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向先生施禮道謝,然后告辭,外面有人等著呢。
等出了清風堂,一家人都情不自禁的笑起來。
他們家從現在起,也有讀書人了。
現在也不到正午,估計十點多吧,順道就到書屋里給錢小弟買書本。
紙跟筆不用買,家里有,一方硯,一兩的墨錠一根,六本手抄本的啟蒙書。一本初入門的字帖。
是的,字帖是單獨的,先生說練習就要從最基礎開始,每一筆都要練好。
至于錢多多姐妹這種沒有正統學習的,用三字經做字帖,求的是一個速成,她們跟錢小弟情況不同。
還要買書箱,只要跟讀書有關的,書屋里都有,書箱的種類挺多。
最后決定就買個最便宜也小一點的竹書箱,這是最輕的一種,適合錢小弟提,木頭的,不管做的再薄,也要比竹箱子重。
再者竹箱子編的也挺精致的,還能挎在胳膊上,打開蓋子,里面還分兩層呢,應該是一層放筆墨硯臺,一層放書本紙張。
小一些的竹箱子三銅板一個,算是物美價廉了。
怕錢小弟多想,就讓他自己感受一下,是提竹箱子好,還是木箱子好。
錢小弟分別試過就要竹箱子,竹箱子比木箱子輕了許多呢。
錢多多這多此一舉,也是為了以后不會為了書箱子鬧矛盾。
她看到過幾個學子都是挎的木箱子,當然人家也都比錢小弟大幾歲呢。
可如果錢小弟去上課,發現人家都是木箱子,他是竹箱子,心里肯定不舒服,這不是攀比的問題,而是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格格不入的感覺。
現在讓錢小弟自己選擇,那他心里有底,就不會盲目的覺得木箱子比竹箱子好。
有時候,把選擇權交給別人,比你大包大攬的效果要好。
選好東西,就去結賬,順便把硯臺給開了。
這些東西總共花了四兩銀子加七百個銅板。
把書本還有硯臺這些東西,直接放在書箱里,讓錢小弟自己拿,反正以后他都要自己去拿書箱,提前鍛煉吧。
不過,錢小弟能提著自己的書箱,高興的不行。
眉清目秀的小男孩,眉心一點朱砂,笑瞇瞇的提著輕便的書箱,腳步輕快。
這畫面怎么看怎么讓人舒心,連帶原本心里感嘆讀書就是燒錢的錢奶奶也跟著笑了。
一家人直接到鋪子里,鋪子可以說是整頓完畢了,所有的東西都添置好了。
還有他們訂的書桌,下午也能送來,匾額要明上午才能拿。
今天十六,明天十七,后天十八,就可以開業了!
錢爹爹跟錢奶奶還有錢爺爺先回家一趟,要用木板車拉些菜,紅薯干,還有需要的一些糧食到鎮上。
這是開業前夕的準備,明上午去請一副財神相跟灶爺到鋪子供著,中午就開灶。
紅薯干拉到鎮上后,就要磨紅薯粉,他們買的磨不是村子里那種大磨,村里的大磨需要男人去推,不過,大磨磨糧食也快。
她家買的這個直徑兩尺多一點。太大的弄不動,再小的磨東西太慢,這種中等的,正合適,錢多多使點勁就能推動了。
磨弄好,找來接粉的大木盆,錢母跟錢多多娘倆就開始磨紅薯粉了。
恰好送書桌的來了,錢爺爺跟錢爹爹把書桌還有配套的椅子擺進屋里。
外面那一張書桌要比剛放屋里的那張大一些,配的兩張椅子,這是錢多多姐妹的。
等會回家,就用木板車給拉回家。
錢爹爹拉了三麻袋的紅薯干,她們磨了一袋子,就先不磨了,磨的太多容易結成小疙瘩。
把石磨清掃好,紅薯粉用布袋裝起來,都放在廚房的小倉庫里。
弄好這些他們就鎖上門回家去,從明天開始錢爹爹錢爺爺,還有錢母跟錢小弟就要住在鎮上了。
兩姐妹還要學繡花,錢奶奶在家也能看顧家里。
回家之后就先把書桌從板車上卸下來,放到兩姐妹的房間放好,錢多多又把之前買的紙拿了一半出來,還有錢小弟的那支筆都放到明眼的地方,明天別忘了帶。
晚上吃過飯,一家人就合計著明天都要干啥。
錢爹爹跟錢爺爺去請神像,然后去拿匾額,錢母跟錢奶奶去買白面,還有米,還有木柴,他們在鎮上就要買柴,他們家人手不夠,自己動手坎還費工夫。
錢多多打算去打聽打聽,有沒有賣醋的,她想到夢里的地方吃餃子蘸醋味道更好。
錢多多兩姐妹昨天就跟花婆婆請過假,這兩三天就先不去了,等她們家開業之后,一切才算安定下來。
一家人商量好事情,就睡覺了。
明天還要早起呢,是真的早起。
錢小弟要上學啊,上午錢小弟拜完師,人家先生把清風堂的學習時間,說的可詳細了,每年的五月份到十月份,早上六點到中午十一點,下午兩點到傍晚七點,理由是夏日的白日時間長,天熱容易困,中午要午休。
十一月到來年四月份,這期間的上課時間是,早上七點到十二點,下午一點到六點,每天十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不過,每上半個月的課,就休息一天,夏收跟秋收,學堂會放假十天,八月十五有一天,年假是臘月二十開始放假,到正月十七上課。
先生也是負責任,把這說的仔仔細細的,確保家長孩子都明白。^_^
想要獲得成功,就要刻苦勤奮。
錢多多陷入夢鄉前,迷迷糊糊的想著這些事情。
第二日,天只是蒙蒙亮,錢家人老少都起來了。
從家里到鎮上,需要走個把小時呢,這會兒應該是五點多?反正天色灰蒙蒙的,還沒亮。
把該拿的東西,都帶好,還有錢小弟的紙筆,都收好了,就鎖上門,推著木板車往鎮上趕。
錢小弟跟錢小妹坐在木板車上,人小腿短跑的慢。
錢爹爹讓錢多多也坐木板車,錢多多拒絕,她都這么大人了,再說,她也不忍讓錢爹爹那么累。
這段時間,錢爺爺跟錢爹爹一直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