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農是三伍的伍長,他很慶幸今天他這一伍能夠在時限內跑完全程。
所以,此刻他能夠大搖大擺的進入了士兵們的專用食堂。而受罰的幾伍人,只能灰溜溜的回軍營。現在軍隊的規定是連續訓練兩天,休息一天。平時訓練完之后,都必須回軍營,并在軍營過夜,只能在休息的時間回家。
“伍長請,這邊走。”是跟在羅農后面的梁真陽說的。
“說了你幾次了,你還是這般……”
羅農表面上不為所動,實則心中感到十分受用。
兩人走到領飯的地方,打飯的大媽正好認識羅農。
“喲,羅伍長!才幾天不見,就壯實了不少呀!”
“原來是張嬸子,你怎么到這里來做事了?”
“這里月錢更多,當然要來這里了。來,兩勺子肉,兩勺子菜,一碗白米飯,可夠了?”
“夠了!我記得這里不缺人手的,怎么……?”
張嬸子擦了擦額頭的汗,左右看了看,才小聲說道:“是一個婦人被攆到灶堂燒火去了,說是之前悄悄帶了兩勺子肉回去給孩子吃,結果被發現了。這剛好不是在搞什么投票推薦的活動嗎?于是就把我給推上來了。你那新納的妾,還投了我一票哩!”
說到羅農新納的妾,羅農高興的笑了一聲:“哈哈,我那妾室在家如何?規不規距?”
“規矩規矩,你快讓開,后面的還要領飯哩!別被他們給罵了。”
羅農回頭看了一眼梁真陽,道:“他敢!”
然后他讓開身,隨便找了個地兒,蹲在那里就開始大口吃了起來。邊吃還在邊想他那個妾,嘴里還說:“這滋味……”然后就是一條口水留了下來。也不知道是妾的滋味好,還是飯菜的滋味好。
“嘿嘿,天天都有肉,這日子真好!”梁真陽走過來說道。
羅農點頭:“是啊!”
他猶記得半月前趙康說的話:“幸福的生活,需要你們自己守護。”
可以說,他現在擁有的東西,基本都是趙康給予的。所以,羅農很崇拜趙康,希望記住趙康所說的每一句話。
邊吃,邊回想趙康今天告訴他們的事情。
“趙大人告訴我們,要我們團結,團結才能強大,強大才能保命。有命在就能享受現在的生活。嘿嘿,這滋味……”
不過想著想著,他忽然間抓住了一絲不對的地方。他轉頭問梁真陽:“趙大人說明天怎么處罰來著?”
梁真陽想了想,說:“好像是說,明天要是有人完不成,全隊的人都要受罰。怎么了?有什么不對嗎?”
“不對,當然不對!你認為今天一伍二伍那些人沒吃飯,明天還能跑的動?”
“呃……那怎么辦?”
怎么辦?羅農眼珠一轉,覺得表現的機會來了。
他忽然站起來,大聲道:“各位,各位,聽我說!”
忽然有人大聲說話,許多埋頭吃飯的人紛紛抬起了頭,好奇的看著羅農。
“呃……,我是三伍的伍長,想必不少人都認識我吧?”
一眾吃飯的人,都面無表情的看著他,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是這樣的,現在尚有三個伍的人吃不上飯。趙大人的話猶在耳邊,他要我們相互鼓勵,相互幫助。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謹遵大人的教誨。”
他將碗舉高,用另一只手指著,道:“這碗飯,我只動了幾筷子。我愿意將它帶回軍營,分給今天受罰的兄弟,他們比我更需要這碗飯。就算我因此沒有吃飽,明天的考驗,我依然能夠完成!”
