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岳,揚波噴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公元前221年,秦王趙政滅掉東方的齊國后,統一的秦朝終于屹立在地球東方。
而建立一整套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就是必然,因為秦一統天下本是大勢所趨;而且,在文化上也有所準備,戰國法家創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理論。
法家代表人物中,李斯等人早已為秦王政網羅其中,統一后為秦始皇重用作相。秦始皇把法家理論用以實踐,中央設三公負責政治、軍事和監察;地方設郡縣制,聽命于中央,并由皇帝任免。這樣,全國大權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政治的統一既為經濟文化統一作保障,而經濟文化統一也可促進政治統一,社會系統內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子系統本就是相互依存的一個整體。
為了改變戰國時期經濟文化差別巨大的現狀,秦始皇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還統一文字,又通過“焚詩書”控制了人們的思想。
秦朝疆域,東至東海,西至隴西,北至長城,南至南海,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然秦朝田租、口賦、徭役和兵役、阿房宮、驪山陵、動用刑徒及奴隸70萬人,防備匈奴30萬,戌守五嶺50萬,加上修馳道、搞運輸,全國服役者達200萬。全國人口約2000萬,即1/10人口脫離生產。“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于道樹,死者相望”。嚴酷的刑律“赭衣塞路,囹圄成市”。人民群眾憤怒反抗。
大秦末年,始皇暴斃,天下風云再起。
先有趙高專政,后有群雄并立,大秦江山,陷入空前動蕩。
“陛下,您該上早朝了。”
胡亥睜開眼睛,第一眼看見的卻是一個賊眉鼠眼之輩,一臉不屑的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