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大嗓和玉頭兒是一對結拜兄弟,他也是怡雅茶室的座上客。
以前兩家走得很近,以后川劇蕭條不景氣,演出不上座,收入少,全家回到老家柳莊。
面對這樣的局面,玉柳倆老哥合計著組建一個川戲班子,地點選在柳家寬敞埧子。
壩子上扯個蓬,搭起簡易戲臺,
用不著招兵買馬,演員都是現成的,加上爺兒幾個名下弟子,不愁演員陣容。
玉頭兒取名曰‘玉柳戲班’。
只在房柱上掛個牌子,在檐角上挑個旗子就鳴鑼開張。
不演戲的時候,以家代店經營茶館。擺上十幾張方桌,再配上竹背靠椅,投資小,用處大,就成了。
演戲的時候掛上牌子,演完了將玉柳戲班的牌拆下挑上旗子,名曰:戲友茶社。
一舉兩得。
平時淡日經營茶水,晚上客友多,都是老熟人老戲迷,只須一茶一座,還可免費聽戲清唱。
到雙休日或節假日全天營業買票看戲。價格不貴,根據茶的品牌而定。
有茶客們支撐,有鐵桿戲迷吹捧,不愁沒有生意,基本上坐無虛席。
這經營活主要靠柳大嗓夫婦,跑堂粗活靠光頭闊嘴二金和門下徒弟。
唱戲、生意、養家,這樣下來,說不上發財,維持戲班成員薪水,日常開支,居家過日子還算綽綽有余。
柳氏夫婦膝下三個兒子,都已成年,且都是唱川戲。
父親柳大嗓唱黑頭,柳夫人唱青衣。老大柳大金唱花臉,老二光頭闊嘴柳二金演武生,幺兒柳三金生得眉清目秀,單條細長唱小生。
生、旦、凈、末、丒,除了旦角差不多全家都占齊。
收入雖然不多,日子過得清談,但川戲這看家本領,在這片土地上比起城里來發揮的作用不可小看,川劇這條魂脈沒有斷。
但是,柳大嗓并不安于這樣的生存方式。常常尋思著:
身邊有高?聳的三個兒子,還有三兄弟各自的徒弟,他們跟隨我老柳家,加起來差不多二三十個人。
何不乘這改革開放時代搞點有經濟建設,增加收入,豈不是好事情?老窩著經營茶水,那點小本生意不是我老柳的風格。
老柳家的后院陽光充沛,青草蓋地。他動員全家在那里開辟出一個場地,搭上窩蓬養起了家禽。
養豬、養雞、養鴨、養鵝。
全班人馬忙得不亦樂手,不到一年功夫,收獲不小。
老柳頭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真還是,產生了經濟效益。
過了一段時間,他請老玉頭和劇團的師兄們來參觀,后院壩里豬舍、雞蓬、鴨蓬、鵝蓬,擺了一大片,井井有條。
家雞放養,片地啄食。
鴨子,鵝,趕到小河灣,任其戲游,唯有豬兒圍在圈里。
雞犬之聲,雞飛鴨行好不熱鬧。
參觀完,老柳吩咐廚房生火,擺上宴席請同行們上桌。
席上有師兄戲謔:
“老柳頭大刀闊斧,真所謂:`妻妾成群',財源廣進!佩服佩服!″
全場轟堂大笑。
“老兄莫亂說,有夫人在文明點,是雞鴨成群。″
玉頭兒笑說:
“啊,是,是雞鴨成群。你哥子打得滑,腦殼轉得快,靈醒,有經濟頭腦。″
柳大嗓接過話頭:
“玉兄見笑,這年頭,有錢才是硬道道理。我這叫華麗轉身。″
“華麗轉身?川劇這碗飯不要啦?“
“哎呀,老兄,那是只空碗,那點基本工資還不夠塞牙縫。你說是不是?“
“柳兄,你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從今以后,你端的是只金飯碗,向你學習!″
“不客氣,共勉,共勉,互相共勉!″
老柳頭接著又說:
“我這點小打小鬧算什么喲,地球人都知道哇,難道你們沒看見嗎?
跟我們一樣的同行,他們叫什么,那叫明星。
我們叫什么?我們叫演員,有戲演可沒人看的演員。
別人前呼后擁一大群,他一個人的出場費夠養我們全團。
這人嘛自己也不屙泡尿照照,長得嘛不咋個,反正比我還悲哀。
暴焉子一個,皺皮啦呱,身架架就像個下苦力的,躬腰駝背。
哈哈哈…笑死我個先人,還是明星!
那個明星一不要鼓二不要琴,就憑一張嘴,盡演一些瞎子,癱子,瓜娃子,粗俗惡搞,逗得全體人民哄哄大笑,屋頂掀翻了。
哎,人家吃香的,喝辣的。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游艇,驕車,洋樓,美女團團轉,泡妞一大群。
威風八面,全國通吃,通吃全國。
我這點算個啥?
做的是本份的事,老實人做遭苯的事,不是風吹虛過的事,都是些實實在在的事!
人嘛,川劇可以不看,但這張嘴離不開吃啊,身體需要,不然這日子過的沒滋味啊!
你們說,比起那個牛皮哄哄的老兄來,我又算個啥啊?“
老柳頭的一席話引起大多數同行們的共鳴:
“柳哥這番話還真是這個理!“
“只要能掙錢就是條好漢。“
“有錢才是硬道理!“
“來,酒杯舉起,英雄所見略同!“
“柳兄太謙虛,而今眼目下你端的是金飯碗呦!“
“哪里哪里,過獎啦!“
“柳哥,以后鍋里沒有米了我們跟著你。″
“哎,我的廟門太少了,這里施展不開,不過偶爾來蹭頓飯是可以的。“
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句,都是夸獎話,直聽得柳大嗓眉開眼笑。
玉頭兒的大徒弟任放說:
“前輩,這樣說來,你那看家本領的川劇就此丟棄呵?″
“川劇過失了,把過失的舊玩意拿到新時代,別人不接受啊,不合這輩人的口味啊!″
老柳說完,抓起面前的酒瓶子一剁:
“就像新瓶裝舊酒,能行嗎?″
“前輩此話欠妥!″
“你倒是華麗轉身,但是川劇這條魂脈原本在這里保留延續得好好的,你別出新裁養家禽,豈不可惜。“
任放說道。
“沒有啊!戲照樣唱,副業照樣搞,我把我家三金娃這根戲脈留下,專業從事川劇。“
席座上師兄師弟無話,只顧吃肉喝酒。玉頭兒看了看大家,立起身來,舉起酒杯:
“改革時代,不求貪大,只求平穩日子。這條發展新路老柳頭大膽探索,甘當開路先鋒,精神可佳。
只要安排妥當,我看是可行的。
來來來,為老柳頭的華麗轉身干杯!″
大家站起來:
“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