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康到家時已是深夜。
跟梁慕安分別后,王家康并沒有向家的方向走去,而且去到了一個小公園。
這個公園屬于社區(qū)公園,但并不在王家康家的附近,而且王家康搬家前的社區(qū)。王家康上初中后,父母將家搬到了離學(xué)校更近的地方。但這個公園,卻是承載了王家康性格上進行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的地方。
上小學(xué)的其實還是很開朗活波的。也有自己每天一起放學(xué)回家的小伙伴。直到被欺騙和背叛。
王家康小學(xué)時有一個好朋友,暫且稱作為芝麻吧。
王家康和芝麻是在三年級的時候認(rèn)識的。那時候剛分了班,王家康和芝麻才第一次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因為王家康和芝麻家離得不遠,所以在一二年級的時候,上下學(xué)時多多少少會碰見,見的面多了,兩人也會點頭打招呼。三年級開學(xué)那天,兩人在班級里面見了面,就像是多年的老友,兩人相視而笑,不用言明,放學(xué)就直接等著一起回家了。從此以后,兩人便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朋友。
芝麻的父母是在夜市上擺小攤的,所以放學(xué)后,兩人不止一起回家,還會一起去芝麻家里做作業(yè)。
芝麻的家境比王家康的家境差了點,雖然王家康的家里也僅僅是一般,但在花錢的時候一般也是自己多掏一點。比如說輔導(dǎo)書這種事。
小學(xué)時的輔導(dǎo)書對于王家康和芝麻來說就是用來抄答案的。一本輔導(dǎo)書大概要二十塊。兩門課就是四十多塊錢。雖然不是很多錢,但對于芝麻家里來說,這錢還是很難拿出來。所以放學(xué)后,兩人總是在一起寫作業(yè),也就是抄答案。王家康覺得,反正自己書也已經(jīng)買了,別人看和自己看都一樣,所以也并未在意這些。
兩人就這樣每天結(jié)伴放學(xué),一起做作業(yè),一起成長著。王家康以為,他和芝麻就會一直這樣,直到長大,直到變老。但在五年級那一年,所有的一切都變了。
那是一個和平的日子。那天天氣很好,還有讓大家很喜歡的每周一節(jié)的美術(shù)課。
在美術(shù)課結(jié)束后,美術(shù)老師說,下周要畫蠟筆畫,讓每個小朋友都準(zhǔn)備一盒蠟筆,等著下周上課的時候用。
王家康剛巧就有一盒蠟筆,那是他媽媽在出差的時候,給他帶回來的禮物。
放學(xué)后,兩人在回家的路上聊了起來。
王家康問芝麻,你有沒有蠟筆。
芝麻說,沒有,可能等放假的時候去買。你有么?芝麻問王家康。
有啊。王家康告訴了芝麻自己的媽媽在之前就已經(jīng)給自己買了一盒蠟筆了。
芝麻緊接著就說道,那讓我去你家看看吧,剛好我爸今天在家,要不就去你家寫作業(yè)吧。
好啊。
兩人就一起去了王家康的家里。
到了王家康家里,芝麻率先說你先讓我看看你的蠟筆吧,回頭我讓我媽也跟你買個一樣的。
王家康知道他這個城市是沒有他這種蠟筆的,因為那是他媽媽出差給他買的,這個城市是買不到的。但王家康沒有告訴芝麻這個蠟筆的來歷,他不想讓芝麻的愿望落空,不想掃他的興,所以他計劃在芝麻買不到同款的蠟筆時,再告訴他也許是因為自己的蠟筆買的太早了,所以這個款式就沒有了。
芝麻很快的就看完了蠟筆,然后兩人就開始寫作業(yè)。抄作業(yè)畢竟還是很快的,不一會,作業(yè)就寫完了。
芝麻說他口渴,讓王家康給他倒杯水。王家康就出去客廳,給芝麻倒了一杯水回來。剛到書房,芝麻就說自己不是很渴了,而且突然想起來爸爸叫自己早點回家。所以水也沒有喝,急匆匆的拿著已經(jīng)收拾好的書包就趕回家了。
王家康送走芝麻后,就回去收拾書包了。
把作業(yè)以及書本收拾好后,王家康突然想起來那盒蠟筆要不也收拾一下放在臥室吧,不然下周要用的時候可能就找不見了。
然而,蠟筆找不見了。
王家康記得芝麻把蠟筆還給自己后,自己就把蠟筆放在了書房的抽屜里。難道是自己記錯了?王家康把書房的各個角落都找了一遍,但依舊沒有蠟筆的身影。難道是芝麻不小心把自己的蠟筆裝進書包里了?或者是他想拿回家給他媽媽看,讓他媽媽買個一樣的?這樣想之后,王家康便撥通了芝麻家里的電話。
“喂,芝麻么?你回家了么?”
