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飛逝而過。
轉眼間就到了這一年的末尾。
1999年12月15日,馮曉剛導演的作品《沒完沒了》正式上映。
晚上一家人吃完飯之后,顧執就拉著父母一起去電影院了。
雖說他不喜歡馮鋼炮,可是他早期的電影都十分經典,不論是《甲方乙方》,還是《不見不散》都是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即使到了17年,這兩部電影也依然不顯落后,還有不少的擁護者。
《沒完沒了》同樣如此。
這是馮式賀歲片的第三部,馮曉剛御用演員葛大爺為男主角,彎彎演員吳倩漣出演女主角。
馮曉剛用夸張的手法描繪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整部影片充滿了京味,滿是地地道道的BJ特色。
用更加網絡化的詞語來形容,那就是接地氣。
在2000年之前,華國出了不少經典的電影。
《霸王別姬》、《活著》、《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甲方乙方》,這些都是足夠在華國電影史上留名的精品之作。
可誰也沒想到,華國電影會越來越差,時間越往后推,爛片就越來越多。
電影的整體質量甚至都比不上隔壁的阿三和棒子國了。
每每去電影院看電影,很多華國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堅決不看國產片,不想再浪費自己的寶貴生命了。
國產片一時間更是成了爛片的代名詞。
想要徹底改變這一印象,還不知道需要花費幾代電影人的努力和心血。
顧執一家人樂呵呵的在電影院里坐了一個半小時,出來時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在回家的路上,他們路過了一家附近新開的新華書店。
此時書店已經關門,透過澄清的玻璃,依然可以看到門口整整齊齊擺放好的書籍。
其中一摞是《悟空撰》,擺在了最顯眼的位置,還有一張醒目的立式海報放在一旁。
另一摞擺放的位置也不差,是一本新書,名叫《無艱道》,一個月之前剛剛出版。
《無艱道》和《悟空撰》是最近幾個月全國圖書銷售榜的前兩名,一直被各大書店全力推廣,紛紛為這兩本書讓出了書店最好的位置。
人們熱捧這兩本小說,不僅是因為作品的質量令人稱道,更關鍵在于,這兩部作品的作者竟然是同一人。
由此引起的話題,在整個華國都掀起了一陣熱度,大家關注的焦點都集中在了這位年輕的作者身上。
兩本書都是由咣明日報出版社出版,作者正是顧執。
顧執的第二本書原本預定了《那些年》,可有一天他在央視的電影頻道上看到了一部久違的經典電影——由吳白鴿導演,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警匪片《變臉》。
《變臉》中以“互換面孔”為線索,講述了警匪之間身份調換、相互臥底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之后,顧執第一時間就聯想到了一部港島的警匪巔峰之作,《無艱道》。
交換面孔的橋段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但可以將兩個角色交換過來,不需要換臉,只需要將身份和內心交換就可以了。
無艱道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本質上來說和《變臉》如出一轍,可無艱道更加具有港島特色,一句“出來混,遲早要還!”更是成為風靡整個華人世界的至理名言。
無艱道的成功在港島掀起了一股開拍警匪片的熱潮,但往后港島再沒有一部電影超越無艱道
被一代人回憶的港島電影也逐漸式微,可以說無艱道就是港島電影的巔峰之作,以這部電影為分水嶺,之后就慢慢由盛轉衰。
很多作品拍出來除了港島人自己之外,根本就沒人看,來回來去永遠都是警匪臥底幫派。
顧執重生前,認識一位電影界業內的朋友,他就曾經吐槽,
“港島當年的影視輝煌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內地的鄧朝、黃勃、章紫怡之類,片酬都已經完爆香港巨星了。
本來港島本土電影產業完蛋了他們還可以靠內地市場續命,說不定還能煥發第二春。
結果港島人抱著優越感,和彎彎一起抱團欺負內地電影人,搞得最后內地人一腳把港島電影踢開自己玩了,后果就是港島電影徹底死掉了。
內地市場本質上就是‘朕給你才是你的,不給你你不能搶。’
王京導演算是最早一批進入內地市場的導演了,他曾經想要提拔幾位港島的新人,把名字和投資方一說,被投資方當場拒絕了。
直接跟王導說,你想拍就拍,不拍我就換導演。王導這些年拍的電影,除了向化強的兒子向左之外,有幾個港島新人?排頭的都是港島的那批老演員們。
港島近些年培養的信任演員也有不少,可是在內地能看見幾位?在橫店拍戲,港島的新人演員一集出席費是1000元,不怕拉倒。
演藝圈是冷酷的市場法則,你不遵守,就要被市場淘汰,制片方首先考慮的是掙錢。”
顧執不是影視圈的人,這一番話不知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但至少反應了港島影視圈目前的處境和地位。
其實就港島對待內地的態度,顧執估計這位業內人士所說,十有八九都是真的。
關于港島電影以后慢慢在聊···
在顧執看完《變臉》之后,便心血來潮的把無艱道編成小說寫了出來。
小說的篇幅和悟空撰相仿,一共只有十七萬字,包含了無艱道三部電影全部的內容。
無艱道電影的內容并不是按照時間線順序拍攝的,第二部是兩位主角年輕時候的事跡,第一部梁朝韋飾演的臥底警察被劉德化殺了,第三部劉德化飾演的臥底黑幫被警察查出端倪,自殺未亡。
所以正確的觀影順序是二、一、三。
顧執在寫小說的時候,是按照正常的時間線來寫,否則觀眾一定看得云里霧里的。
寫完之后,顧執就直接聯系了何建平,把初稿投給了他。
在驚愕顧執創作速度的同時,何建平看完初稿就決定了出版這本小說。
這是一部他從來沒有看過的港味警匪小說,這在內地出版界是一個完全空缺的領域。
以前沒有這種類型的小說出版過,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也蘊含了很大的風險。
書火了就大賺特賺,開辟了一條新的市場,日后必然會出現風的作者。
撲了就虧大了,以后港味警匪這個類型的小說就不會有人再寫了。
這對于咣明日報出版社來說是一場不小的賭博。
何建平倒是沒有猶豫,他相信顧執的能力,悟空撰已經給了他足夠的信心。
出版后的一個月再看,無艱道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頂著顧執的名頭,無艱道一個月就賣出了2萬本,比當年悟空撰的銷量要弱一點,但也遠遠超過了同期任何一本書,而且銷量還有上升的趨勢。
悟空撰的銷量同樣叫好,4個月的時間已經賣出了10萬多本,占據了各大圖書銷售的榜首,同時繁體版本已經在彎彎和港島地區開售。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顧執已經成了一位名動全國的青年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