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云錦接著說,她以為可以平靜的面對與陳世昱離婚這件事,畢竟這不是突兀事件,而且長久以來她要的就是這個結果。
可塵埃落定后她又沒法平靜了,因為這結果力證一件事——她是失敗者。
其實她也可以如旁人把這結局稱做“解脫”,但她不想自欺欺人,在這場婚姻中她輸了全部,她的人生因此一敗涂地,她的生活被弄的亂七八糟。
無法入睡的這些天里云錦想了許多。
云錦仔細梳理這些年的生活,重新審視與陳世昱的婚姻。
肖艾離婚時云錦私下分析過原因,覺得肖艾過于理想化,把愛情想的太過美好,又把婚姻生活想的太過簡單。
之后洛松花出現了,也就是在那時云錦開始瘋狂的閱讀婚姻情感類讀物。
云錦要從那些失敗的案例中找出保住婚姻之法。
最初云錦堅定的以為有跡可尋。
例如感情基礎不牢固,過于物質化,生活經歷相差懸殊,沒有共同語言,自私,沒有責任感,沒有家庭觀念,雙方家長干涉過多,太在意對方……
漸漸的云錦覺得這些理由都站不住腳,開始懷疑和否定他們。
那個階段云錦分裂成兩個人,一個她提出觀點,另一個她便駁斥。
一個她說:婚姻并不難,一個好男人加一個好女人便可以過好日子有道理。
另一個她說:這話甚是粗糙,好的標準是什么?離婚的夫妻有幾對是惡人?
一個她說:婚姻需要時時打理,要保持新鮮度,不然終有一日會厭倦。
另一個她冷笑著跳出來:生活是平淡而麻煩的,家務,孩子,父母,工作,人際關系,每日一圈事做下來還有精力千變萬化,時時讓對方有新鮮感嗎?
厭倦,誰不厭倦,可多數人混淆了一件事,他們厭倦的是一成不變的生活并不是無波無瀾的婚姻,最后婚姻卻成為了犧牲品。
于是云錦放棄了,以為天性使然,男人都是喜新厭舊的。
在認識洛松花后,知道了洛松花與陳世昱的過往,明白不是的。
陳世昱不愛洛松花,給予洛松花的只有折磨。
云錦又開始重新審視這段婚姻,發現婚姻失敗的原因或許與那些說詞無關,陳世昱不是一個膚淺的人。
可這更加難辦,正像醫學領域所謂的,成因不明的病最難治愈的道理一樣。不知錯在何處,如何糾正?
同時云錦驚覺如今的陳世昱是完全陌生的,因為之前的十幾年里,她不知陳世昱人性中有變態的一面。
那些陰暗的東西一直被陳世昱隱藏的很好,如果不是洛松花的出現,那陰暗面只是座死火山。
洛松花的出現激活了蟄伏于陳世昱體內的惡劣因子,陳世昱因為對洛松花不知因何而起的熊熊怒火,已成燎原之勢波及到每一個與之關聯的人。
或許正如洛松花猜測的那樣,因為她的臉,她的臉很可能像李璟羨死去的妻子,一個從種種表象說明讓陳世昱即愛又恨的女人。
可那個女人到底長成什么樣子?一個在世間生活了三十年的人,不可能不留下丁點的蛛絲馬跡,又是什么人,基于什么樣的理由抹去那些痕跡?
她已經去世十幾年了,可抹去她痕跡的人還在關注著與之有關的事,不然不可能在洛松花請私家偵探調查時,偵探所便收到警告,而那人又是出于何種目的阻止有人對她的調查呢?
云錦想到結婚前親朋好友不時有人問她:你二十二歲,陳世昱三十歲,你剛出校門,他已經工作幾年,你了解他嗎?
云錦的回答甚是不屑:我不了解,可那過往與我何干?我只要了解三十歲以后的陳世昱就可以了。
婚后的這些年里,云錦自認為做的很好,了解陳世昱的起居飲食習慣,了解陳世昱的喜好憎惡,了解陳世昱事業發展規劃,甚至是財務處每筆呆賬、壞賬。
云錦是那樣全心全意的愛著陳世昱,生下陳辰,放棄事業,到頭來呢?
云錦曾嘗試與陳世昱做深層次的交流,試圖走入陳世昱真正的內心,而不是他向自己敞開的部分。但她失敗了。
云錦終于明白陳世昱是不相信任何人的,沒有人能走進他的內心。
就像陳世昱站在鏡泊湖山峰上對她說的,“人是孤單的,來去之時連影子都不得陪伴。”
“不夠了解”云錦終于找到婚姻失敗的原因。
人的一生是連貫的而不是階段性的,她根本不了解三十歲以前的陳世昱。
云錦不再以一個妻子的眼光看待陳世昱,她跳出這個局限,她要全面審視這個男人,解讀他。
想了解一個人,先了解他的朋友,話是這樣說的吧。
云錦開始尋找,卻驚奇的發現陳世昱沒有朋友。
與之來往的人很多,以前在政府工作的同事,現在生意上的伙伴,集團的下屬,但陳世昱沒有朋友。
于是云錦再次將目光對準陳世昱的家庭,仔仔細細的再次剖析一番婆母和小姑。
這事云錦在嫁入陳家前也做過,聽過太多丈夫早逝的婆母認為兒媳奪走了兒子對自己的關注,橫眉冷對的故事。
結果是令云錦欣慰的,她那準婆母還算和氣,對人即不過分熱情卻也不顯冷淡,甚至對她那個兒子竟有些淡淡的疏離。
準小姑則與陳世昱一樣早慧,為人親和,處事面面俱到。
事隔多年,這次剖析的結果與婚前得出的結論一致。
如果說陳家人有不正常的地方,便是每年五月十四和九月十九兩天。
一家子愁云慘霧的,婆母整天不吃東西呆坐在椅子里看著丈夫和大女兒的生前照片。
小姑則消失整日,第二天出現時難掩疲態和憔悴。
陳世昱總是酩酊大醉,甚至如受了委屈的孩童,躲在書房里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
這兩天分別是陳世昱大姐和父親的忌日,云錦雖能理解失去親人的痛苦,可事隔多年仍會如此泣血泣淚紀念親人的一家子還是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