罪哩!”
唐僧道:“他若干出這個勾當,不同你我出去啊,我就念起舊話經(jīng)兒,他卻怎生消受!”
【這樣,豬八戒便知道緊箍咒的事情了,有了讒害制約孫悟空的手段了。
總之,豬八戒是有問題的人,日后,一定會露馬腳的。】
好行者,把金箍棒捻在手中,使一個解鎖法,往門上一指,只聽得突槁的一聲響,幾層門雙簧俱落,唿喇的開了門扇。
八戒笑道:“好本事!就是叫小爐兒匠使掭子,便也不象這等爽利!”
行者道:“這個門兒,有甚稀罕!就是南天門,指一指也開了。”
【怪不得能夠大鬧天宮,孫悟空連偷雞摸狗的手段都會。
張百忍跟著學,卻沒有學會,不過,還算通了一點路。】
請師父出了門,上了馬,八戒挑著擔,沙僧攏著馬,徑投西路而去。
這一夜馬不停蹄,只行到天曉,三藏道:“這個猴頭弄殺我也!你因為嘴,帶累我一夜無眠!”
行者道:“不要只管埋怨。天色明了,你且在這路旁邊樹林中將就歇歇,養(yǎng)養(yǎng)精神再走。”
那長老只得下馬,倚松根權作禪床坐下,沙僧歇了擔子打盹,八戒枕著石睡覺。
孫大圣偏有心腸,你看他跳樹扳枝頑耍。
……
那大仙按落云頭,搖身一變,變作個行腳全真,徑直來到樹下,對唐僧高叫道:“長老,貧道起手了。”
【事情鬧大了,大仙可以出手了,不過,他的目的不會在人參果樹上,不然,就不會用它做文章了。
張百忍看得很透徹:
人參果樹就像一支筆,大仙只會拿他寫文章,終極目的卻不會是它的。
不然,就不會繞了這么大一個圈子了。
張百忍看得很清楚:
和大鬧天宮一樣,孫悟空又成棋子了,操控棋局的是大仙和觀音這兩個棋手。
因為取經(jīng)隊伍在四值功曹、五方揭諦、六丁六甲等人的監(jiān)督之下,他們眉來眼去,是要找一個借口的。
而孫悟空推倒人參果樹便是一個很好的借口,而且,又容易掩人耳目。】
那長老忙忙答禮,道:“失瞻!失瞻!”
大仙問:“長老是哪方來的?為何在途中打坐?”
三藏道:“貧僧乃東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經(jīng)者。路過此間,權為一歇。”
大仙佯訝道:“長老東來,可曾在荒山經(jīng)過?”
長老道:“不知仙宮是何寶山?”
大仙道:“萬壽山五莊觀,便是貧道棲止處。”
行者聞言,他心中有物的人,忙答道:“不曾,不曾!我們是打上路來的。”
那大仙指定,笑道:“我把你這個潑猴!你瞞誰哩?你到在我觀里,把我人參果樹打倒,你連夜走在此間,還不招認,遮飾什么?不要走!趁早去還我樹來!”
【這樣好了,大仙以“還我樹來”為借口,攪和進來了。
布局了這許久,終于可以用這種方式出手了。
等著看吧,大仙若是單純地讓還我樹來,便是正當請求;若是,又干了別的,便是蓄謀已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