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場景,正是蕭瑾瑜設置此次比試所想見到的,如今目的達成,他又怎會推脫,自然是當仁不讓地接下。
他拱著手,微微躬身,朗聲道:“那便多謝各位的信任與支持了!舉賢盟的未來還需靠大家的力量,請大家繼續努力!”
眾人齊聲應道:“是!”
無塵沒有說話,也沒有任何動作,而是呆呆地看著蕭瑾瑜。
這是他見過先生最瀟灑、最帥氣的模樣,比那日在堂審時還要威風!
……
……
鄴云領著蕭瑾瑜來到一間敞開著門的屋子,莫天則繼續帶著其余人進行日常的訓練。無塵沒有跟來,而是聽從蕭瑾瑜的命令,留在外邊訓練。
“這屋子是副宗主日常辦公的地方。”
一邊帶著蕭瑾瑜走進屋子,鄴云一邊解釋道。
屋子并不大,再加上外邊陽光明媚,屋內的情況盡收眼底。
屋內的擺設十分簡陋,只有三個大書架和一張木案。書架上放滿了書籍、竹簡和一些用盒子裝著的東西。東西既多且雜,擺放地卻是十分整齊。
屋內環境十分的干凈,書架與地上沒有落灰,墻角也未見蜘蛛網,空氣尚算得上清新,顯然是有人經常來打掃此地。
“蕭公子,需要喝茶嗎?”
蕭瑾瑜搖了搖頭,道:“謝謝,現在不用。鄴云,麻煩你幫我找些東西來。”
“蕭公子請吩咐!”
蕭瑾瑜將事先想好的東西一一報出,“麻煩你先將盟里人員的信息名單、盟內的收支賬簿找來給我。”
鄴云道:“諾。”
鄴云的年紀比蕭瑾瑜大上好幾歲,但蕭瑾瑜卻直呼他的名字,沒有使用尊稱,這并非不禮貌,也并非不符合蕭瑾瑜人人平等的理念。
舉賢盟就如同一家大公司,蕭瑾瑜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而鄴云只是他的一個部門經理。即使鄴云長他十歲,蕭瑾瑜仍舊應該直呼其名。
因是事先作了批注,鄴云很快找到了蕭瑾瑜要的兩樣東西。
五本厚厚的冊子被鄴云搬至木案上,他拍了拍手,問道:“蕭公子,還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嗎?”
“多謝,暫時不用了。”
“那行,蕭公子,那我便先出去了,莫胖一個人可能忙不過來,你若有事,喊我就是了。”
蕭瑾瑜點了點頭,道:“好,多謝了,你去吧。”
鄴云拱了拱手便快步向屋外走去,蕭瑾瑜的視線則又移回至五本冊子上。
五本冊子的封面已是泛了黃,想來應是使用了許久。五本冊子堆疊在一起,猶如一座小山,幾乎與跪坐著的蕭瑾瑜胸部平齊。
放在最上面的是舉賢盟的收支賬簿,蕭瑾瑜費了些勁將它抬下,重重的冊子與木案相碰,發出砰的一聲響。
翻開賬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時間,黃興十年四月二十一日。
黃興十年?距今已七年有余,這本賬簿的年齡還真不小啊。
拋開這個念頭,蕭瑾瑜細細讀了下去。
第一頁被劃分成了兩部分,用粗粗的紅線隔著,一半的抬頭上寫著大大的“收入”二字,另一半的抬頭上則寫著大大的“支出”二字。記錄者的字跡雖當不起書法二字,卻也是簡潔整齊,饒是過了七年,一眼望去,內容依舊清楚且有條理。
第一頁上的收入為十兩,支出則是一百二十四兩。
第二頁上的收入為六兩,支出則是降低了許多,僅為三十七兩。
……
……
直到第六十七頁時,收入終于變得高于支出。收入為四十一兩,支出為三十九兩。
之后的幾百頁也都是這樣的情況,這本賬簿最后一頁記載的時間為黃興十一年十月三十日。
合上第一本賬簿,蕭瑾瑜拿下第二本賬簿,賬簿的時間是銜接在一起的,并沒有發生斷代的情況。
根據之后一千多頁的記載,直到黃興十四年八月二十,舉賢盟附屬產業的運轉情況皆為盈余。
在黃興十四年六月十九日,舉賢盟附屬產業的收入達到四年來的最高值,為八百五十三兩。
黃興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舉賢盟附屬產業收入驟降,僅為一百一十二兩,而支出則是一百四十七兩,再次出現虧損。
自這日起,舉賢盟附屬產業的收入一降再降,虧損也仍舊在持續,直至黃興十五年三月九日,收入一欄變成了空白,收入的數額也變成了零。
與收入情況略有些不同,支出的數額在短時間內呈直線上升,之后才一直處于下降的趨勢,直至黃興十六年九月,跌破了個位數,僅僅為七錢銀子。
賬簿最新記載的時間為十月十二日,也就是昨日,收入一欄仍舊為零,支出則是四錢銀子,并不算多。
賬簿之所以出現這樣大起大落的情況,與舉賢盟的發展密切相關。
舉賢盟先是在蕭南川的統領下,漸漸羽翼豐滿,收入自然也在增加,支出同樣在增加。直到那件事后,蕭南川被害,蕭忠遠走大秦,舉賢盟群龍無首,內亂紛生,收入開始直線下降,支出則是先增加后下降。直至如今,舉賢盟只剩下十幾人待在這偏僻的院子里,收入為零,支出也只是十幾人的日常生活費。
看來,這便是蕭忠所提問題中的一個。
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于解決舉賢盟的收入,解決錢。
至于說到錢,湖州城中又能有多少人比的過蕭瑾瑜呢?
閑了喝喝茶、讀讀書,倦了往床上一躺,興致來了打一套拳,生活無比舒適愜意,每日還有十二家開足馬力的賺錢機器為他賺銀子。他什么也不用做,每日便會有足足四千多兩銀子進賬,這是多么令人羨慕令人仇恨啊!
誠然,只需蕭瑾瑜的一句話,蕭忠便會拱手送上銀子,舉賢盟的經濟問題也會立刻得到解決。
但這樣并不好,也并不利于舉賢盟未來的發展。
如今的舉賢盟只有十幾人和一間偏僻的宅院,日常所耗不大。可若是幾年后,舉賢盟飛速發展,江浙道各地皆有分部,成員逾千人,屆時日常消耗巨大,若遇事端,所耗更甚。
更何況,經商從來都不是一本萬利的事,經商也有風險,若是十二家商鋪不幸出了事,以致資金鏈斷裂,那舉賢盟的發展也會因此受到極大影響。
綜合分析,自給自足才是王道,才是舉賢盟的發展之道。
可如何做到自給自足,這是個極為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