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表弟打個招呼,聊兩句家常,無非就是好好學習,少打游戲,那些沒有營養的話。中午吃飯,舅父舅媽開啟話嘮模式,或許是因為以后很少再有這樣的機會了,我這一次安安靜靜的等他們嘮叨完,而弟弟和表弟那兩貨早就落荒而逃了。吃過飯,收拾好東西,又馬不停蹄的趕回家。
我們村依山傍水而建,在一座小山腳下,面朝東方,而我家剛好坐落在半山腰,寨子最高的地方,我們這邊好多的村莊叫作寨子,就像苗寨那樣,就是當地鄉土氣息并沒有那么濃厚,只是普通的寨子。
整個寨子里的居民都是布依族,附近幾個寨子情況也類似,畢竟我們這里是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我們雖然說是少數民族,其實和漢族差不多,已經漢化得很嚴重了,畢竟幾十年前少數民族并不是那么吃香,當時大家都希望自己是漢族,但是后來少數民族優惠政策一出來,少數民族就越來越多了。例如我的曾曾祖父就是布依族,但是曾祖父,祖父是漢族,而我現在又是布依族,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最近十幾來年寨子里人越來越少了,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曾經提提踏踏響個不停的石板路,現在安靜的厲害,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大一些的孩子都在上學,因為山區交通不發達,離鎮上又有點遠,初中高中的學生都在學校住校,所以寨子里就沒什么人了。
隔壁一個寨子直接就荒廢了,居民都搬到公路旁邊,修了新式的平房。曾經近百戶人家的大寨子,不到10年,就這樣沒落了。到處是破舊不堪的吊腳樓和木瓦房,曾經光滑亮堂的石板路已經雜草叢生。
只有不時流竄的土狗光顧,猶如一片鬼蜮。沒有什么能夠抵御時間的侵蝕,就連寨子旁邊那棵據說快五百年的保寨神樹都枯萎了,似乎衰敗成了必然。還記得小時候夏天我們常圍著這棵四五個人才能合抱的大樹嬉戲,撿樹上掉下的皂角洗頭。
但是一切事物都在發展,我們也在長大,一切都回不去了。
我們寨子之所以沒有這樣的命運,是因為寨子就在公路旁邊,不少人家將那些祖傳下來有些甚至幾百年的吊腳樓和瓦房推倒或者荒廢,直接在路邊或者原地基上修起了平房,原來磨得發亮的石板路也變成了更加平滑方便的水泥路。
人們不是不念舊,只是面對更好的生活的時候,很顯然大家選擇了后者,我也見過不少老人在看著自己從出生到現在居住了幾十年的老屋子被兒女們推倒,偷偷的抹下了眼淚。
當地的農村正處在從幾百年如一日的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轉變到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吃穿住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不適應就可能會被這個時代淘汰。就像那些以前連字都不認識的老人都開始學著使用手機,畢竟這是隨時能和他們千里之外的兒女子孫聯系的工具。
寨子之下是一片盆地,一條小河蜿蜒而過,兩岸上是青綠色的梯田,當下時節水稻剛剛抽穗,再過兩個月就是一片金黃。
仔細看,發現河流也沒有曾經那樣的清澈了,當它經過鎮上之后就變了,變得那樣可怕,讓人那樣厭惡,再也生不起一絲親近。以前整個寨子就是靠這條小河生活,其他在下游的寨子也是這樣。但是現在水太臟了,在污染重的時候,牲畜都懶得去喝這條河的水了?;蛟S這就是發展的代價。
慶幸的是山后一條與其交匯的支流,因為沒有經過人類聚集區,所以沒什么污染,因此在幾年前,政府在那里修了一個自來水廠,用以解決附近幾十里內村寨的飲水問題。讓大家方便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據說現在政府已經開始重視環境問題了。大家往河里排污,扔垃圾的現象雖然還不見少,但是公路兩邊的非法小煤窯,非法采石場和磚廠越來越少了,多少有點好轉了,不是嗎?
一直以來我都知道貴州是全國經濟最落后的地方之一,大家都說貴州環境不錯,畢竟經濟那么落后,環境就基本上沒有被破壞,但是在我看來污染已經很嚴重了,真的不敢想象那些真正污染嚴重的地方會是什么樣。同時也讓我無限憧憬,對于未知我總是那樣好奇。當我走出貴州,一路北上,才有了深刻的認識。才發現家鄉是那么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