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鳳英繼續絮絮叨叨地說道:“當年啊,老太爺去世的時候,留下過遺囑,兩房的產業,除了各自的嫁妝歸各自子女以外,其他的產業和股份,都是兩房平分……”
她伸出手來抹了一把臉,繼續說道:“因為那時候,維封年紀還小,我主張那個時候就分家,但是他們長房那邊不許。我那時候還年輕,他們是怕我帶著陳家的產業再嫁給別人……”
語氣里,滿滿的都是無奈。
老夫少妻,在那個社會過渡的年代,本來就很艱難。
老太爺一死,她又只有陳維封一個兒子,孤兒寡母的日子并不好過。
再后來,好不容易把兒子拉扯大了,有出息了,因為考慮到陳氏一族的整體利益,又不好馬上分家。
等兩邊都穩定了,二房終于開始出頭,有了些進展,準備分家了,可惜陳維封這邊,又沒有子嗣。陳維封突然這么一死,又開始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最終,二房還是輸了。
所以現在,她就像是一個趙氏孤兒一樣的存在,她在外頭慢慢地長大了,長大之后,又回到了錦城,被卷入了陳家的風波來。
陸鳳英嘆了一口氣,“可我當年,就連自己的嫁妝,都沒有辦法全部拿回來……”
她絮絮叨叨地又說了一些事情,說得有些斷斷續續的。
大概是因為太多年沒有提起這些事情,一提起來,老人家的情緒也有些激動了。她說得也就有些零零散散的,需要夏菡生自己來慢慢拼湊。
夏菡生聽了一會兒,聽明白了。
原來陳家的老太爺之前下南洋,本來也是賺了一些錢的,早些年下南洋的時候,很早就娶了陳瑾的母親,她是個南洋華僑家的大小姐,家境殷實,對于陳家老太爺早年的生意也很有幫助。
但是后來,南洋那邊的局勢也不太好,那個時候,反華運動也比較厲害,陳家老太爺就回國了,來到了錦城,打算在錦城發展。
因為在錦城沒有根基,發展也很困難,所以當時,陳家的老太爺就想了個好辦法,他把原配妻子給藏起來了,謊稱自己要續弦,托人介紹,娶了錦城當地的大戶,陸家的女兒。
陸鳳英就是這么嫁進了陳家,嫁給了比她大了二十多歲的陳家老太爺。
等到親事已經結成了,生米煮成熟飯,這邊陳家才慢慢告訴她原配的事情,她那個時候才知道,自己算是被騙婚了。
可是在那個時代,女人的地位本來就不高,嫁也已經嫁了,那時候也沒有離婚一說,還能怎么辦?
日子總是要過下去的,所以陸鳳英也就在陳家繼續待下去了。
為了顯示她的賢惠,陸鳳英不得不把原配太太也給迎接回來,這么一來,也就變成了兩房太太平起平坐,分庭抗禮。
說起來,陳家老太爺在錦城,也要十分仰仗著陸家的威勢來站穩腳跟,所以那位原配太太倒也不敢欺負陸鳳英。
可是到后來,慢慢的,時代不斷變化,陸家的情況也一日不如一日,慢慢地敗落了。再后來,陸家的男丁也開始謀求新出路,慢慢的全都搬離了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