“嗯嗯,我已經(jīng)到家了。怎么了?”
“哦,沒什么。就是我的蠟筆找不見了,你有沒有見?”
“沒有啊。”
“我在家里面都找過了,沒找見啊。”
“我記得我給你了,然后你就放抽屜里了啊。你有沒有仔細找啊。”
“都已經(jīng)找過了。算了,可能是我放哪給忘記了,我再找找吧。”
“嗯,那你認(rèn)真找找,肯定是你放哪里了。”
王家康本來已經(jīng)想著掛電話了,但覺得就直接這么掛了可能不太好,所以又順口問了一句,“你的蠟筆買了沒有?”
“買了,我剛剛叫我媽給我買的。”
好快啊,王家康心里這樣想。然后突然想到了芝麻剛剛說的話,說要跟自己買一樣的蠟筆那句話,雖然知道不可能買一樣的,但為了調(diào)侃他說了大話,所以故意問道“你不是說煙跟我買一模一樣么?有沒有買下?”
“有啊,買的跟你一模一樣。”
王家康腦子里突然一片空白,他突然明白,自己的蠟筆為什么不見了。
“你真的跟我買的一模一樣?”王家康還是不死心的問道。
“對啊,就是一模一樣。”
“那你能告訴我你媽媽是在哪個商店給你買的么?”
“我也不知道啊,她買回來就是這個樣子了。我也不知道她是在哪里買的。”
“那你媽媽就剛好買的和我那個一模一樣?”
“對啊,我不是說要買跟你一樣的么?專門給我媽說了你的蠟筆的樣子,所以讓她買了一樣的。”
王家康沒有想到,芝麻竟然對答如流,他是早就想好說辭了么?王家康沒有在問下去,而是說道:“你知道我那個蠟筆時哪里來的么?”
“哪里?”
“那時我媽媽去外地出差的時候給我買的,我們這個城市是不會有這種樣子的蠟筆的。”
“那……那是可能是你不知道哪里有啊,反正我媽就是給我買的這個樣子的蠟筆。”
“那好,你問問你媽媽是在哪里買的,我好再去那個商店買個一樣的,畢竟我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找不見了。”
“我媽在很遠的地方買的,說了你也不知道。”
“你先說啊,不知道就再說嘍。”
“那我問問我媽,第二天上學(xué)告訴你。”
“好。”
掛了電話后,王家康心里覺得空落落的,他覺得很氣憤,為什么自己的好朋友會偷自己的東西?而且他也太傻了吧,那盒蠟筆已經(jīng)不是新的了,包裝盒上已經(jīng)有了裂紋,里面的蠟筆自己也用過幾次了,只要芝麻一拿出來,那肯定就是要露餡啊。算了,還是等第二天找他要回來好了,這件事就這樣過去吧。
第二天。
“怎么樣?問清那個地方在哪里了么?”王家康本來想,要是芝麻把蠟筆還給自己,那這件事就這樣算了吧,畢竟他可能一時沒想開,所以才偷了自己的蠟筆。沒想到王家康等來的,不是芝麻的認(rèn)錯,而是更多的謊言。
“我問了,我媽說那個蠟筆就是那個商店里的最后一盒了,你去了也沒有了,所以你就不用去了,買個別的就好了。”
王家康沒想到,芝麻竟然還不肯認(rèn)錯,反而有要將這個謊言繼續(xù)下去的樣子。王家康終于是忍不住了,“明明就是你偷了我的蠟筆,你昨天來了我家看了蠟筆,你走了之后蠟筆就不在了。那會家里就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又不可能偷自己的東西,除了你拿的,還能是誰?”話已經(jīng)說得如此明白了,王家康心里有點難受。
“那可能是你沒找見啊。”芝麻還在抵死不認(rèn)。
“我所有地方都已經(jīng)找過了,就是沒有。”
“那要不放學(xué)后你來我家看,要是找見了我就承認(rèn)是我偷得。”
“行,那放學(xué)后我就跟你一起回家看。”其實去芝麻家里看已經(jīng)沒有太大意義了,因為去家里看是芝麻主動提出來的,他既然這樣說,那自然已經(jīng)是做好了萬全的準(zhǔn)備。
放學(xué)后,芝麻家里。
剛一進家門,芝麻就拉開了家里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抽屜,讓王家康一個一個找,并告訴他,想怎么找就怎么找,反正自己沒有拿。
王家康雖然知道找見蠟筆的希望已經(jīng)很渺茫了,但他還是抱著一絲僥幸,萬一找見了呢?生活果然辜負(fù)了他,翻遍了所有的抽屜,完全沒有蠟筆的身影。但是,卻有了意外的收獲。
