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三生石第一季長恨花

第二十九回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玄宗讓高力士派出去尋找玉環的人馬,出去了好幾批。由于戰亂,去嶺南的人馬可走了不少冤枉路,有的剛要走個捷徑,一聽逃難的百姓說前面在打仗,只好往后退,不得已最后只好進入蜀中,到長江乘船才去到江南。

此時的大唐,也只剩下蜀地和江南以南一直到沿海的州道還算平靜,雖也有不少少數民族的部落趁唐王朝戰亂之機揭竿而起,但還沒有誰像安祿山和史思明那樣的,鬧得這么邪乎想一統江山,自己做皇帝。

本來就路途遙遠,再加上繞道而行,一年多才有尋訪使回到長安。不說大家也知道,帶回來仍然是失望。可只要還有派出去的尋訪使沒有回來,玄宗就仍存在著一絲幻想。

在這種希望的燃燒下,玄宗終于按捺不住期盼的心情,他召來高力士商議,讓他選拔死士,冒險進入范陽腹地,悄悄的尋訪。

可眼下范陽地界的征戰正如火如荼,怕被叛軍抓了差的百姓都拖家帶口的往河南或江南逃難,還真沒有幾個大膽的往范陽里面跑。所以先期高力士派出去的兩批死士,不是被叛軍抓住征了兵役,就是在逃亡途中被斬殺,逃回來的死士一說,高力士也是搖頭嘆息。

在玄宗的一再催促下,高力士又組織了三批死士。這回他們沒有去闖那個龍潭虎穴,而是像去江南一樣繞道蜀地,這次他們繞道隴右,走契丹和奚族的領地,去到范陽地界。

這條道路危險重重,中原的人到契丹和奚族的領地非常顯眼,況且眼下契丹和奚族正在安慶緒和史思明的叛軍帶領下與大唐交戰。所以派出去的人只得挑荒山野嶺穿行,根本就不敢在有人煙的地方出沒。這一路風餐露宿還不是難事,還得同猛虎豺狼等野獸周旋,尤其進入深山老林,人跡罕至,對于這些尋人的人來說,生存是一種考驗。

可他們別無選擇,這世界上比猛獸更兇猛的是人。一頭是急紅了眼的玄宗和高力士,一邊是視中原漢人生命如草芥的契丹和奚族的叛兵,再加上一路上把人當場食物的猛獸,三批死士到了平盧境界也折損過半。

活著的人好不容易到了平盧地界,再往南沿著海邊就可以到幽州境,可安慶緒和史思明已然各自稱王,這邊就是他們的大后方。前方戰事吃緊,河東境內到處都在募兵,這幾個人躲躲藏藏的到最后也沒逃過去,被強征入叛軍當中。他們哪敢說是來干什么的,這里的最高主宰是姓安、姓史,李姓唐皇不好使。再幾經分派,紛紛失了蹤跡,斷了聯系。

苦等了大半年的高力士知道,沒希望了,如果范陽叛軍不被徹底剿滅,派過去多少人也是羊入虎口,有去無回。

唐王朝的戰亂始終不能徹底平定,別說玄宗等的著急,肅宗也是為此添了許多白發。年輕時好不容易被立為太子,在強勢的玄宗面前就始終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事被其他覬覦皇太子之位的其他王子取而代之。好不容易借著安史之亂登上寶座,他可沒有玄宗的福分。玄宗那時好歹都是皇家內部的爭斗,雖也是刺刀見紅,但畢竟不像此時,宇內戰亂不寧,四境蠻族紛紛劃地稱王,好好的江山被攪得支離破碎,民不聊生,接手時就是一個爛攤子。

所以這樣看來,當時在馬嵬驛分兵時,肅宗就不愿扛起平定戰亂的大旗,玄宗回長安后又幾度想將皇位交還與父皇,都不算是虛情假意,而是真不愿擔此重責。可歷史的車輪就是這樣不容抵擋的,你肅宗不在此時站在歷史舞臺的正中間,誰又可能替代的了你。就算是有王子想替代肅宗受此罪,可天下悠悠眾口和眼下世事的現實情況,恐怕其他王子也會自動的退避三舍,情愿遙領個虛職即享著皇家富貴又不擔此煩心的責任。

