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龍回稟道:“讓母后擔憂了。”
待應龍行完君臣之禮,起身。昊天道:“望你歷經風波,真心悔改,潛心修行,成為我天族合格的儲君!回寢殿休息去吧。”
應龍應聲卻未動,對帝君和帝后道:“我想帶走孩子。”
未等昊天說話,羲和已起身道:“孩子還年幼,你剛回來,事務繁雜,還是把孩子留在我這里吧。”
應龍似乎沒有放開孩子的意思:“母后,我對孩子頗有虧欠,想留在身邊親自照料。”
羲和道:“我兒不用顧慮,這是此子的天命,你只是順應了天命而已,他乃我天族最強血統的繼承人,本應有此劫難。”
應龍頓一頓,下定決心回稟道:“請父王母后恩準,我自行撫養孩子,這是我對他母子的虧欠。以后每日我會帶他來給父王母后請安。”說著抱起孩子起身要走。羲和與昊天對視一眼道:“應龍,不讓你帶走是因為此子與父母相克,若留身邊,對你大不利。”
應龍看看孩子道:“我不信這些,既然是我的兒子,就讓我帶走吧。”
昊天和羲和無奈,不情愿的點頭,雖然孩子在身邊不久,但是著實可愛,這第一個孫子給帝君和帝后帶來不少快樂,應龍帶走是真心的不舍,只是看應龍的架勢,似乎搶也會搶走,沒必要剛見面就不愉快。只好暫且答應。
應龍抱孩子離開大殿回自己宮殿,吩咐侍從為龍降準備房間和一應物品,宮里侍從一下子忙活起來,帝后派來送行的隨從看應龍寢宮已安排妥當,也就回帝宮復命去了。
應龍父子走后,帝君帝后急忙召喚太上,讓太上想法去勸說應龍。太上心知應龍的脾氣,若不實情相告,定不好說服。于是帶通靈寶鏡趕去見應龍。
“殿下,老臣夜觀天象,發現紫微星異動”
“太上不去見帝君,為何找我?”應龍狐疑的問道。
“這個異動是殿下一家三口”
“嗯?”應龍一聽一家三口,竟然還牽涉兆天?
“此子繼承了天族最強血脈,尊貴至極,但也是天命孤星,我天族上萬年僅有兩人有此血脈,一個是幽冥神哈夫,另一個便是此子,此子之命更硬過幽冥神,六親無靠,更不利父母……”
“……”
太上看著疑惑的應龍抬手舉起通靈寶鏡道“殿下請看,若殿下非要留下孩子,未來恐怕難免父子相殘,生靈涂炭,請陛下為蒼生著想……”
應龍抬眼看著通靈寶鏡里一片火海殺戮的慘烈,再低頭看看懷中可愛的孩子,實在不能相信未來會發生。
“若真有可能發生,我更要親自撫養……”應龍心里雖然知道通靈寶鏡預知未來的厲害,但嘴上仍不松口。
待太上離去,應龍懷抱孩子,從寢宮悄然離去,直奔玉清境。
話說元始天尊自從十子出事,深感有愧,回玉清境后一只關門謝客,閉關不出。今日一早卻突然吩咐童子開門,說有客來訪。眼看快要日落西山還沒有人,兩個童子在門口正嘀咕,師傅是不是搞錯了。正說笑著,見應龍抱著孩子來到山門。
“師傅說請貴客上山”童子正等的不耐煩,眼見來人,也不詢問,直接往里引。
應龍心想,師傅他老人家真是未卜先知料事如神,想來定能解決我心中疑惑。應龍隨童子入玉清境,還是那般青翠雅致,碧霞掩映,如此熟悉,想想幼時在此修煉的場景,又恍如隔世。
邊走邊想,竟不知不覺來到紫云閣。閣門敞開,須發結白的元始天尊端做閣中,見童子引應龍入內,微微睜開眼睛。
應龍施禮叩拜:“師傅!”
“起來說話”
元始天尊沉靜地看著應龍落座,開口道:“這次歷練,你因禍得福,不止大日烏金練成,更歷練了性情。”
“弟子頑劣,連累師傅……”應龍慚愧道。
天尊愛憐地看著應龍:“想當年你們兄弟十人在此學藝,只有你一人重返天庭,唉!”
說話間,應龍懷里的孩子醒了,正要咧嘴啼哭。
“師傅,這是我兒龍降,今日前來,正是為此子。”
天尊招手讓應龍把孩子抱到眼前,慈祥地看著孩子道:“幼子無辜,只是天將降大任者,必歷經劫難,方能成神。”
應龍聽師傅口氣,心下一沉,急忙問道:“難道沒有解救之法?”
天尊手捋胡須嘆道:“天地自然,循道而作,法天地而為”
“那要如何做?”
“自然而生,不染物性,不為物累,自然而為,終能得道。”
“弟子不求得道,只求一家團圓,難道我一家三口不能享天倫之樂?”
“若天命可違,你又怎會歷劫?但善惡有報,天道輪回,一心向善,自有護佑”
“……”
“你悉心撫養孩子三年,以還你三棄之過,之后,送來紫云閣,我親自教導。”
應龍大喜,跪地叩謝,若師傅肯教導,自是天上地下最好的。
“謝師傅大恩!請師傅賜法名。”
“你也算后繼有人,給此子法名后繼吧。”
“回宮之后,只一事切記,三年之內,勿讓孩子落入幽冥。兩個天命孤星不能共存于同一界,若遇幽冥神,必有紛爭。”
應龍謝過師傅回宮,看著又睡熟的龍降多少有些寬慰,只是看著稚嫩的臉龐,剛想呼喚,突感別扭,喚作龍降太沉重,后繼有些蒼老,看來還得起個乳名。一路尋思,想起兆天愛子心切之事,輕聲喚道:“天寶,你母親最疼的寶貝,天寶……”
回宮次日,應龍帶天寶請安時,將見師傅之事稟明帝后。昊天和羲和得知元始天尊肯收徒親授,自然歡喜,眾人將天命之事忘的干凈。
應龍從未帶過孩子,雖然有一宮隨從,但總想親力親為,弄得白日一團忙亂,夜晚看著天寶入睡后,一個人靜靜地坐著,月光從窗外射進來,透著幽幽的皎潔之光,靜謐又凄涼,對兆天的思念每日劇增,心里不斷地呼喚著:“兆天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