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忠嗣丟官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出身可是名門望族。和安祿山一樣,來自西突厥部落,不一樣的是安祿山的出身是部落大巫之子,而哥舒翰是哥舒部落首領的嫡傳。
按突厥的習慣,常常以部落的名稱為姓氏。他的祖父名叫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父親是哥舒部落的首領,叫做哥舒道元,曾經做過安西大都護府的副大都護,母親尉遲氏身世更為顯赫,是于闐王的公主。哥舒翰的家族世居安西,他就出生在安西大都護府的所在地龜茲。
哥舒翰生在望族,他家有權有勢,可謂天之驕子,家境豪富。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哥舒翰文武雙全,仗義重諾,顯示了非同一般的資質,但由于他喜歡喝酒賭博,一直沒有什么大的出息。雖說青年時期家族的榮耀使他不思進取,但也有顆俠肝義膽,凡是別人有求于他,只要他答應了,就一定辦到,也交下一幫好朋友。
太宗時期,西突厥被滅,祖父哥舒沮被太宗詔令,舉家遷到長安任職,父親哥舒道元雖然后來回到安西,做了安西大都護府的副大都護,但任職不久又被召回長安。直到哥舒翰四十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他按照漢家禮節,在長安守孝三年。這時候的哥舒翰家,在滿是皇親國戚的長安,已沒落的形同布衣,勉強靠著父輩的蔭蔽在長安府做個小官,備受當時的長安府尹都尉的欺凌和輕視。
哥舒翰哪受過這氣啊,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擊,毅然棄了官,跑到河西從軍,他要從河西邊關重新打造曾經屬于哥舒家往昔的榮耀,投入到當時的河西(今甘肅武威)節度使王倕帳下。
天寶元年,唐軍攻取了新城(今青海門源),出身顯赫,頗有名將風度的哥舒翰由于作戰勇猛,嶄露頭角。河西節度使王倕就把這個小城交給了哥舒翰經營,哥舒翰治軍有方,號令嚴謹,青年時期養成的俠義做派很快獲得手下擁戴,三軍無不震服,心甘情愿的為他沖鋒陷陣,他也從這里開始了軍事生涯的起步。
天寶五年,戰功赫赫的大唐名將王忠嗣兼任河西節度使,很快發現了哥舒翰這個人才,對他十分欣賞,提升他為衙將。
王忠嗣,豐安軍使王海濱之子,武介之戰中王海濱戰死,留下這么個9歲孤兒,被玄宗收入家中,作為義子,自幼和現在的太子李亨一同長大。
武將之子當然尚武,王忠嗣練就一身好武藝,開元十八年被任命為兵馬使,首次隨軍出征,在玉川戰役中率領僅300輕騎兵就成功偷襲了吐蕃,在這次偷襲中斬殺吐蕃敵軍數千人,一戰成名。后來親率10萬騎兵出雁門關北伐契丹,在桑干河一帶三戰三捷,打的契丹全軍覆沒。又于天寶初年完勝突厥,并且割下了烏蘇米施可汗的首級回到長安,震驚大唐,被封為清源縣公。再加上有玄宗這個干爹做后盾,朝中武將中地位極高。
家教很好的哥舒翰,自幼就通讀《左氏春秋》、《漢書》,言行舉止,處處模仿古代的英雄人物。武也行,文才也可以,在當時的軍中并不多見,很對士兵們的胃口,他視金錢如糞土又重義氣,更是得士兵們的歡迎。第二年慧眼識才的王忠嗣又提拔哥舒翰為大斗軍副使,開始獨當一面。
在對付吐蕃的入侵,討伐吐蕃的一次戰役中,有個副將不聽他的指揮,聞鼓不進,鳴金不退,險些使哥舒翰的軍隊陷入重圍。哥舒翰的軍中哪能容得下不聽他號令之人,沒有什么請示匯報,戰斗結束直接就用木棒打殺此副將,殺后才上報河西節度使王忠嗣。王忠嗣當然支持他,不但不責怪,反而借此事整肅旗下大軍,并且對哥舒翰治軍之策大加贊賞。河西軍中軍士凜然,軍容大振,每逢作戰,就連其它軍中也再沒有敢于戰斗時不聽號令的。
