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母已圓寂多年,到西方雙摩訶池居極樂勝境,子曠自然為母親欣慰。本是留著母親的衣物作個念想,沒想到今天有緣被姑娘穿上,是子曠的榮幸,還請姑娘心安就好。”
子曠見眼前的女子清麗雅致,雙眼更是清澈無染,不免心生好感。
奏兒見子曠謙和有禮,拘謹之心便輕松了許多。奏兒告訴了子曠自己的來歷和煩惱。子曠聽后,對奏兒說道:
“姑娘大義,實令子曠心生敬佩。人間是何情況,我也不太清楚,但我聽聞天帝有救世之寶典,一直想找到有緣之人,滿足天帝一個要求方能求得。天帝極愛琴音,凡能奏出美妙琴曲,打動其心者便能滿其心愿。正巧,前幾日我剛做一曲,名曰《蓮曲》,小菱說有些許動聽之處,不知姑娘愿否學之,獻于天帝?”
小菱連忙指正:“豈止是些許動聽,簡直太好聽了!你就彈奏一曲給姑娘聽吧!”
子曠微笑著在琴桌前緩緩坐下,他從容地撥弄著琴弦,開始撫琴。琴聲入耳,高潔又清雅。奏兒聽得如癡如醉,清風徐來,吹起子曠烏黑的長發。奏兒看著眼前的人,心里拂起層層漣漪。
一曲完畢,子曠笑問:“姑娘覺得好聽嗎?”
“太好聽了!可這么美的曲子,我能學會嗎?”
子曠聽聞后笑了笑:“姑娘可知,為何琴被列為八雅之首嗎?”
“為何?”
“古琴有九德之說,象征正德,能禁人邪惡,安頓心靈,天地的氣象都蘊含其中。比起撫琴表面上的技法,弦外之音的意境展現才是學琴之人最應該掌握的。所以,姑娘不必憂心,學琴貴在凈心。”
子曠撥弄了幾下琴弦:“請姑娘照這樣彈幾聲。”
奏兒便照樣撥弄了幾下,動作雖很生澀,但卻有一股古淡的韻味。
子曠欣喜道:“姑娘與琴有緣,現在開始日日學習,不日定能有所成就。”
奏兒欣喜萬分,欲馬上開始學琴,但見窗外不知不覺月已升起,小菱也不知何時已離去,和子曠獨處,讓奏兒甚覺不妥。正在猶豫之際,只聽子曠喚道:
“小菱,換盞熱茶來!”
小菱聞聲便端茶進來,剛要離開,子曠又對小菱說道:
“你也留下來看我彈琴吧,你不是也想學琴嗎?”
“好啊!”小菱欣喜留下。
奏兒心里一暖,雖然相見時間甚短,但子曠總不用多言就能明白她的心思,多次的體貼周到讓奏兒感激不已。
子曠道:“得先了解琴的構造。古琴構造與人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征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岳山“,又稱“臨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于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于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征天地萬象。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岳山、龍齦,轉向琴底的一對“雁足“,象征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