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蔚放下了手中的筆,“對于空間A2來說,A1就是已經消亡的過去,不管時間線的軌跡是怎樣的,已經不存在的事就無法改變。之前我們提到,時間的本質是用來衡量事件的變化和順序,所以時間存在于‘變動’之中。我們剛才講到了時間線的問題,在時間線的事件只能以順序發生,不可能躍遷和迂回。”
盧蔚點擊A1和A2空間,兩個空間便化為碎屑消失不見了。他點擊時間線的起始端,上方便再次出現了A空間,還是那個花苞。隨著花苞的逐漸開放,時間線上已經消逝的時間便成為了半透明的白色,就像是播放器上移動的進度條。
“時間不可以被裁剪,事件也不可能跳躍發展。”盧蔚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別點在時間線上的兩點,然后并攏手指,時間線上相隔的兩點就被他強行捏在了一起,變成了一個贅在時間線下面的線圈。
他又點了時間線的起始端,那花苞的開放起初是順序而緩慢自然的過程。到被強行銜接的位置時卻突然間跳躍過了一些片段,直接變成了開放的狀態。
“在現實中我們不可能對時間線做這樣的操作,沒有誰能控制時間。”盧蔚又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拉開了那個線圈,時間線又變得和之前一樣了。
“同樣,在時間線內插入某一片段也是不可能的。”盧蔚說道,“這就是時間線,也是我們正常認知中的時間。現在,我們來想象,假如時間像空間一樣,都擁有二維的平面,那么事件的時間軌跡會是怎樣的?”
陳曦開始感到有些難以理解了,如果時間是面,那么這面中便含有無數的時間線,是不是代表時間線可以是任意形狀和走向,因為事件只能順序發生,不能跳躍,那么事件的發生也只能是無限接近的兩點順序發生。如果這樣像的話,似乎平面的時間線與普通的時間線似乎并沒有什么分別。
“老師,時間平面上的事件是否也遵循不能跳躍和插入的原則?”陳曦忽然問道。
盧蔚看著他點了點頭。
“是的,不如你來回答一下我剛才的問題。”
陳曦原本不想提問的,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腦子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開口說了,說了之后之后又頗為懊悔,畢竟他很不喜歡出風頭,不喜歡當出頭鳥,不喜歡做任何會被別人關注的事情。尤其是在安靜的課堂上,這樣的舉動無異于提醒老師提問自己。
陳曦看著盧蔚,站起身來,然后說出了自己方才思考的結果。
“我認為并沒有什么區別,任何存在于平面之上的線段都可以成為時間線,空間只是平面上的一點,已經發生的無法更改,不能跳躍和插入,那么只能以線的形式順序發生,無非是直或彎的區別,但本質上與普通的一維時間線是一樣的。”
盧蔚看著他,周圍的同學也在看他。
“這人誰啊,他在說什么?好像他真的很懂的樣子……真的假的……”
“感覺他說了一堆廢話……”
“老師估計要說他了……”
陳曦并沒有去看那些正在瞎想的人,他所關心的只是盧蔚接下來要說的話,他想讓其他人的注意力快些被其它的事情吸引,不要再關注自己,這種被人盯著的感覺給他一種不安全感。
“意思基本對了,的確,平面的時間線與普通的時間線并沒有什么區別。”盧蔚擺了擺手,陳曦就坐下了。
“但時間平面的意義并不是這個。”盧蔚說道,“時間線發生折疊,那么它就具有了二維或者三維結構,平面也是一樣。我們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盧蔚言語間已拖動時間線形成了一個時間平面,之后他又重新劃出了一條時間線,然后以食指拉扯時間線的中間位置,直線便成為了弧線。
他調整時間平面的位置,使之處于水平位置,然后又移動時間線,使之插入時間平面之中。
“這樣的時間線是二維的空間形式,目前這樣的情況,時間線與時間平面出現了兩個交點,我們將其命名為A和B。我們已經知道事件的發展軌跡就是時間的軌跡,從A到B,現在有至少兩條路可以走,一是沿著弧形的時間線,二是在時間平面上取兩點之間的任何路線。”盧蔚在A與B之間劃了一條白色的直線,“這是最時間平面上最簡單也最直接的軌跡,但還有其他的選擇,在平面之上,任意兩點的距離都可以是無窮遠。”
盧蔚點中A點,從A到平面的一邊畫出了一條垂直線,之后就沿著平面的邊緣折返繪畫,避開B點,從一邊至另外三邊,以“凹”字形在平面上反復延伸著這條白色的時間線,最后不知折返了多少次,平面上出現了很多層疊套在一起的“凹”字,最后這一條折返多次的線止于B點。
“這也是一條時間線,但它比弧形的時間線要長很多。”盧蔚看著臺下,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是一臉茫然,包括陳曦。
“當AB兩點無限接近時,”盧蔚將弧形時間線往下拉,直到弧線的頂端與時間平面相切。“近到使A與B之間成為連續的時間點,這時時間平面上AB兩點之間的時間線將趨于無窮大,而時間弧線上的則趨于零。假設某一空間事件的發生大到達A點,若此時的發生軌跡轉移至時間平面,那么到達B點的時間可以是任意長短。”
轉眼間時間平面上又布滿了密密麻麻的連續折線,“相對于弧形時間線,時間平面實現了AB之間的時間放大。”
盧蔚看向臺下,“這就是線面相交模型。學院成立一百多年,為什么一直采用低維的公元紀年便是因為這個,時間軌跡不能被干預,但可以被發現。學院所處空間的時間軌跡相對于低維空間來說極不穩定,時快時慢,時長時短,每年的元月一號開始之時都會發生類似的時間放大現象,雖然每年放大的時間都不一定,但是放大的時間卻在逐年增長。經過多年的理論探討,我們采用了空間結構概念來解釋時間問題,雖然這一理論現在還有很多不完美之處,但它至少可以解釋一部分的不穩定現象。”
教室里的同學或是一臉茫然,或者皺著眉頭思索,似乎都不太理解盧蔚所說的話。
盧蔚笑了笑,他用手點了面前的所謂“線面相交模型”,那模型便消失了。接著他又轉身擦掉了黑板上的字。
“這也是為什么新生開學會定在元月一號,只有在這時,才能盡量利用放大的時間,同時將因新生開學對低維空間的影響降到最低,使無法順利通過考核之人也能順利返回原來的世界。”盧蔚頓了頓,“至于前面所講的模型,大家不理解也情有可原,畢竟時間是神圣而充滿奧秘的事物,即使是最優秀的研究員也無法說清時間的本質。《時間學》便是這樣一門課程,半是教學,半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