以前,每到麥熟季節,吐蕃就派騎兵去積石軍屯田的地方搶收麥子,他們得意地把積石軍麥田稱為“吐蕃麥莊”,年年都是漢人種田他們來收割。剛剛到任的哥舒翰得知這一情況,十分氣憤,他決定狠狠教訓一下吐蕃人。七月,吐蕃的五千騎兵又來故伎重演,以往情形,唐軍都守在城中閉門不出,這次不一樣,新來駐守的哥舒翰和以往的將領不同,咽下這口氣可不是他的脾氣,調動大軍精心部署,層層埋伏,習慣了毫無阻礙收麥子的吐蕃軍猝不及防,五千人的秋收團竟無一人逃脫。
收割不到麥子,吐蕃人哪里肯同意,除了你哥舒翰,漢人軍隊中真沒有其他人敢阻止,這次還殺他們這么多人,哥舒翰這下可上了吐蕃人的黑名單,于是就想設伏獵殺哥舒翰,還回到漢人種田他們來收割那一段美好時光。
哥舒翰有個馬僮,當時才十五六歲,臂力過人,每次出戰,他就跟在哥舒翰馬前,就像當年秦叔寶的馬前張寶,馬后王橫一樣。漢朝有個大將叫李左車,哥舒翰就給他的這個馬僮起名左車。哥舒翰擅長用槍,每當追上敵人,就用槍搭在敵人的肩膀上,一聲暴喝,敵人一回頭,咽喉就被刺中,挑起五尺多高,摔在地上,左車馬下割取首級,以報軍功,主仆二人配合默契,習以為常。這馬僮左車腿腳靈活,奔跑如飛,近身廝殺從不知道什么叫后退,讓敵人膽戰心驚,吐蕃人視他倆為兇神惡煞。
一次哥舒翰率部八十人外出巡視,在苦拔海(今德令哈尕海湖)一帶遭遇吐蕃軍埋伏。吐蕃軍在此設伏是蓄謀已久的,準備了好長時間,對恨之入骨的哥舒翰是志在必得,終極目標就是要了他的命。
這次哥舒翰終于闖進他們的伏擊圈,吐蕃軍精兵分成三個梯隊,三百人從山上疾馳而下,從三個方向沖擊哥舒翰的隊伍。
雖說猝不提放,但哥舒翰一點不慌亂,在馬上很快看清形勢,決定擒敵先擒王,縱馬殺向敵軍帶隊的將領。一把長槍左擋右刺,時而是槍,忽又成棒,馬僮左車也是如影隨形,二人完美配合,殺完這隊的帶兵將領,也不戀戰,撥轉馬頭就去找另一隊的將領,連殺兩將,戰斗的關鍵時刻哥舒翰的一把長槍竟然斷為兩截。來不及換兵器的他死戰不退,就持著半截槍與敵人最后一員將領搏殺。
馬僮左車寸步不離左右,生生憑著兩條腿跟上哥舒翰,哥舒翰持著半截槍搶到跟前貼身近戰,裹住敵將,使他騰不出手,左車在下面持著長刀猛攻敵將馬匹和下三路,只幾個回合就將最后一員敵將斬于馬下,八十人硬是把三路吐番軍全部打垮。
哥舒翰的勇猛讓他們吃盡苦頭,后來再也不敢打他的主意,更別說來搶麥子了。有詩贊: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自此一戰,獵殺他的三百吐蕃精兵反而被他全部獵殺,哥舒翰名聲大振。河西節度使王忠嗣也在戰報中將其勇猛詳加描述,力薦朝廷任命他為隴西節度副使、都知關西兵馬使、河源軍(今青海西寧)使。王忠嗣的力薦,讓玄宗都知道了河西軍中冒出一員虎將,見到戰報幾乎都沒猶豫,立馬就按王忠嗣的請封下詔冊封。
河西邊關可不同于安西四鎮,這里離長安可是太近了。吐蕃用兵每次發起點都是石堡城,他們以此為據點,先占領周邊重鎮,然后重點破隴右,遮斷河西,切斷西域的安西四鎮和大唐的聯系,以此為跳板再兵鋒直指長安政治中心。這也是玄宗為什么派干兒子王忠嗣統兵于此的原因。
而吐蕃兵眼下駐防的最前沿,石堡城,就是他們能快速出兵,迅速撤退,大唐還拿他們毫無辦法的一個要塞。
石堡城又稱鐵刃城,在今青海西寧市西南湟源縣。是湟水河流域與青海湖地區之間的要地。它背靠華石山,面臨藥水河,坐落在一座紅色的懸崖峭壁上面。石堡城主要建在大方臺上,是一個三角形方臺,面積大到可以在堡內駐守上千人。城堡沿著三面斷崖壘建而成,城墻是用長條形巨石堆砌,非常堅固。他不遠平行的地方,還有一個小方臺也可駐兵四百人,中間只有一條山脊小徑,是吐蕃進攻大唐最近的出兵點,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雙方自漢朝時就展開爭奪,均傷亡慘重。
