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并不知道各國政府的異動,但他卻有些危機感始終籠罩在心頭。
這一群角馬楊武花了三天的時間獵殺了個干凈,體內的光點光芒更加耀眼了,可惜還不夠!
不夠沒關系,繼續獵殺,這里就是角馬多!
所以獵殺完角馬群后,楊武繼續尋找下一個群體,不過他怕被別人發現,所以刻意的選擇難走的路徑行走,雖然安全了許多,但速度卻有些影響了。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
東非大裂谷素有“地球傷疤”之稱。
當乘飛機越過浩翰的印度洋進入東非大陸的赤道上空時,從機窗向下俯視,地面上有一條碩大無比的“刀痕”呈現在眼前,這就是著名的“東非大裂谷”,亦稱“東非大峽谷”。
半天后,楊武來到一條縱深幾百上千米的處于肯尼亞范圍內的東非大裂谷帶。
楊武想了想,既然想隱蔽,那么進入裂谷底部前行是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于是乎,他選擇了一片相對于他比較容易但還是很陡峭的地方下去。
放眼望去,下方是深不見底的深淵,在懸崖壁上,有著一塊一塊凸起的巖石可以供楊武踩踏和借力。
人說“上山容易下山難”,相對懸崖來說,這句話更對,世界上有很多徒手攀巖者敢于攀爬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峭壁,但沒有一個敢于嘗試徒手爬下峭壁!因為這個難度要比爬上來困難十倍不止!
楊武現在就在表演徒手下峭壁。
只見他伸出長達十幾厘米的鋒利的爪子抓緊巖石縫,后半身緩慢的下降,下方三米處有一塊凸起的巖石,可以供楊武落下,所以他的兩只后爪一只緊緊的扣住巖縫,另一只慢慢的下降一段距離然后再扣住。
楊武的四肢全都是如此動作,可以看到他在勻速的下降。
他要比人類容易攀巖,因為他的身體很協調、靈活、敏捷,爪子鋒利可以死死地扣住巖縫,可以用的上力,不像人類還要借住鉤爪才能抓緊巖縫。
“砰!”
一聲輕微的響聲傳蕩在深谷中,楊武已經跳到了下方的石塊上。
這個巖壁雖然不是太陡峭,但它的角度還是達到了100度,90度是垂直,100度也差不到哪里去,所以楊武一定要小心點才行。
巖壁因為多年的雨水沖刷,并且長了青苔等植物,所以變得很滑,楊武想扣緊只能用力的刺進巖石內,這樣就有些費力了。
而且有些巖石很脆,一不小心就容易扣爛了,楊武每下一步就用后爪探探堅不堅固。
從清晨到中午,楊武終于下到了谷底,因為瘴氣的存在,所以這里終年不見天日,有些陰沉黑暗。
以楊武的視力不難以看清周圍的情況,這里的植物呈現灰黑色并不是綠色,因為進行不了光合作用。
這下方是一條河,河水還是流淌著的,因此并不是臭水溝一樣的味道,還是很清澈的。
“噗通!”
楊武從二十米高的巖塊上一個猛子就扎進了河水里,就一個感覺——冰涼刺骨!
這里的河水終年不見陽光,溫度很低,突然進水的楊武有些不適應,他感覺自己的雞皮鶴發都出來了。
“趕緊上岸!太涼了!”
楊武想著馬上開始行動,這里呆的久了,寒氣容易入體,要是以前楊武還不怎么在意,畢竟有生命本源的存在,隨時可以用來暖身,而現在生命本源他都看不到一點了,有一點也都被吞噬了,所以他不敢再浪了。
麻索的爬上岸,他甩了甩頭上還有身上的水,稍微有些干癟的琮毛也立了起來。
大裂谷下一片陰暗,雖然不會限制他的視力,但還是有些影響的。
谷底的水流極為迅速,所有谷底的河岸被沖刷的很窄,剛好可以容納一頭大象單獨行走。
東非大裂谷的走向是南北的,正好楊武可以借助它向著馬賽馬拉的最北方前進,那里現在是生命聚集地,幾乎百分之六七十的角馬、斑馬群都在那里。
…………………………………………………………………………………………
Ps:(好吧,既然大家不愿意看配角,那就回歸正題吧,早就說過了,這本書真的是練筆的,我在嘗試著用多種角度和描寫方法來寫,如果給大家帶來了不便之處還請原諒則個!抱拳!
其實今天是要請假的,酒喝多了,困得難受,但是一想,還有你們在等我更新,我就動力十足了,說實話,寫這一章時困著了三次!!!醒了寫個幾百字,再醒了再寫!!!有錯字什么的明天再修改吧,我真的要睡覺了,寫不下去了!!!原諒我湊了兩百多個字湊夠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