羅農說的話雖然沒什么水平,但許多機智的人已經反應了過來。甚至有兩個伍長表示,羅農與他們想到一塊了。
因此,另外三個伍并沒有挨餓。
……
雖然不清楚有多少人是真心愿意幫助,有多少人是從大流。但至少,這是一個好的開始。集體意識開始誕生,當這個集體有所建樹的時候,集體榮譽感就自然而生。
只要稍加引導,小的集體榮譽感就會上升成大的集體榮譽感,最后上升為國家歸屬感,民族自豪感。這一切,還需慢慢來。
最起碼要先解決一個人的溫飽,然后才能有培養出其他情感。一個即將餓死的乞丐,永遠也不會感覺到愛情的美好。一個從小餓肚子長大的孩子,也不會為自己的民族自豪。
……
陳嘉孝是第一批來到鄖南堡的流民,之前一直流浪在鄖縣收容鰥寡孤獨人戶的地方。來到鄖南堡后,他的生活終于漸漸好了起來。
鄖南堡內已經推出了幾個政策。
第一個,就是投票舉薦有能力的人。按照10人一組,將人們被分配到互相不認識的工作組。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編號,從一到十。要求就是,接下來的十幾天的勞作中,記住你覺得最有能力的那個人的編號,并給他投上一票。
被選出的人,就會被分配到后勤總管溫誠手下做事。
遺憾的是,陳嘉孝并沒有被選上。
現在鄖南堡的人口越來越多,街上也越來越熱鬧。之前他還在奇怪,為什么趙大人不允許租借商鋪給其他地方的商人。原來是為了搞另一個政策——放款振商。
什么是放款振商?就是借錢給你做生意。
鄖南堡的本地人,憑借本地戶帖,可以到新辦的,一個叫銀行的地方,申請放款振商。到時候只要將你的做生意想法和思路說出來,就有專人給你記錄,并將記錄的結果交給審核小組。
一旦審核通過,后勤部就會分配給你一間商鋪和所需的銀子。
聽說現在正在建設學府什么的,只要建好,小孩子可以免費去上學。
真好!
陳嘉孝懷著一腦袋的胡思亂想,上了街。他是去領取月糧的。月頭發月糧,月末發月餉。
隨著鄖南堡的不斷發展,半個月前還無比熱鬧的集體食堂正在逐步取消。各戶需自行到糧稅部領取各戶的月糧。
排了好一會兒隊,才終于輪到他。他看到那個核對戶帖信息的人,正是他舉薦的那人。
“我來領月糧,這是我的戶帖。”
“鄖南堡中部鎮4社十一戶,陳嘉孝。你等等……”那人邊念戶帖信息,邊拿著一本冊子翻看。
一會兒后,那人道:“陳嘉孝,戶中五人,可以領取一石七斗米。”
“你叫陳嘉孝?”忽然一旁有人插話,是一位白衣秀士。
“呃……,是的。這位……”
核對信息的人介紹道:“這位是后勤大總管,溫誠先生。”
“啊,總管大人!”這可是鄖南堡內排位前幾的大人物。
溫誠本來是要笑的,可突然又拉著臉,嚴肅的說:“這月糧之事且不急,你可知,你那提案已過!還是先去銀行看看吧!”
通過了?陳嘉孝先一愣,然后面露狂喜之色,他原本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提了個商業方案,沒想到真的通過了。
這事要先說他的鄰居楊某。最開始推行這個政策的時候,楊某就積極參與了,他想要做布匹生意。可是,能想到做布匹生意的又何止他一個。所以,楊某的提案就被否決了。理由是有數個人的方案都比他的方案要好。
到了四月初,鄖南堡已經有2200多人,而生意這那么幾樣。這就是僧多肉少。
陳嘉孝深知自己不是做生意的好材料,但他又不想放棄這次機會。想要脫穎而出,就得另辟蹊徑。于是,他就弄了個開青樓的提案。
就是青樓的青樓。
為了增大機會,他還讓他弟弟陳嘉忠投了一個開賭坊的提案。不知他弟弟的通過沒有。
而溫誠適時說道:“對了,令弟是否名為陳嘉忠?他之提案,亦已通過!”
可以看出來,溫誠想笑,卻又憋著不笑。
不論溫誠如何,反正陳嘉孝是笑著離開糧稅部的。
說起來,這兩個方案是趙康親自通過的。鄖南堡的現狀就是,男多女少。而且,青壯年男子是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大量男子需要發泄自己的時候,就跑到鄖縣的勾欄賭坊去消費。
反正都是要消費的,還不如就近自己弄一個。
……
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
這一天,蔣允儀送來了戰爭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