開元初年,玄宗有大唐太宗年間吐蕃攻入長安的教訓,他的開元之治宏偉藍圖下,哪里能讓吐蕃在此咽喉隨意插刀,多次密議后,信安王李祎大膽采取遠距離奔襲戰術,日夜兼程奇襲石堡城。吐蕃守城官兵措手不及,傷亡甚眾,石堡城再落大唐帝國之手。
玄宗遂改石堡城為振武軍,留兵設防。自此,唐河西、隴右地區連成一片。吐蕃失去石堡城的戰略支撐,連戰連敗,國內嘩然,要知道大唐鐵軍同樣可以此為據點隨時進攻吐蕃,迫于壓力,遂二次派使求和請婚,遠嫁吐蕃的金城公主從中斡旋,唐亦應吐蕃要求,兩國罷兵,并在赤嶺開設通商口岸。
不想十二年后,換了一茬又一茬駐防的唐軍疏于防范,讓不甘心就此屈從,更加垂涎大唐富庶的吐蕃,暗中準備,鉆了空子,竟用當年信安王李祎的奇襲戰術,再次奪回了石堡城。
石堡城在大唐手中時,已讓玄宗嘗到了甜頭,河西十多年的安定都來源于此,他焉能容忍,河西節度使王倕也因此丟了官。派干兒子王忠嗣來的目的,正是伺機奪回石堡城。
可在河西干了一陣子后,王忠嗣的想法和玄宗出現了分歧,他認為只要在積石山擺下重兵,并不會出現玄宗擔心的事,局面也不會壞到哪去,石堡城的戰略要點的地位就會下降,變得并不那么重要。
接下來他也是這么干的,經過周密部署,他用兵擊敗吐蕃布防在積石山一帶的吐蕃精銳,并大大小小建立起幾十個戰略要塞,西北的防御戰線被他連成一線,只要戰線穩固,吐蕃哪敢出了石堡城向內進攻,他們前腳出去,就會讓大唐鐵軍前后夾擊,包了餃子。
用這種重兵防于側的震懾力,用最小代價消滅吐蕃有生力量的戰略防御策略,其實是王忠嗣破了石堡城這個局,他也不需要用數萬將士的鮮血染紅自己的頂戴花翎。事實也正是如此,吐蕃雖然又占領了石堡城,可要向以前那樣隨意出擊,怎會不考慮大唐在積石山的鐵軍呢?
這種局面已形成,王忠嗣覺得自己這兩年沒白干,高高興興進京向玄宗匯報,沒想到,朝堂上玄宗的臉冷的像三九天的冰,聽完他的話就沉聲問道:“你的戰略布防都做好了,石堡城為何還不打,你準備啥時候打?”
王忠嗣以為玄宗沒聽懂他的戰略構想,又低著頭不厭其煩的講述了一遍,告訴玄宗這仗要是打,絕對是賠本買賣,不能打。玄宗在上面聽得腦袋都大了,末了來了一句:“你就說啥時候攻打石堡城吧?你要不敢打,我派人打,你做支援。”
王忠嗣聽傻了,玄宗拂袖離去,他都沒回過神來。暈暈乎乎下來朝堂他緊跟著做了一件更傻的事,他直接去了太子的府邸。他覺得應該把心中所想,近兩年所作所為和太子說說,讓太子去勸玄宗。
為什么說他在這事上犯傻呢?其實他不是玄宗,不知道他這個皇帝干爹在想什么,現在可是盛世,盛世要的不是你防御的功績,要的是你打下石堡城為這盛世再添一筆濃墨,文官干什么,農事商事為帝國積聚財富,武將干什么,要的是你開疆擴土立邊功。幾萬將士的鮮血尸骨對他玄宗算什么,他根本就沒想過。
更傻的事是什么,你怎么能在這時候去找太子呢?太子李亨與他自幼一起長大,情同兄弟,可李亨在這些年宮中斗爭中早已錘煉出來,聽他說完玄宗的態度,已是覺得這個兄弟站在懸崖邊上了,不打石堡城,你是自己把刀子遞給了仇家李林甫啊。而且剛在玄宗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就跑到他這里,這不是要把太子也往坑里帶嗎?太子李亨勸說了幾句,日后可能讓人家抓住把柄的話更是不敢露出半個,再不多言。
王忠嗣是什么人,愛兵如子,曾言:“豈能以數萬人之命易一官哉”。他不愿昧著良心拼上幾萬將士鮮血為自己加官進爵。
玄宗再次催戰,他依然未動,玄宗就命董延光率兵攻打,他做支援。一場惡戰下來,唐軍死傷上萬兵將也未將石堡城拿下,董延光為了洗白自己,戰報中稱王忠嗣阻撓軍計,支援遲緩,致使進攻失利。玄宗本來就對他不愿親自統兵攻打石堡城有了看法,李林甫又趁機指使濟陽別駕魏林誣告王忠嗣,稱其欲擁兵尊奉太子。
這就是他那天下來朝堂直接去太子那的禍端,小辮子一把被李林甫攥住,豈肯輕易撒手。玄宗一怒之下將干兒子下了大獄,欲殺之。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