反觀安慶緒,替了安祿山稱王后,可是一天好日子沒過上。以前有安祿山在他前面為他遮風擋雨,手下的諸將無論年齡長幼,功勞高低無不不對他這個假太子畢恭畢敬,禮讓三分。如今自己坐在這個位子上可有點燒屁股,先不說軍中大事小情自己要理清頭緒酌情定奪,領地的農商民生也必是他每日不得不操心的大事。再加上父王原手下的大將并不把他太放在眼里,以史思明為首的還整日琢磨著割了他頭顱自己稱王稱霸,對此安慶緒是心知肚明。

自打坐上這個位子新鮮了沒幾天,安慶緒就快把腸子悔青了。早知道這么不好玩,費勁巴拉的上來干什么,還背了個殺父的惡名。可他要是現在撒手不干,分分鐘腦袋就得搬了家,不說史思明等諸將怎么樣,就連跟著他的親信也定是饒他不得,所以現在的安大王整日里愁眉不展,脾氣也一天比一天壞,動不動就鞭笞手下的家將親隨,只是還不愿拉仇恨太深,隨意要了這些人的性命。可即使這樣,原本保著他登上寶座,想撈個榮華富貴的故舊親隨,看著他一天天萎靡,勢力一天天下降,私底下也已怨聲載道。

此消彼長,史思明可是越來越強大,不斷有安慶緒這邊的兵將投奔過去,還有一些唐朝投降過來的將軍、官吏也投奔過來。他們原本是三心二意的墻頭草,可肅宗那邊將曾經歸降安祿山的,在長安收復后又叛逃回來的陳希烈、崔光遠等人一概處死的做法,反倒是讓他們斷了回歸大唐王朝的這顆心。反正也這樣了,不如死心塌地跟著史思明干,興許能做成大事,逃出生天。

唐兵在郭子儀的帶領下,率九道節度使逼近河北鄴城,將安慶緒困在城中。可河北畢竟在安祿山的治下經營多年,鄴城溝深城厚,從冬天一直攻到春天都沒攻下來,不過安慶緒也是強弩之末了。后來倦怠的大唐軍隊誤入馳援而來的史思明埋伏,又一次大敗而歸。

史思明得知官軍敗退,就從沙河整頓兵馬,還軍鄴城南面。快要彈盡糧絕的安慶緒這時候來了精神,但不是幫著史思明打仗,而是趁史思明與官軍大戰,在后面收集了郭子儀軍隊敗退時留在營中的糧食,足有六七萬石。這么多糧草物資,讓安慶緒本來最擔心的糧草不足的事迎刃而解,他信心倍增。對早已不聽調遣的史思明是懷恨在心,人家解了他的圍救了他的命,他一點感恩之心沒有,反而想全部獨吞了這批物資。

于是安慶緒就與孫孝哲、崔乾等計謀,關閉鄴城城門拒史思明的兵馬于外,也不分撥糧草給史思明。

而孫孝哲、崔乾這等各位將領可不是安慶緒那般心思,他們知道此時戰事吃緊,還不是鬧內訌的時候,于是紛紛勸說:大局未穩,唐軍攻勢一波緊似一波,我們現在怎么能夠和史王分道揚鑣呢!但安慶緒對于眾將的勸說一句也沒聽進去。

而史思明這邊,還軍鄴城南面扎下大營后,安慶緒城門緊閉的做法更讓史思明寒透了心。所以他既不與安慶緒通報情況,也不南下追擊官軍,只是每天在軍中宴請士卒,他在等著安慶緒,給他個機會。

一天,張通儒、高尚等人對安慶緒說:“史王遠道率兵來救援我們脫此困境,我們都應該去感謝慰問,您這是怎么了,連城門都不讓史王進呢?”

