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猛自內(nèi)堂偏門走進,大聲喊道:“升堂!”
臺下站著兩排官差,皆手持長棍,有節(jié)奏地敲擊地磚,口中喊道:“威……武……威……武……”
便見一人,儀表堂堂,著三章紋四品官服,從偏門快步走出,此人正是湖州別駕王遠清。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了過去。
王遠清正襟危坐,面容嚴肅,其上有一牌匾高懸,上書“明鏡高懸”四個大字。
他拍了拍驚堂木,道:“來人,帶犯人劉懷清。”
劉猛大聲道:“帶犯人劉懷清!”
未幾,便有兩名官差押著一名犯人從另一側(cè)偏門走出。
那犯人雙腳戴著極重的鐵鐐銬,鐐銬上還連著兩顆實心鐵球,上身則戴著鐵枷鎖,走起路來,十分的笨拙,還會發(fā)出極大的響聲。
對付劉懷清這般輕功了得的大盜,這陣仗也算不得夸張。
……
“原來這就是嶺南巨盜!”
“嶺南巨盜好年輕啊!”
“嶺南巨盜不是會飛天遁地嗎,看來遇到咱王大人,飛也飛不起來咯!”
劉懷清一出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轉(zhuǎn)向了他。本已平穩(wěn)下來的局勢又開始出現(xiàn)波瀾,圍觀的百姓推搡著官差,想要離得更近一些,想要看得更清楚些。
得益于群眾的力量,蕭瑾瑜三人也跟著進了內(nèi)堂,離著劉懷清只有十步之遙。
無塵有些失望,他努著嘴,道:“原來這就是嶺南巨盜……看著也不是很厲害嘛。”
蕭瑾瑜微笑著說道:“難不成你還以為嶺南巨盜長了翅膀不成?若論武功,可能他連我們無塵都比不上。”
“真的嗎?!”無塵一雙大眼望向蕭瑾瑜,眼中除了失望,更多的是驚喜。
蕭瑾瑜點了點頭,道:“書中確實是這么寫的。”
劉懷清的出場,引發(fā)了百姓的熱議,小小的內(nèi)堂頓時變得熱鬧非凡,像是有無數(shù)只蜜蜂在嗡嗡作響。
王遠清皺了皺眉,驚堂木一拍,喊道:“肅靜!”
大部分人立時沒了聲,只有幾位愛嘮的婦女還在喋喋不休,不過,聲音也壓低了許多。
劉懷清低垂著腦袋,沉默地立在原地。
“見到別駕大人,還不趕緊跪下?”見劉懷清一直沒有動作,劉猛極為不悅。
兩名官差想要讓他跪下,卻是按不動他。
“一個犯人,架子還如此之大!”劉猛生氣了,他吹著胡子,快步下了臺,準備親自動手。
王遠清發(fā)話了:“算了,劉猛,別浪費時間了,進入正題吧。”
“是,大人。”劉猛回到了臺上。
王遠清拍了拍驚堂木,肅聲問道:“臺下站的是何人?”
倒不是他明知故問,堂審的確要按流程走。
劉懷清抬起頭,看向高高在上的王遠清,答道:“嶺南俠盜劉懷清。”他的聲音不大,但內(nèi)堂之中還是能夠聽得很清楚,他的語氣極為的輕蔑。
“劉懷清,你可知自己犯了何罪?”
“不知!”劉懷清眸中似劃過幾顆火星,道:“別駕大人,劉懷清不知自己犯了何罪!我應(yīng)該無罪!”
“大膽犯人!”王遠清用力拍了拍驚堂木,怒目相向,一一說道:“你退仕為賊,西川犯案七樁,已違大周律第七條;閩粵道犯案共計七十六樁,侵擾民居,已違大周律第十四條;多次潛入官府衙門盜竊財物,已違大周律第二十一條。三樁大罪,樁樁屬實,你還敢說,自己無罪?!”
“好!”
說這話的不是劉懷清,也不是劉猛,乃是外邊圍觀的百姓在為王遠清拍手吶喊。
劉懷清聳了聳肩,但身上負擔(dān)太重,弄的他忍不住咳嗽了幾下,他冷笑著說道:“大人與我說大周律?那好,我們便說說大周律。大周律第三條,凡官員貪腐者,一律重罰……大周律第四十條,地方敢有巧取豪奪者……,大人,我說的沒錯吧?”
王遠清點了點頭,道:“嗯,不錯,一字不差。”
“那敢問大人,我所偷的那些人,要么是貪污腐敗的官員,要么便是巧取豪奪的地方士紳,有哪一個是窮的連飯也吃不起的百姓?你們官官相護,不去懲治他們,那我來替天行道,這又有什么錯呢?”劉懷清正視著王遠清犀利的目光,話中底氣十足。
“好!”
這次,百姓卻是在為他吶喊。
“肅靜!”王遠清再次拍響了驚堂木。
見其余人安靜下來,他才道:“大周朝自有法度,貪官污吏、巧取豪奪的地方士紳自會有朝廷來懲治,自會有大周律來懲治,而不需要你來做什么嶺南巨盜!”
“法度?”劉懷清又咳嗽了幾聲,問道:“大人,那為何西川還有這么多土豪魚肉鄉(xiāng)里,還有那么多百姓生活凄苦?為何閩粵道內(nèi)還有如此多的貪官污吏?至于法度?我只在大梁太宗時見過,大周嘛,從未有過罷了!”
“大膽!”王遠清怒拍驚堂木而起,訓(xùn)斥道:“莫要在這里妖言惑眾、污蔑朝廷!”
妖言惑眾這詞用的實在太重,王遠清氣上心頭,也只是脫口而出罷了。
劉猛問道:“大人,要不要對他用刑?”
呼出一口長氣,王遠清冷靜下來,擺了擺手道:“不用。”
劉懷清說的都是事實,他所偷之人皆非善類。細細分析,劉懷清說的話的確有道理,都是那些官員不爭氣,墮了朝廷的威壓和聲名。但即便如此,維護朝廷聲威也是他作為官員的本職,無論這個朝廷是好是壞。
圍觀的百姓被這劍拔弩張的局面弄的不敢出聲。
王遠清緩緩坐下,理了理衣擺,道:“那也就是說,你承認,那些案子都是你做的,那些財物也都是你偷的,是嗎?”
“大人,用偷恐怕不妥吧,我看,用取字比較合適。他們偷搶之于民,我便取而還民。”
“不管是偷還是取,總之這些財物都被你拿走了,那本官問你,這些財物如今在何處?”
“大人,我方才已經(jīng)說過了,全都還給了百姓。”劉懷清抬著下巴,像是如數(shù)家珍般列舉道:“黃興十一年,西川大旱,官府賑災(zāi)不力,哀鴻遍野,我將取來的寶物換成米糧施粥百姓……黃興十三年,雷州府大火,三十余戶房屋燃燒殆盡,官府無力安撫,我將取來的寶物換成錢暗中給了那三十余戶……”
劉懷清斷斷續(xù)續(xù)說了十幾件事,件件詳細無比,圍觀的百姓聽的十分認真,便連一旁的官差也聽的入了神。
百姓有難,大周朝的官員們卻無所作為,反倒是被他們?nèi)杖蘸按虻娘w賊做著善事,這怎的不讓人心生怨憤,圍觀的百姓中又是響起了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