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相逢原本也是打算正常休息的,但當他臨時起意再讀了一遍《傳道法師死法大全》后卻感到了一股深深的寒意。
歷史上六十來位傳道法師的死法是一個比一個奇葩,讓喜相逢覺得當上傳道法師就等于立了一個必定死的逗逼的巨大flag,下定決心趕快把這口巨大的黑鍋給甩出去。
「所以,伊蓮尼亞你對傳道法師這個職位有沒有興趣?」
“你一定會孤獨終老的,想把鍋甩給我能表現的再明顯點嗎?”
伊蓮尼亞看著桌上那本薄薄的傳道法師死法大全,瞬間就明白了喜相逢的想法——他就是想功成身退讓別人去苦惱傳道法師的風險性。
「我不想干了想把職位轉手還有什么說不出口的?這就是個你情我愿的事情,你想當我就在你對我的挑戰中認輸,不想我就另找他人。傳道法師義務、風險與收益是對等的,你在接受前應當自己想清楚才對。」
“……好吧你說得對,但我可不接受你在決斗中主動認輸,我也不認為在相同條件下我會輸給你,我身為法師的尊嚴與傲骨不可侵犯!上一次你和我的決斗中,你使用了那些符文卡牌,這難道不是作弊嗎?”
伊蓮尼亞再一次不知該如何反駁喜相逢的歪理,隨即嚴肅起來。
作為高貴精靈族的一員,她繼承了家族的奧術研究,僅僅在一百多歲時就掌握了大量的中階魔法成為了一個4階法師。最近幾個月中離開學院在外游歷更是有所成長,學會了數個5階魔法。
在對等的條件下,伊蓮尼亞怎么會輸給喜相逢這個半吊子施法者?
“當然,我承認現在的我遠非你的敵手。符文施法、世界樹、果凍系列、機甲與新式魔法物品……無論是哪一項我都無法在短期內超越,但我早晚有一天會超越你的。”
「我想我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喜相逢無奈的攤手并開始從次元袋中掏出兩張白紙與兩根筆和幾個骰子,就算伊蓮尼亞在有生之年自認為有哪一天能夠超越他,他也不可能活那么久。
他已經沒必要繼續擔任傳道法師這個職位,而且他自己也是一分一秒也不想多待。
「所以,來玩個游戲吧?」
“游戲?”
「沒錯,既然你自認為同等條件下不輸于我,那你我就在紙上模擬9階法師的法術決斗吧。你贏了傳道法師的職位就歸你,我再送你一點能用來自保的禮物。」
面對著喜相逢的第二次邀請,伊蓮尼亞發現自己竟然真的有些意動。
沒有一個法師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白日飛升般成為傳道法師,但他們之中大多沒有才能與機運。
而一旦才能、機運、自信與野心一樣不差,不會有哪個人拒絕這種機會的。
在紙上模擬9階法師戰,這無疑是相當公平的一種決斗方式,而且伊蓮尼亞完全不認為自己有可能輸!
最重要的是,她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和喜相逢公平一戰!
看著伊蓮尼亞充滿斗志的眼神,喜相逢笑著解釋了游戲的規則。
一、雙方均為9階法師,擁有60點生命、258單位魔力,并且每階都同樣擁有6個法術位,可以任意選擇11個專長。
ps1:喜相逢作為人類能夠額外選擇1個專長,伊蓮尼亞作為精靈法師每天能夠額外準備一個9階法術。
二、雙方在每階均可選擇10個奧術作為自己的已知法術,但個別稀有法術會額外占用已知位。
ps2:伊蓮尼亞作為精靈法師可以額外擁有20個已知位。
三、1至9階魔法所需魔力為2n-1,每提高1施法等級額外花費1單位魔力,最高20。雙方挑選好已知后根據傳道法師資料庫中的法術資料作為判斷法術具體效果的判斷依據。
四、喜相逢擁有全部傳道法師能力。
五、其余規則與現實中的法術決斗規則相同。
「怎么樣,是個簡單省事的游戲吧?」
把規則明確的這在兩張紙上后,喜相逢又掏出了歷代傳道法師的研究資料擺在桌上。
“只不過是紙上談兵,但的確是個有點意思的游戲……我們開始吧!”
伊蓮尼亞對奧術的理解相當深刻、寬廣完全不需要多次查書確認魔法與效果,沒過多久就已經設置好了自己的專長、已知與法術位。
喜相逢則是隨便的寫上了他以往用起來手感很好的法術與能力。
“這次的游戲你可不要來什么隨便走走形式,那樣即便我贏了你結果也絕不算數。來吧,重新決出勝負吧!”
「你放心,就算我真的放水了你也看不出來。」
畢竟和你玩這種游戲本身就屬于嚴重放水了,看著充滿斗志的伊蓮尼亞,喜相逢沒能說出這后半句話。
決斗開始,才第一回合喜相逢就奔放的連續使用了三次祈愿術打了伊蓮尼亞個措手不及,她所準備的法術完全沒起到應有的效果。
“你這是什么打法,哪有法師這么浪費魔力的啊!?”
「我一向都是這么奔放。」
僅僅是第一回合就一口氣消耗了60單位的魔力,這讓喜相逢只剩下了198單位的魔力。
伊蓮尼亞雖然將將防住了喜相逢了連續祈愿術,但卻處于了絕對的劣勢。
伊蓮尼亞心想喜相逢不可能永遠連續這樣下去,一直使用9階魔法也只能再用9次罷了,推斷他下一次絕不會繼續這樣浪費魔力。
所以她在這一回合里就能夠正常的與喜相逢正面交鋒扳回劣勢了。
……
恰恰相反,喜相逢擁有強烈的直覺能夠反制伊蓮尼亞的預判,于是她判斷喜相逢會繼續浪費魔力!
因此在第二回合中,伊蓮尼亞用魔法跳出了主物質面暫避風頭。
然而喜相逢卻是只是用了三個中階法術加強防護,完全放棄了攻擊。
「你能夠根據我的直感來判斷我的行為是不假,但我的直感卻是直接預知結果,你應該在最后一瞬間把你的判斷再反過來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