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泰身形高瘦,眼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一看就是個經驗老道的牙人。
“這位東家,小人沈泰,是景德牙行的牙人,東家是第一次來揚州吧!”沈泰開門見山的問道。
“你的眼睛挺賊的啊,本少爺的確是第一次來,說吧你找我有什么事。”方云笑道。
沈泰和后世那些上門的銷售員類似,勾起了方云對后世社會的會以。方云本來以為這樣銷售員只在后世社會有,沒想到明朝的牙人一點也不弱于后世的銷售員。
“這位東家過獎了!主要是您氣勢不凡,一看就是做大生意的人,不知道您是做什么生意,小人對揚州的三教九流都熟悉,您肯定能夠用的上。”沈泰屁顛屁顛的跟在方云后面說道。
“那好,我就給你一個機會。你跟我說說這揚州的都有哪些大商家,不管是做什么生意的都行,只要能讓我滿意,本少爺好處少不了你的。”方云大手一揮道,似乎錢對他來說不過是一串數字。
不得不說這種感覺還不錯,以前都是看別人揮金如土,自己難得當一會土豪,不過一把癮都對不起自己。
看著沈泰因為自己一句話,而滿臉興奮的樣子,方云不得不承認,當土豪的感覺還真心不錯。
而且自己初來揚州,身邊也確實需要像沈泰這樣的牙人。當然對于沈泰這樣的牙人,只要有利可圖,自然會盡心盡力的辦事。
“謝謝東家!東家,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沈泰一聽方云說好處少不了自己的,眉開眼笑的謝道。
他是個老牙人了,從方云出場的排場,他就知道這位少爺是一位不差錢的主,只要能讓他滿意,銀子肯定少不了。
“要說揚州的大商人那可海了去了,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幾大鹽商了。盧家、胡家、吳家、孟家,隨便一家都是家資巨萬,富可敵國。豪莊華院無數,家丁仆役成千上萬;
再之后就是布商和糧商,喬家的布店開遍了整個揚州城,據說揚州府十個人就有八個人的衣服是出自喬家...
李家,范家的糧食不僅遍及江南,還遠銷塞外,聽李家的掌柜的說,連遠在海外的倭人,吃的他們從他們糧行運過去的糧食呢!”
這個沈泰的確是一個有真貨的人,說起揚州人物,頭頭是道,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隨著沈泰的介紹,方云大概知道了揚州城那些大商賈的情況了,簡單的來說,鹽商的勢力最大,也最有錢,然后就是布商,最后才是糧商。
不過不是鹽商、布商還是糧商,揚州的商人明顯比山東那么商人資產更加雄厚,那些大鹽商們,身價都是以百萬兩起步的,即便是中等商行,也都有幾十萬兩的資本,這在山東是很少見得。
萬歷《都江縣志》中記載:揚州這邊的富豪們修建宮室、蓄養姬妾,飲食和服飾跟王公貴族一樣,而“婦人無事,居恒修治容,斗巧妝,鏤金玉為首飾,雜以明珠翠羽,被服綺繡,袒衣皆純采,其侈麗極矣!”
本來按照明代的規定,翡翠珠冠、龍鳳服飾是唯皇后、王妃才能穿戴的,但到了明末,富人家的女性已經毫不顧忌。
而且和山東不同,揚州府這邊糧食產量不僅比山東高,而且一年兩熟,糧食產量足夠揚州府百余萬人的消耗了,還能對外大量輸出,所以揚州府的糧商要比山東那邊多很多。
揚州府最多的是鹽商,這主要是因為明朝政府把鹽業壟斷管理機構兩淮鹽運史和兩淮鹽運御史衙門設在揚州,使揚州成為全國最大的食鹽集散地,管理全國鹽業的兩大總管機構都在揚州,揚州的鹽商不多也難。
對方云來說,不管是鹽商,布商、糧食對他來說都非常重要。方云的第一目標是掌控登萊地區,而登萊一帶又有大量鹽場,并且都是直接把海水煮成鹽,成本極低,方云顯然是不會放過這么一塊肥肉。
一旦方云掌控了登萊地區,勢必要向外輸出食鹽,想要輸出食鹽,鹽商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布商、茶商則是為經濟做準備,方云既然已經開始做海商,就沒有打算停下來,將來肯定是要向海外市場拓展的,畢竟海外市場蘊含了巨額的利潤。
鄭芝龍通過壟斷海商貿易,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從一個小小的海盜發展成為海上的霸主。
“每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這是史書對鄧芝龍年收入的記載,由此也足以以見海上貿易的利潤是多么的驚人。
要知道大明一年的總財政收入也就兩千萬兩左右,哪怕崇禎皇帝額外加了三餉以及其他各種名目眾多的雜稅,也不會超過三千萬兩。
也就是說鄭芝龍一個人一年的收入就相當于整個大明王朝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富可敵國對鄭芝龍來說還真不是一句夸張的話。
明朝的絲綢,茶葉,陶瓷在海外都是極受歡迎的商品,對于方云打開海外市場有非常大的幫助。
至于糧商,就更不用說了,明朝社會本身就是一個農業社會,民以食為天,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更何況明末正值小冰河時期,天災連年不斷,可以說未來的十到二十年之內,北方諸省都會處于缺糧狀態,尤其是受災嚴重的陜西省,糧食對他們來說永遠都是供不應求。
而南方這里受小冰河時期氣候影響很小,糧食產量也沒減怎么減少,如果能夠從南方運輸大批的糧食往北方,不僅自己能夠大賺一邊,同時還能穩定北方的老百姓,保存北方地區的元氣。
不過方云也知道自己現在還沒有那個實力鋪開所有的攤子,目前他最需要的是糧商,而且還要是大糧商,否則想要收購齊兩萬石的糧食,一個月的時間都未必夠。
“你能聯系上李家糧商嗎?”方云問道。
雖然沈泰給方云接介紹了不少的糧商,但是只有李、范兩家商行的糧食生意做得最大,不過這個范氏商行卻和山西的范家關系不淺,方云對它的印象很不好。
山西的范家可是滿清時期的八大皇商之一,后金能夠快速地在遼東地區崛起,范家的‘功勞’可不小。
盡管方云知道,即便范家不做這個生意也會趙家,王家等等其他的糧商來做,畢竟一個舊的王朝即將傾塌,各種牛鬼蛇神自然是少不了的。但是誰讓范家率先當了漢奸了呢,和誰做生意都是做,方云當然不愿意自己錢被漢奸給掙了。
而且李家商行由于人脈和規模都沒有范家商行那么大,所以另辟蹊徑,組建了船隊,利用漕運的優勢將量子販賣到大江南北,運營方式和方云也很相近。
從這方面考慮,方云也更遠選擇和李家合作,畢竟糧食生意是長期的,一個穩定的供貨商對自己來說非常的重要,如果遇到突發事件,自己這邊抽調不出船只,李家還能幫他把糧食運到山東來。
“當然可以,我可是做牙人的,不認識幾個掌柜的,還怎么在這行混下去,別說是找商行的人了,附近的花酒樓(妓院)我也都一清二楚,里面的頭牌我也都認識,我們揚州的姑娘個個柳腰細臀,嫵媚妖艷,那模樣絕對沒得說,如果東家您有興趣的話,我現在就去給您叫。”
沈泰先是抱著胸脯向方云保證,然后笑嘻嘻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