安慶緒不耐煩的道:“史思明自認功高,何時將我安慶緒放在眼里了,我是不會去見他的,你們要去就隨你們去吧。”

他是真害怕他父親這個好兄弟,自己當天腦子一熱做下殺父的錯事,雖然沒過多久就將李豬兒斬殺,可他知道軍中將士對他的看法,這些人對他還不敢怎樣,可史思明是真不好說。

張通儒、高尚等人和史思明都曾在安祿山帳下效命,情同手足。聽了安慶緒的話后無不搖頭嘆息,心里暗道:黃口小兒,不知天高地厚,這還在戰爭狀態,咱們的河北地界已被唐軍大兵壓境,你竟鬧著和史思明那邊分庭抗禮,實在是沒有分寸。

見勸說不動,只好自己帶著人去見史思明。

史思明見到張通儒、高尚等人前來,未見到安慶緒,不覺得痛哭流涕。他知道,這個兄長的兒子對自己敵意太重,說不好哪天落在他手上,必是尸首分家。

他這一哭,引著張通儒、高尚等人也陪著落淚。哭罷,史思明擺酒款待,后又重加賞賜,然后讓他們回了鄴城。他還想再等等,萬一安慶緒知過能改呢,畢竟他是兄長安祿山的兒子,他還真狠不下心去。

過了三天,安慶緒還不來。這回真讓史思明痛下了殺心。

于是史思明就暗中把安太清召來,讓他誘騙安慶緒出城,就說叔叔我史思明和他商量軍務大事。安太清回去一說,安慶緒這方面可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自從殺害父親后,史思明是已把他恨到家了,知道去了絕沒有個好,但也無計可施。張通儒、高尚、孫孝哲、崔乾等人也早就各找理由躲得遠遠地,傳召也不來見他,他真成了孤家寡人,這等緊要時刻,這等要命的事,此時身邊居然連一個商量的人都沒有,實在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在史思明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下,安慶緒依然沒有找到好辦法化解眼前危機。可這么老是拖著也不是事兒,史思明一旦撤兵,唐軍必是將自己再次圍困。或是史思明親自帶兵入城,可能都不用打就會城門洞開,手下這些人就已把他迎進城中,怎么自己都撈不著好。事已至此,早就厭煩眼前一切的他,知道自己眾叛親離,大勢已去,想著,興許史思明能看在他父親的面子上,饒自己一死,放他一條生路。

于是只好派安太清向史思明上表稱臣,并說等待史思明安頓好部隊入城后,就奉上皇帝印璽。

史思明看了表書后自言自語道:“賢侄你又何必要這樣呢!”然后把表書拿出來讓將士們看,將士們早已對安慶緒失望透頂,今天見了他對史思明上表稱臣,立馬跪倒一片,都對著史思明高呼萬歲。

史思明此時看到自己如此受將士們擁戴,心里有底了,但并不急。他可不想帶著人馬攻下鄴城,要知道,城里城外很多都是手心手背的父子兄弟,讓這些父子弟兄相互殘殺,他可沒把握調動的了,而且這樣一來還可能失了軍心。

因此就親手寫信安慰安慶緒,信中他口氣可和以前不一樣,并不強橫,大致意思是說:“我愿與你作為兄弟鄰國,軍事上互相援助,對抗大唐。我們之間地位平等,鼎足而立,這還差不多,如果你向我稱臣,萬不敢接受。等等…”并把表書封緘后還給安太清。

安慶緒見信十分高興,這可比他預想的結果強上百倍。因此急不可耐的請求與史思明歃血結盟,史思明當然同意。

安慶緒這點可比安祿山差的太遠,咱說的安祿山可不是后來那個八翼青龍神君,那位,他一千個安慶緒摞一塊也趕不上一分,說的是山神軋犖山之子安祿山,他親爹。安慶緒的智謀、武功與做人,也同樣騎著馬都追不上。他還真把這歃血結盟當回事,不想你割據一方,這范陽三鎮屁大一點兒地方,史思明能容你在他臥榻旁安睡嗎?你要不躺下死透了,他史思明后院老是小火燒著,他能安穩嗎?

