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中午的時候,郝三嫂讓她兒子小武送了一把空心菜過來,說讓她先把菜地挖一下,澆點水,下午好種菜。這空心菜是給她中午炒著吃的。柳枝兒點點頭,摸了摸小武的頭,小男孩羞澀的笑著,柳枝兒跟他簡單地比劃了一下,讓他下午帶著妹妹和娘一起到家里來玩,她請他們吃好吃的。
小武高興地點點頭,轉身向家里跑去。
柳枝兒琢磨著前世里小孩最愛吃的莫過于某當勞的薯條了,干脆給倆孩子炸點薯條,也算感謝郝三嫂對自己這兩天的照顧。
說做就做,她轉身進屋拿了幾個土豆出來,削皮,切條,然后用水泡起來。然后就去做自己的飯菜了。下午要干活,中午就不能吃稀粥了,幸好柳枝兒以前見過外婆用大鍋做燜飯,柳枝兒就依樣畫葫蘆,先把米飯煮得六成熟,撈起來瀝干,又在鍋里下點油,把兩個土豆切成塊,簡單地炒一炒,再把瀝干的米飯蓋上去,插上氣孔,在鍋邊澆點水,蓋上鍋蓋就開始做土豆燜飯。
不得不說柳枝兒是一個利落的人,剛來一天,她就已經對農村的土灶使用得心應手了。這會兒她一邊照看著灶膛里的火,這燜飯的火不能太大,得用小火慢燜,燜出來的米飯香甜,土豆香糯,想想那個味道,她就想吞口水,多少年沒吃過了。同時還把小武送過來的空心菜掐成一小節一小節的,準備清炒著吃。
等到鍋里的土豆燜飯做好了,柳枝兒翻炒和勻后,加點鹽,土豆燜飯就散發出令人食指大動的香味來。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柳枝兒高興地跳起來,想不到外婆當年拿手的土豆燜飯也被自己做出來了,絕對的原滋原味啊!把飯盛起來,放到一邊,柳枝兒三兩下刷鍋炒菜,幾分鐘一盤嫩綠清脆的清炒空心菜也出鍋了。幸好柳枝兒穿過來之前就習慣了多年的單身生活,所以對于一個人做飯一個人吃飯這種事,根本沒有那種傷春悲秋的感覺,反而樂于其中。
一個人樂不可支地吃完夢寐以求的土豆燜飯,柳枝兒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感,美食果然是撫慰人心的最好東西呀,雖然未來的路很難走,柳枝兒這會兒也覺得再多的困難也不在話下了。吃貨的世界果然比較簡單好懂!
吃完飯,洗鍋洗碗,柳枝兒就開始準備做給小武兄妹倆吃的薯條了。她以前嫌人家某當勞家的薯條用的油不好,就自己琢磨著做,所以這會兒做起來倒是挺順手。先把切好的土豆條煮得七八分熟,然后在油鍋里炸到表皮略微發黃,就撈起來,晾干之后撒上鹽即可,因為是給孩子吃的,她也沒用辣椒。不曉得是不是心理作用,就這樣簡簡單單地炸出來的薯條,她都覺得比自己前世做的好吃十倍,可能是食材更加天然的原因吧。
忙完廚房的事,柳枝兒就到菜園子里翻地去了。翻地這種事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像柳枝兒這種生手,稍不注意就把地挖出一個大坑,深淺根本控制不好,看著身后東一堆西一堆的小土堆,柳枝兒苦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果然不是容易的事兒,這地里的活可能就是自己的弱項了。
笨鳥飛得慢,就只好努力一點。人家翻一遍就行,柳枝兒不得不又返回來再細細地將土塊砸碎,盡量把土地弄得平一點,免得郝三嫂過來,還以為自己看到了梯田原型呢。
把地翻好了,再把水澆上,讓地保持濕潤,柳枝兒做好郝三嫂吩咐的全部準備工作,就開始坐在房檐下發呆了。她從來就沒有午睡的習慣,前世是因為緊張,人家午睡的時候她要么在趕活,要么在充電,生怕自己落后別人,被社會給淘汰了。
就在柳枝兒覺得自己的脖子已經伸得可以和長頸鹿媲美的時候,終于看到郝三嫂抱著小丫,帶著小武過來了。小武手里還拎著一個籃子,里面裝的應該是要種下去的菜苗。
柳枝兒高興地站起來,給母子三人打開院門,接過郝三嫂手里的二丫。這孩子也不認生,柳枝兒接過她,她就趴到柳枝兒身上。郝三嫂是個手巧的人,雖然二丫的衣服也是大人改的,不過她在二丫的衣襟上給繡了幾朵小花和兩三只蝴蝶,看起來就好看多了。二丫的頭上扎著沖天小辮,笑起來眼睛都瞇縫起來,一看就是繼承了郝三嫂樂觀向上的好性格。
柳枝兒抓著二丫的小手搖了搖,二丫摸摸柳枝兒的臉,突然趴過來在她臉上親了一下,把柳枝兒給高興壞了。郝三嫂笑著搖搖頭,“這小丫頭也不知道像誰,也不認生,跟誰都笑瞇瞇的。”
如果柳枝兒會說話,她一定會很認真地告訴郝三嫂一句話:“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不過現在說不出來,柳枝兒干脆抱著二丫進廚房去把做好的薯條端出來,放在一個高凳上,又給兩兄妹搬了兩個凳子,讓他們倆坐著慢慢吃。
郝三嫂湊過來一看,“喲,這是個啥?土豆?”
柳枝兒點點頭,郝三嫂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土豆,好奇地拿起一根,嘗了嘗,外皮脆焦,里面卻是軟糯香甜的,再加上一點點鹽味,真是好吃。
“妹子,這是咋做的?咋這么好吃呢?”
