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客,咱們的《雙寶斗惡魔》定檔在了8月31日上映,這下可以和《月光光心慌慌2007》好好較量一番了!”杰森興高采烈的向李想介紹著電影的檔期。
“杰森,是誰給你的能夠和《月光光心慌慌2007》較量的錯覺?你這是病,得治啊!”本來嘛,你一個10萬美元不到的小成本,能夠上映就是勝利了,還想著和人家經典系列掰掰手腕,能夠有人家票房的零頭就算是勝利了,你的未來只可能是錄像帶市場。
咱們國家對電影的翻譯真的是讓人又愛又恨,比如各種動畫電影的環游記、總動員,還有李想自己的電影《颶風營救》,人家英文原名叫《Taken》,你如果不知道原名,光看中文名字還以為是一部災難片呢,但《Halloween》翻譯成《月光光心慌慌》就真的是神來之筆了!(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出我留的小彩蛋,杰森你想到了誰?哈哈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這個跨越了近30年的經典恐怖系列電影,可以算是大名鼎鼎了。
2004年,英國權威科幻期刊《SFX》進行了史上最恐怖影片的評選,1978年出品的《月光光心慌慌》第一部,獲得了最恐怖影片的第一名,正式宣告了其在恐怖電影世界中的王者地位。
《SFX》雜志編輯史蒂文·奧布萊恩說:“《月光光心慌慌》是后代恐怖電影類型的鼻祖,它是隨后20年恐怖電影的標志性作品。”史蒂文還補充說:“恐怖影片不一定非要充滿血腥,最棒的恐怖是與緊張、氛圍、五臟六腑翻騰的感覺聯系在一起,情節的發展完全在意料之外,就連導演也不一定想得到。”
從1978年到2002年,長壽的《月光光心慌慌》共拍出八部姊妹篇,總票房已過三億美元,二十多年來長盛不衰,成為全世界的恐怖電影迷們推崇備至的標志性作品。
2007年的這部《月光光心慌慌2007》是該系列的第9部,也是該系列新版故事的開端,成績還算不錯最終拿到了5827萬的成績。
制作公司再接再厲,耗資1500萬,于2009年推出了《月光光心慌慌2009》,結果遭遇票房口碑雙滑鐵盧,Imdb評分僅有4.9,北美也只拿到了3339萬。
該系列直接被打入冷宮長達9年,直到2018年才重新開啟該系列,該系列早期的女主角‘恐怖女王’杰米·李·柯蒂斯回歸,也不知道成績會怎么樣。(柯蒂斯阿姨的身材真的是好到沒話說,看過《真實的謊言》里勾引州長那段的朋友們肯定深有體會)
“無所謂,票房嘛肯定是不可能有人家高,但單館成績我覺得還是可以拼一下的。”還行,沒有被沖昏頭腦,可以繼續做朋友。
“話說咱們建個電影公司吧!”這是李想原本就打算好的,畢竟杰森是白人,有些項目比自己這個華人方便的多,自己知道未來那么多的電影,有些確實不適合在國內上映,但在美國就完全不是問題了。
“咱們以什么為主呢?”杰森沒有說不行,而是考慮著公司的發展方向。
“咱們以小成本影片為主,資金和劇本你不用擔心,我這邊會搞定,你要做的就是組建咱們自己的團隊,未來我有可能會去好萊塢拍科幻片,到時候有咱們自己的人,用起來還是方便一些。”李想希望自己未來的公司,像Blumhouse那樣發展,就是以小成本為主。
說道Blumhouse,可能你不太熟悉,但你肯定看過他們的片頭:
一張椅子飄在空中,然后有一個披頭散發的小女孩側頭看了一眼,背景是喘息聲。是不是有印象?這就是一家以制作小成本恐怖片為主的電影制作公司。
像在北美大賣的《靈動:鬼影實錄》系列、《人類清除計劃》系列,還有2015年獲得奧斯卡6項提名、3項大獎的《爆裂鼓手》都是該電影公司的作品。
17年也是這家公司的高光時刻,《逃出絕命鎮》貫穿17年頒獎季,《忌日快樂》票房口碑雙豐收,也是李想最喜歡的幾家電影制作公司之一。
“這確實是一個好主意,咱們可以掛靠在獅門旗下。”杰森十分贊同李想的提議。
“你現在要做的就是趕緊去聯系幾個作家,看看這些作品的版權還在不在,如果還在,立即買下來,錢我隨后就打給你!”李想隨后把《饑餓游戲》、《移動迷宮》、《分歧者》分別告訴了杰森,讓他去試著買下版權,除此之外本來還有《暮光之城》的,但李想不確定獅門旗下的頂峰娛樂是否已經買下了版權,不過也沒關系,他們現在也不太具備拍攝《暮光之城》的實力,那幾部小說的版權相對更重要一些。
“你都是從哪聽說的這些小說?我怎么都完全沒印象?”杰森感到很神奇。
“大哥問題是你平時也不看小說啊,就好像我不說你知道一樣!”李想猛翻白眼。
“說的也是,哎管他呢,反正是你的錢,你高興就好!”
“嘿,別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這可都是咱們未來下金蛋的母雞!”作為重生者,李想自然知道這些電影未來的成績。
“星客你知道你現在特別像一個神棍嗎?”杰森賊兮兮的問道。
“滾!”老子這是在給你送錢,你這是什么態度,不過轉念一想,李想就釋然了,你知道人家又不知道,看來以后還是盡量低調點,這就是杰森和自己的關系到位了,換個人說不定就把李想抓走切片研究了。
什么樣的導演是受投資人喜歡的,有名氣?有實力?得過獎?都不是,能賺錢的才是最吼的!
尤其是低投入,高回報的,那就是所有投資人的座上賓。
很巧,李想就屬于這種投資人夢寐以求的導演。
《忌日快樂》500萬的制作成本,光纖一家就完全負擔得起了,李想沒要導演報酬,拿的是總票房的5%分成。
吃獨食是容易得罪人的,《颶風營救》的版權都在手里了,還要啥自行車?
《忌日快樂》就當送給光纖的禮物了。
楊蜜等一眾演員打包也只有100萬的酬勞,剩下400萬足夠電影的制作了,花小錢辦大事,你說這樣的導演誰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