看到回復的安慶緒還真放下所有的戒備,親自帶領他的弟弟和高尚、孫孝哲、崔乾、張通儒、李庭望等大將,在三百騎兵的護衛下來到史思明軍營中。

史思明早已命令士卒全副武裝的在帳后候著安慶緒了。

安太清引著安慶緒和一干人等進入帳中。安慶緒叩頭再拜道:“史叔叔,作為晚輩我治軍無方,喪失東西二京,并陷于重兵包圍之中,沒有想到史叔叔看在我父親太上皇的情份上,遠來救危,使我得以復生,恩深如海,終生難以報答。”

高坐在上的史思明看著已在掌中的安慶緒,再也壓不住怒火,大怒道:“丟失兩京,何足掛齒,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事我從沒放在心上。我恨的是你身為人子,殺父篡位,為天地之所不容。我是為我的兄長安祿山太上皇討伐你這個逆賊,怎么能被你三句兩句討好的假話蒙騙呢!”

當即命令左右的人,把安慶緒連同他的弟弟以及孫孝哲、崔乾拿下。張通儒、高尚、李庭望等人都被授以官職,孫孝哲、崔乾卻不知什么原因,可能因是同輩的領兵大將,怕今后不好節制生了后患,被史思明連同安慶緒和他的弟弟一并斬殺了。

然后史思明才整軍入鄴城,收集了安慶緒的兵馬,把府庫中的財物分賞給將士,安慶緒原先所占據的州、縣以及兵馬都歸史思明所有。史思明又助安太清率兵五千攻取下懷州,留安太清鎮守懷州。

史思明本想立刻率兵向西進兵,可考慮到后方還不穩固,于是就把他的兒子史朝義留下鎮守相州,自己率兵返回范陽。

安慶緒等被史思明斬殺的消息很快傳到長安,肅宗不禁拍手稱快,總算是兩強中倒下一位,不覺得大喜。

可兵部侍郎呂同沒肅宗那么高興,朝堂上奏道:“安慶緒,黃口小兒,不知用兵之道,失去軍心。他在,兩強互斗,陛下倒可安心。如今兩處兵馬合規一家,統歸史思明一人掌管,權力更加集中,調度更快也更合理,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剛高興沒一會兒的肅宗被兜頭澆了一瓢涼水,剛想發怒,但一想,呂同說的不無道理。他沒有責備呂同,同樣也沒有責罰戰敗的郭子儀,反而封郭子儀大元帥,鎮守東京洛陽,重整旗鼓,以備再戰。

回兵范陽的史思明也沒閑著,除掉安慶緒后,終于掃清了最后障礙。立即擇佳期自稱大燕皇帝,改元順天,立其妻辛氏為皇后,子朝義為懷王,以周摯為相,李歸仁為將,改范陽為燕京,就是現在的北京,諸州為郡。

安史之亂的安氏一族,已然被一同起兵的史思明絞殺殆盡,但大唐的戰亂依然繼續,沒有停歇的跡象。

玄宗在興慶宮無時無刻不關心著宇內戰事,即為了兒子肅宗著急,也為了不能派人到范陽尋找玉環而著急。

要說也怪了,常人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不管玄宗如何思念玉環,白天與高力士等人也沒少談到玉環,但這么多年了,夜間的夢中,玄宗是一次都沒有夢到過她。

開始玄宗還沒有注意到這事,一天無意間與高力士聊到發夢一事時,玄宗才猛然注意到這個情況。他告訴高力士玉環一直不能入他的夢中,高力士竟然始終不能相信。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大燕公子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市| 滕州市| 仪征市| 周口市| 黄龙县| 鸡东县| 富民县| 隆化县| 德兴市| 盐津县| 宜川县| 安宁市| 遂溪县| 马龙县| 安阳县| 凤凰县| 徐闻县| 庐江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万州区| 香港 | 大兴区| 绿春县| 额尔古纳市| 普安县| 开远市| 汶川县| 汉川市| 巴彦县| 镇原县| 宁明县| 津市市| 西乡县| 怀来县| 平乡县| 衡东县| 汝城县| 稻城县| 容城县| 柞水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