在翻到一個滿是小東西的抽屜時,因為東西太多,所以王家康多看了幾眼,沒想到卻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影子。
橡皮、自動鉛筆,還有一些玩具,這些都是王家康的家里許久不見的東西。王家康之所以認(rèn)得,那是因為鉛筆橡皮是當(dāng)時自己過生日,媽媽買的比較高級一些文具,自己一直舍不得用,所以就放了起來。當(dāng)后來找不見的時候,他以為是媽媽打掃房間的時候收起來了,所以也并未在意。至于玩具,那是自己已經(jīng)玩過的玩具,上面已經(jīng)有了屬于自己的印記。況且,自己的東西,自己當(dāng)然認(rèn)得出來。
王家康心里已經(jīng)很是生氣了,他本以為芝麻這次偷自己東西只是一時鬼迷心竅,但沒想到,他竟然一直在偷自己的東西。“你的這些橡皮鉛筆都是我的吧。”已經(jīng)不是疑問句了,他已經(jīng)完全確定了,芝麻就是偷得自己的東西。
“我沒有,這是我媽給我買的。”芝麻還是那句解釋。
王家康知道自己說什么都沒有用了,從這個問題入手是不會有任何的結(jié)果的。王家康換了一種方法。“那你媽給你買的蠟筆給我看看吧。”
“我有個妹妹今天要用蠟筆,所以我媽拿去給她用了。”
措辭果然想的很好啊,反正此時此刻,不管王家康說什么,都已經(jīng)沒有用了。
出門后,王家康選擇了跟芝麻絕交。
一周后的美術(shù)課上,王家康拿著媽媽重新給自己買的一盒普通的蠟筆。諷刺的是,曾經(jīng)的諾言,用奇怪的方式實現(xiàn)了。
芝麻拿的也是同一種蠟筆。事后有同學(xué)問他說,你之前不是說你的蠟筆的紅色的么?怎么變成藍色了?芝麻說,紅的丟了。
這件事對王家康的影響極大,時間越長,他想起的事情就越多。
曾經(jīng)放在書包里的錢丟了,而放錢的位置極其隱蔽。王家康只告訴了芝麻。在有一天王家康準(zhǔn)備拿錢花的時候,芝麻還阻止了自己,說是著急放學(xué)回家。但王家康并未在意,而是去書包里找自己的錢。結(jié)果當(dāng)然是沒有了。
當(dāng)自己想報告老師的時候,芝麻還阻止自己,說是就這么幾塊錢,老師肯定也找不見,還是算了吧。結(jié)果自己真的就這么算了。
現(xiàn)在想來,打從一開始的時候,芝麻就在偷自己的東西了。而自己還跟個傻子似的,將自己用零用錢買回來的吃的分給芝麻。
看來是自己太傻了吧?怨不得別人。只怪自己看不清人的真是面目。
自那以后,王家康便不愿與人有過多的接觸了,他將自己變成了刺猬,總是一個人靜靜的待著,也許一個人,才不會受到傷害吧。
太陽已經(jīng)下山了,王家康坐在社區(qū)公園的水池邊,靜靜的盯著水面發(fā)呆。
回想著自己以前。那么傻的自己,被別人欺騙了三年還渾然不知,還向圣母一樣的將自己的東西進行分享。雖然封閉自己后,并沒有過得很開心,但最起碼不會被人背后捅刀了。
王家康一直覺得這樣挺好的。但直到今天聽涂豪豪說完那番話,他第一次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誰的一生不會碰見幾個人渣,難道就因為這些人,就要改變自己么?那些人何德何能,就這樣改變了自己。明明是他們的錯,為什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為什么改變的是自己?自己原本也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好少年啊。碰見老奶奶,還會扶著過馬路啊。如今怎么會變得如此冷漠?遇事就躲?
芝麻也許并不是完全造就了現(xiàn)在的王家康,也許還有這個社會,這個冷漠的社會。這個滿是套路的社會。
王家康從書包里掏出了一張紙,那是早已寫好的遺書。拿出來看了看,想了想,便又將遺書放進了書包。起身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