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其才打來電話,讓大姐和姐夫去東莊他家里吃飯,小芳問了下緣由,原來是阿喜從黑龍江就回來了。親戚們吃了這么多年的黑龍江特產了,這下都能當面表示感謝了。飯桌上,氣氛有些奇怪,其才的兒子阿梁一直不和妹妹說話,臉色也不太好。小芳不知道咋回事兒,都是自家親人,她看著兩個晚輩有矛盾,她也感到不開心。二弟其才臉上的笑容不多,燦玉也不怎么說話,親戚們也不知道發生了啥,都笑呵呵地努力帶動氣氛。小芳對阿喜說道:“阿喜啊,你回來一趟可不容易,多吃點兒咱們老家的菜哈!”阿喜笑盈盈地回答:“好噠,俺大姑,我多吃點兒!”
萍兒和阿喜同歲,小時候也在一起玩耍過一段時間,說話的語氣也自然更熱絡些。萍兒說:“阿喜,這么多年你都沒怎么變化啊,臉上一點兒皺紋都沒有!”阿喜喜笑顏開,女孩子大都免不了在意容貌的,她謙虛地說:“哪有,我都老啦,倒是你的皮膚白白嫩嫩的,才真是顯著年輕呢!”萍兒笑的爽快,露出兩只小虎牙,“哈哈,我這是吃的胖啊,你要是在家里待上半年,說不定也能和我一樣胖。”阿喜知道萍兒會聊天,打小萍兒就會說話,長輩都喜歡她。“我可不能吃胖,俺爸跟俺媽會念叨我的。”阿喜說著話,夾起一筷子蔬菜放到媽媽碗里,然后再去夾菜放到爸爸的碗里。
萍兒說:“不會的,俺二伯和二大娘可舍不得說你,你要是在家多呆一段時間,他們肯定每天都笑開懷。你可不知道,這幾年咱們親戚沒少聽俺二伯夸贊你,他可想你了!”阿喜回答說:“我也想俺爸、俺媽,嘿嘿!”知道哥哥愛吃西葫蘆,阿喜又夾了菜要放進哥哥碗里。“我要吃自己會夾,不用你多管閑事。”阿梁的態度十分不滿,這也讓其才和燦玉感到很尷尬。“阿喜,讓你哥自己夾菜就行,不用管他。”阿梁的媳婦兒看到老公的倔脾氣又犯了,悄悄地掐了他一下,暗示他注意一下管理情緒,這么多親戚在呢。
這一提醒不要緊,阿梁更生氣了,他不明白為啥爸媽向著妹妹,老婆也不站在他這邊。他氣鼓鼓地對妹妹說:“哼,我看你還是回黑龍江吧,這個家不歡迎你!”阿喜被哥哥沖了這么一句,心里一咯噔,眼淚兒掉下來。其才的脾氣暴躁起來,指著阿梁呵聲道:“你說的什么話,不想吃飯你就給我走,別在這丟人現眼!”阿梁知道爸爸要面子,親戚們都大氣也不敢出,場面確實沒法收拾了。燦玉理解兒子的心情,但是閨女也是她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啊,看她日思夜想的閨女掉眼淚,她心里別提多難受了。
“阿喜,別聽你哥胡說,快吃飯吧,媽媽炒了你最愛吃的菜呢!”阿喜點點頭,聽媽媽的話,繼續吃飯,只是眼淚掉個不停,忍也忍不住。“好,俺媽你也吃飯。”阿喜不是孩子了,她不可能再和小時候一樣,被哥哥訓斥后就真的負氣離開。親戚們都不說話,知道冒昧摻和其才的家務事不好,會引起兄弟間的誤會。
阿梁低頭繼續吃飯,可越想越不平衡,他知道爸爸氣的滿臉通紅地正看著他。阿梁裝作視若無睹,故意小聲嘀咕道:“多少年了,她管過你們么,現在她一回來你們都寶貝的跟什么似的,過幾天她輕松地又走了,難過的還是你們。”這話冰涼冰涼的,旁人一聽就知道是氣話,其才氣的不輕,揚起巴掌就要揍阿梁。
親戚們趕緊上去攔著,阿喜心里也怕,怕情況加劇惡劣下去。小芳和云洲拉著阿梁的胳膊,阿梁這孩子從小就犟,萬一他生氣走了可咋辦。“阿梁,你知道大姑和你大姑夫都疼你,不會偏著誰,你是心地柔軟,表面剛強。我們都知道你也想阿喜,她回來你肯定高興,你剛才說的氣話是掩蓋本意的,你是想讓阿喜多念著家里點兒,你大姑說的沒錯吧?”阿梁是不會當著親戚們的面兒承認的,他眼眶濕潤,感激大姑理解他。阿梁的媳婦兒替他回答小芳說:“俺大姑,你說的一點兒都沒錯,阿梁是真的想妹妹,經常跟我提她小時候的事情,盼望著阿喜能回老家看看。”阿梁見自己的心事都被大家知道了,覺得丟人,趕緊狡辯一句:“怎么可能,我才不稀罕她回來呢!”
