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周日,早上8點過,唐寶被方九文的電話吵醒。
方九文問到哪兒找唐寶報到。唐寶說公司明天上班后才能注冊,讓方九文今天就去中關村附近尋找寫字樓。
唐寶一一交待,辦公地點選址不一定要多高檔,但交通要方便,空間也要夠寬敞,初期考慮差不多100人上班的辦公面積,還有機房等設施場地。
一上來就是百人規模,讓方九文駭然,唐寶卻讓方九文照辦就是了,因為他相信網站上線之后發展會超快。
唐寶不是沒考慮過上地的開發區,那里肯定有便宜甚至園區補助的辦公場所。只是上地位于北五環外了,對于普通上班族來說太遠。
皮休科技創辦初期,為吸引人才,并不適宜將辦公地點放在那么遠的地方。畢竟如今普通的上班族可沒幾個人能開車上班。
等發展幾年之后,就可以考慮在上地開發區修建一棟總部大樓,并設置研發中心了。
上午接近10點,唐寶趕到長春觀南門,找到張詠將時,羅莎和孫晴雅也都在了。
張詠將身邊還有一個年輕女孩,看起來二十五六歲,模樣俏麗,身材高挑。唐寶目測,此女剔除高根鞋,身高也應該有175公分的樣子,跟他一樣高了。
張詠將介紹說,女孩名叫鹿露,是財大一位講師,也是他的助教,今年剛從哈佛畢業回國。
鹿露一身淺咖啡色呢子大衣,修長的手上戴著皮手套,胸前束根米黃色圍巾,頭上一頂駝色呢帽。
張詠將介紹時,鹿露淺淺一筆,褪掉右手手套,朝唐寶和朗小月伸手玉指,姿態優雅,風情迷人。
唐寶搭上這位海歸女郎的玉手淺淺一握,算是認識了。他不用猜也知道,此女跟張詠將多半有超友誼關系,不由暗贊四哥這眼光真夠水準。
前世,張詠將身邊女人不算少,但這位海歸女,唐寶卻從未見過。
鹿露的優雅與風情,讓矮她半頭的朗小月稍有些局促。朗小月叫聲鹿露姐,就找羅莎和孫晴雅說話去了。
張詠將帶上一行人,入了白云觀南門后,經財神殿直奔北向,在觀內深處的元辰殿一處偏殿前停下來。
張詠將吩咐:“都去認捐點兒香火錢吧,要開光的物件,一件認捐兩千塊。”
羅莎怪叫起來:“這么多!教授哥,我這兩件掛墜兒才花了一萬塊呢。”
“這是規矩!”張詠將瞪了羅莎一眼,“你不愿認捐也行,待會兒不去開光就成。”
昨晚張詠將已經告知唐寶要準備一點香火錢。來的路上,唐寶去銀行取錢時,朗小月又讓取她那張卡的錢。唐寶沒答應,在自己卡里取出一萬塊,心里盤算應該夠了。
見唐寶等人都沒意見,紛紛解囊認捐,羅莎雖有些不情愿,也從錢包里取了4000塊出來。
羅莎并非不舍得錢,而是想當然地認為,張詠將既然跟人熟,就不應該花這冤枉錢。
她不知道,張詠將不愿透露,花2000塊開光,對于得道高人來說,僅是一個意思而已。人家若非看在他的面子,只怕你認兩萬也未必肯出手。
在這處偏殿值日的小道士看起來也就十六七歲,顯然認得張詠將,朝他打個揖,客氣叫聲張教授。張詠將則趕緊舉手還禮。
收下幾人認捐的香火錢后,小道士提起毛筆,以楷書在黃帛上工整寫下一排名字,而后將幾人的玉件盒子放入一個托盤,托起盤子進了里屋。
稍后,小道士又出來了,朝諸人一揖:“元清道長接下了,道長請諸位先去觀中游玩,半個時辰之后再來取玉。”
唐寶方才知道,張詠將所托高人,道號元清,也不知在這長春觀有何等地位。
剛離開元辰殿,羅莎又開始吐槽:“花了那么多錢,都不讓我們進去看一眼,搞得這么神神秘秘的。”
張詠將扭頭喝道:“羅丫頭,你再這樣胡言亂語,信不信我踢你出去。這里可是道門圣地,更號稱是天下第一叢林。你既然求人家開光賜法,信則靈,不信則不靈。”
羅莎吐吐舌頭,趕緊閉嘴,孫晴雅也在一旁小聲規勸。
長春觀規模浩大,各種殿閣碑塔一應俱全,更有不少粗壯高大的蒼松古柏點綴其間,宛然京都鬧市中一處靜幽勝地。
眾人游觀時,鹿露和張詠將走在前方。走著走著,美女自然挽上了張詠將胳膊。
羅莎在后面跟孫晴雅和朗小月打眼色,意思是男人果然都如此,吃著碗里還望著鍋里。
唐寶看在眼里,不以為怪,惟有一笑。張詠將有錢有勢,身邊有幾個女人再正常不過了。
朗小月與孫羅二女一路游玩,悄聲說笑,顯得很親密。唐寶感受到,朗小月如今明顯大方自信了,與剛來京都時已有天壤之別。
今天這四女遇在一起,各有性格與氣質。孫晴雅一如既往的溫婉與知書達禮,羅莎活潑靚麗又自生氣場,鹿露則是其中最有知性美的那一個。
朗小月如今跟人打交道,言談舉止都變化很大,看起來仍是四女中最普通的那一個。
現在,除了放她到皮休科技去鍛煉,唐寶也考慮,朗小月的學習應該早日提上日程了。
一個小時后,一行人如約返回元辰殿。小道士仍然守在偏殿門內,案幾上,那托盤里放著剛才送進去的幾個盒子。
唐寶一眼掃去,只有4個盒子,他那兩個裝有一對貔貅的暗紅木盒不在其間。
張詠將等人有些詫異,小道士則知會說,元清道長請他們進屋一敘。
元清道長突然召見,讓張詠將更詫異了。這位道長與張家老爺子熟識,張詠將從小到大倒是見過很多次,但也并非他想見就能見的。
見唐寶點頭應允,小道士就跨出偏殿,準備領著一行人從一處側門入殿。
眾人跟著小道士從側門入殿后,又七拐八繞,才發現自己又出了此殿,來到一處類似天井的小院。此院面積不大,也就200平左右。
小院一角,一棵需三四人才能環抱的古松下,六邊石臺上放著一具茶盤,石凳上坐著一位身穿暗青色長袍的老道,看起來60多歲,很是干瘦的樣子。
老道蓄著長發,留有胡須。長發盤髻,發髻上圍了一圈黑色道巾,頂上露出發髻。
唐寶想,此人想必就是元清道長。
當眾人跟隨小道士來到松樹下,元清抬頭一望,唐寶便感覺對方眼神中隱有一股銳利之氣,讓他不由自主閉了一下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