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絲竹姓于,全名于絲竹,是錦城一間私塾先生的女兒,家里長輩世代教書育人,可以算是出自書香門弟。
她還有一個小自己兩歲的弟弟,名于耳。
絲竹之聲不絕于耳,這是姐弟倆名字的由來。
兩人從小學習書畫,在當時略有名聲,尤其是其弟,三歲能識文斷字,七歲可吟詩作對,當地人稱小神童。
可惜好景不長,在絲竹十歲,于耳八歲的時候,一天正午,其弟鼻青臉腫、一瘸一拐的被人扶著走進家門。
他這副慘不忍睹的模樣把正在練琴的絲竹嚇了一跳,忙讓人通知爹娘,并著人去請大夫,一番折騰后總算處理好了。
問其原因,于耳剛開始還想隱瞞,再三追問下才肯詳細道來。
今日本是開集日,于耳帶著小斯于小午去天寶齋準備買些筆墨紙硯,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就在路口偶遇到了錦城首富的兒子羅錦安,這人風流成性、不務正業,在當時也是一名響當當的人物。
只不過這響號和于耳的正好相反,一個勤勉好學、出口成章,另一個好吃懶做、滿嘴胡話,這兩人在錦城可是常常讓人津津樂道。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兩人成為天生的死敵,只要一碰到,那必然是一番爭論不休,輕則唇槍舌劍、重則大打出手。
“喲喲喲,這不是我們錦城鼎鼎大名的大才子嗎?如此急不可待的想要去哪啊?”
羅錦安吩咐自己身后的人把于耳和于小午攔住,自己慢吞吞的走上前說著陰陽怪氣的話。
話說這羅錦安不過十之又二,卻腦滿腸肥、大腹便便的,一看就是那種養尊處優、無所用心之徒。
“不是人人都有羅公子那樣的閑情逸致到處閑逛,我等還有事,就先告辭了”
這話所隱藏的深意就是羅錦安不務正業,胡攪蠻纏,整天就只知道在大街上游蕩、玩樂。
話不投機半句多,于耳沒有和他糾纏,只想快速離去。
當他正想穿過阻攔的人墻揚長而去的時候,誰知羅錦安卻一個令下,命人把他和于小午扣押住了。
“你想怎樣?大庭廣眾之下行這歹徒之事,就不怕我告到府衙中去,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于耳即使雙手被反綁于身后,但還是面一改色,反倒義正詞嚴的怒斥著羅錦安。
這人平時在學院為非作歹也就罷了,在家因為其家世能忍則忍,沒想到如今在眾目睽睽之下還敢如此膽大妄為,還真應了那句話:錢多壯人膽,但夜路走多總會遇到鬼的,天理循環,不是不報,只是時機還沒到。
羅錦安聽了這話不怒反笑,他上前幾步用力捏著于耳的下巴,皮笑肉不笑地說道:“我想怎樣?我怎么舍得那你怎樣呢,過不了幾天,你就是我小舅子了,我疼你還來不及呢?”
只是他這話與手下的動作絲毫沒有一點協調之處,嘴里說著憐惜,手上卻使足力氣,半刻鐘后,他才慢慢地松開手,此時的于耳下巴早已通紅一片,在中間還有一處凹進去的地方泛著血絲,這是羅錦安手上戴著的寶石戒指所致。
“我呸,憑你也想娶我姐,做你的春秋大夢”
于耳畢竟也不過是一八歲少兒,此時突聞最討厭的人要娶自己溫柔嫻靜的姐姐,粗話脫口而出。
因為這一糾紛,路人紛紛停下來觀看,頓時把這一路口圍得水泄不通。
“你們看,你們看,這就是你們口口聲聲贊揚的大才子,名不附實,說的話比我還粗鄙不堪呢”
因為這兩個名聲,羅錦安早已對于耳懷恨在心,如今,終于捉到他的把柄,當然是不留余地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