其才不說話了,燦玉也保持沉默,阿喜愧疚的無地自容。這些年,她有自己的家庭,一心都在自己的家人上,想起父母和哥哥也大都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甚至她自己都懷疑是不是自己沒有良心,跟父母聯系只是在走形式。其實啊,阿喜這樣自私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其才夫妻慣的,他們一直告訴阿喜只要她過得好,他們就能開心。可開心是開心,與牽腸掛肚并不是一碼事情啊。大家勸了很久,飯菜涼了,阿喜也想明白了,看著一張張親近的面孔,她保證說:“俺爸、俺媽,這次我回來待上兩個月再走,以后每年我都回來至少在家陪你們兩個月。”燦玉不贊同,立馬拒絕閨女說:“不用,你能經常往家里打電話就行,你還要照顧家庭,我跟你爸有你哥照顧呢!”阿喜說:“俺媽,我決定了,真就這么辦,其他的事我也能處理好,你放心吧!”
其才思考了一下,附和燦玉的想法,對阿喜說:“你媽說的對——”話還沒說完,就聽到阿梁說:“俺爸,你先別慌著為她著想,她也就是說的好聽,不然你讓她在家里待兩個月試試?”其才剛還被兒子感動的一塌糊涂,現在又忍不住來氣,呵斥道:“父母說話的時候孩子不要打斷,真是沒禮貌!”阿梁閉嘴,乖乖的不說話了,阿喜接著爸爸的話說:“俺爸、俺哥,你們都別說了,我說到做到。”話聽著順耳,阿梁面色緩和了,對阿喜說:“那行,你說的啊,最好說到做到,吃飯吧!”其才夫妻安穩親戚們的情緒,讓大家坐下來吃飯,阿喜要把菜拿去廚房加熱。阿梁說:“阿喜,我和你嫂子來熱菜吧,你跟咱大姑和幾個叔叔家聊聊天。”結果還不錯,挫折總是為了更圓滿的進步,氣氛就此輕松緩和了。
熱乎乎的菜和湯一個個的端上來,大家有說有笑的吃著,陸陸續續有幾個孩子過來家里,阿喜都不認得。看面相像是幾個堂弟的孩子,阿喜將早備好的糖果分給他們吃。“阿喜回來啦,可還記得你梅子姑姑?”來人正是梅子,她家距離近,走個三五分鐘就來到了。“咋不記得呢,俺梅子姑姑做的面疙瘩最好吃啦!”阿喜離開板凳兒去門口接,扶著梅子姑姑進屋。小芳位置旁邊的空隙大點兒,她往云洲這邊兒挪了挪板凳兒,招手對梅子說:“梅子,來坐我旁邊兒,咱姊妹倆好好敘敘話。”阿喜在后頭找了個板凳把座位給梅子姑姑補上。
梅子忽然想起來一件事,她問小芳:“俺姐,你家亞輝咋沒來呢?”小芳說:“今天是俺大云莊家族祭拜祖先的日子,亞輝跟家族弟兄和晚輩們一起去祭拜祖先了。”梅子掏兜,拿出二十塊錢給小芳,“俺姐,前幾天我去街上買菜兜里沒帶錢,手機也沒拿,正巧碰上亞輝,他幫我付了二十塊錢。”小芳沒有接受,兒子總是熱心助人的,從不求回報。換作是他今天坐在這兒,也不可能收梅子還的錢。“沒事兒,亞輝肯定都忘啦,你把錢留著下次買菜吧。”梅子不愿意心里不踏實,又糾結了一會兒才讓小芳收下錢。“看你這么堅持,這錢是不收不行了,那我拿回去跟亞輝說說。”
下午三點半,午飯才吃完,親戚們的家都離得近,又寒暄了幾句便都回家了。小芳和云洲等到最后才走,因為他們家和其才家關系最好,年輕的時候兩家人都在黑龍江相互照應。要走了,小芳拉著阿喜的手說:“阿喜,閑著沒事兒就來大云莊串門兒,我跟你大姑夫給你做好吃的!”阿喜說好,她肯定是要去大姑家里看望的,以前大姑可疼她了。“俺大姑、大姑夫,我送你們回家!”云洲說:“不用啦,已經給你小哥打過電話了,他現在應該出發了,一會兒在路上會遇到的。”說完,小芳和云洲就離開了其才家,慢慢地走那條已經走了幾十年的老路。
走了一段路,云洲對老伴兒說:“以前咱閨女總說不結婚,那時候咱倆還說她缺心眼兒呢!”小芳想起亞田,覺得心里怪暖和的,雖然亞田得病離開了,但是王明還是替代她經常回來照顧著老家里。“是啊,咱的亞田顧家,小時候她總氣咱倆揍她、教育她,也幸虧咱倆沒慣著她,所以她心里總會顧著咱們。”云洲點點頭,有些得意,看來自己的教育方式還可以,孩子懂得知恩圖報也是父母教育成就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