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琨兒,你怎么說這種話,難道父王是那種無血無肉的人嗎?你以為你母妃是為了我嗎,你錯了,她大部分的意愿是為了保全你,讓我看在她所作的一切的份上照顧好你,你以為我出了事這王府中人不會受牽連嗎?你要是真不想辜負你母妃的遺愿,就跟我離開京城,我答應你,日后你永遠享受本王嫡子之尊。”李肅終于忍不住發怒了。
李琨低頭不語,心里卻不得不承認他所言有理,母妃一早就想讓他去北平,是他掛念她的身體想要陪伴在她身邊不肯離去,也許她是想讓他沒有牽掛可以放手離開吧。
但是他不想走啊,他不想這樣失去顧芊離,而且也不想失掉他與皇兄之間的兄弟情義,忠孝不能兩全,他又能如何取舍。
肅王妃的喪事辦得隆重異常,李肅更是全程親自操勞,忙得腳不停地,幾日下來總算是把一干事情都辦妥了,大家不明就里,看著他那悲痛憔悴的模樣紛紛贊嘆不已。
不料這邊剛將王妃送出入土,宮里竟又傳來惡耗昔日的皇貴妃劉氏也因病發去逝了,當李肅收到宮里的報訊時,直接吐血三升暈倒了,一邊數日暈迷不醒,皇帝派了數名太醫前去查看,都說他是連連受創心力枯竭,若是醒不過來只怕就是活死人了。
這下老皇帝也心軟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雖然做了錯事但往事已矣,如今他已經成了這樣半死不活的樣子,說不定就是白發人送黑發人了,他開了金口,讓李肅在自己的王府養病,只能恢復再進宮。
李琰雖然萬分懷疑,但也不能在這節骨眼上逼迫一個剛逝母喪妻的王叔,加上自已的眼線也匯報說李肅病入膏肓一直臥床不起,他也只能暫時緩和了對他的報仇之路。
李琨除了進宮參加了皇貴妃的喪事外,便一直閉門不出,對外只宣稱是服侍生病的父王,眾人紛紛說他是個至孝之子,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父王在做些什么。
數日后,等皇帝起了疑心,再去王府追查時,發現早已經沒有了兩父子的身影,而王府中有一條密道正通往京郊,一路探查過去,卻已失去了追蹤的先機。
經此一事,皇帝的身體徹底垮了,他被兒子與孫子背叛的事實,將他最后一點精氣神都剝奪了,連風無塵出馬也只說他已然油盡燈枯時日無多了。
匆匆逃離京城的李肅與李琨一路在精兵暗衛的護衛下晝夜不停趕路,終于在半個月后順利到達北平,當李琨來到王府后,許容媛很是大度的接受了他,并給他安排了信處,但李昊然與李嫣然卻對這個突然出現的兄長不是很親熱。
李嫣然還好,只是單純的對出現了一個哥哥感到奇怪,李昊然卻是臉色陰沉了幾分,因為李琨的母妃以死助父王出京一事,讓他感到了一種莫大的威脅,他怕他的世子地位即將不保。
李琨日日郁郁寡歡,在北平他時刻感受到眾人對他的排擠,然而他想回去,卻已經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想到經此一事,與皇兄與顧芊離都成為了陌路人,他不由又是傷心莫名,再加上人生地不熟,他便日日將自己關在房中,也不愿外出。
他的作法倒是讓李昊然十分高興,只要他在北平毫無建樹碌碌無為,他就不信父王會將世子之位讓予他。
也正是因為他不出府,卻是錯過了無數次與顧連城碰面的機會。
顧連城知道李肅攜李琨回北平之后,便一直提心吊膽,做事也更謹慎了些,就怕萬一被李琨認出他來,到時候自己出事還得連累呂振邦,幸好一直未有異動。
時間一直到了十月,老皇帝駕崩,北平王李肅不但未進京奔喪,還在李琰登基后便打著為母復仇的名義宣告自立為王,洋洋灑灑的到處造謠說當日自己母妃是被李琰暗害的,連老皇帝之死也頗有蹊蹺。
他說李琰忌憚自己在北平建立的功績,要乘他回京之際置自己于死地,幸好自己在京城還有些勢力,這才免遭毒手,這一個惡人先告狀把輿論攪得沸沸揚揚。
而剛登基的新皇李琰則立刻出示證據緝告天下,細數李肅三宗罪,一是當年皇太子中毒一案皆由李肅母子所為,二是皇帝中毒一事正是當日皇貴妃進獻的丹藥所致,還有皇貴妃招認的罪狀,三是李肅不顧孝道倫理,不忠不義,謀害兄長,暗害皇孫,其間無數次派人刺殺暗害皇長孫未遂。
此狀一出世人震驚,至此,叔侄二人正式關系破裂,北平王起兵謀反,至此北平與京城攻守拉鋸戰拉開了帷幕。
當戰爭開始之后,顧連城便一路跟隨軍隊前行,他不敢冒進,只能暗自潛伏等待最佳時機,給李肅致命的一擊。
李琰剛剛登基,民心軍心都尚不穩,卻面臨這一險境,可謂是難上加難。顧芊離在國事上幫不上忙,只能費盡心思掙錢,以便在軍需上給予他一定的支持。
時間轉瞬即逝,這一年中,風無塵的兒子呱呱落地,這一年中,顧芊離將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她開始不滿足于京城的小范圍,時時扮成男裝跟著風影一起外出。
顧芊雪在這一年中,仿佛收斂了很多,自從上次王非煙等人羞惱離開后,她的名聲也是一落千丈,她很長時間連出門都不敢,更別說出現在交際圈了。
不過經此一事,她也學乖了,默默潛伏著做一個安分守己的人,顧芊離雖然還是不相信她會變成乖乖女,但是她既然不找麻煩,顧念著姐妹血緣,自然自己也不會將她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