柳枝兒笑瞇瞇地看著吃得不亦樂乎的兩兄妹,土豆對于他們家來說也是一項常備蔬菜,可以說已經吃得有些厭了,可是今天這土豆卻讓他們倆胃口大開。兩兄妹你一根我一根,小嘴巴里不停地嚼著,兩張小臉全是滿足的神采。
郝三嫂又氣又笑,“這倆小壞蛋,在家里吃土豆的時候咋沒這么歡呢?隔鍋飯比較香是吧?”
柳枝兒笑得很得意,她猜郝三嫂平時做土豆為了省油,肯定是以水煮為主,再好吃的菜,如果只是水煮,也不會好吃到哪里去的。
郝三嫂又拿起一根仔細看了看,“這怕是用油炸出來的吧?”
柳枝兒點點頭。
郝三嫂又咬了一口,“不對呀,如果只是用油炸,肯定是硬邦邦的,怎么里面軟軟的呢?”
柳枝兒翹起大拇指,這有經驗的家庭主婦就是不一樣,看看就知道怎么做的了。她拉著郝三嫂到廚房里,給她比劃著演示了一遍做法。
郝三嫂恍然大悟,難怪呢,又是水煮又是油炸的,這么麻煩,難怪那么好吃。
郝三嫂自然知道柳枝兒是為了自家的兩個孩子做這個的,不過她是個實心腸的人,嘴巴上不會講太多感謝的話,只是暗自思量著以后更要多多照顧好這個命苦的妹子才行。
兩個孩子忙著吃薯條,兩個大人就能騰出手來干地里的活了。
郝三嫂看著柳枝兒翻好的地,點點頭,“妹子這活干得不錯,俗話說人勤地不懶,咱們莊稼人只要肯在地里下功夫,就不會沒有好收成。”
柳枝兒點點頭,跟著郝三嫂就在地里忙活起來。
兩人忙了大半個時辰,總算把郝三嫂帶來的菜苗給種了下去,還在籬笆根刨了幾個小坑,種了幾棵豇豆。
“妹子,嫂子給你的這個豇豆可是好東西,嫩的時候可以炒著吃,也能做成泡菜吃,等老了還能燜飯吃,你沒事就給這菜地里澆點水,多用點心,要不了多久就能吃上自己種的菜了。”郝三嫂耐心地教著柳枝兒。
“你也沒養豬,估計也沒有大糞可以用,反正都是些小菜,過幾天等菜苗活過來了,你就把家里的草木灰弄點來灑在地里,也可以當肥料用的。”
柳枝兒本來就在愁肥料的事,聽到草木灰也可以當肥料用,簡直對草木灰要頂禮膜拜了。又能洗碗,又能洗衣服,又能當肥料,聽說女人月經的時候還能用來當衛生巾用,果然是草木灰不可貌相呀!
郝三嫂到井邊打水洗洗手,正好兩個孩子也吃完了,給他們倆也把手洗洗干凈,就準備帶著孩子走了。
柳枝兒突然想到自己要去地里查看莊稼的事,連忙抓著郝三嫂,比劃起來。
“你想去看看地里的莊稼,又怕遇到村里的那幾個流氓?”郝三嫂一邊看著她比劃一邊猜著,她素來知道柳枝兒長得好,村里的幾個老流氓經常騷擾她。這個季節地里的莊稼都長起來了,玉米桿子比人還高,如果真要遇到壞蛋,柳枝兒又不會說話,還真是容易被欺負。
柳枝兒點點頭,郝三嫂一口應了,反正柳枝兒家的幾塊地都跟自己家的挨得很近,正好自己也去看看地里的莊稼。郝三嫂是個幸運的女人,她嫁給郝三哥后,基本上就不管地里的事兒,只管家里的家務孩子,就這樣郝三哥還怕累著她,經常幫著家里家外的忙活。
柳枝兒見郝三嫂答應了,很高興,把院子簡單收拾一下,關上院門,牽著小武,郝三嫂抱著二丫,一行四人朝著田野慢慢走去。
郝三嫂是個健談的女人,所以一路上她都沒停過嘴,一直跟柳枝兒介紹著地里的情況,也讓柳枝兒對這個村里的種植情況更加了解了。
“咱們村地方不錯,挨著河,用水方便,所以這河兩邊主要種的都是水稻之類的。那邊坡上稍微干點的地方則主要種些玉米、紅薯、土豆啥的。”
“對面是楊家村,他們村山地多,除了這河邊的水田用來種糧食,山上多半都種水果,一年收成也還可以的。救你的那個人叫楊樹,就是對面楊家村的。”
柳枝兒一邊聽一邊點頭,看來這個村里種的作物跟前世外婆家的差不多,突然聽到三嫂說起救了自己的楊樹,心里覺得有點歉疚,人家冒著生命危險來救自己,還沒去感謝人家呢。
她和郝三嫂提起這件事,郝三嫂沉默了一會兒:“按說,人家救了你的命,你也應該去感謝人家,就是你們倆情況有點特殊,一個吧年紀輕輕就守寡,另外一個也是年紀輕輕的老婆跑了,自己一個男人帶個孩子。就怕人家說你閑話。”
柳枝兒也皺皺眉,村里那些長舌婦的確是很討厭,但是有恩不謝也不是自己做人的原則。想到這里,她和郝三嫂比劃著,“那我也得去。反正村里現在對我的閑話也不少,我不往心里去,還能少我一塊肉?人家救了我的命,多大的恩德,不能就這么算了。”
郝三嫂點點頭:“我也是這么覺得,就是怕你受不了。”郝三嫂主要是覺得之前柳枝兒之所以跳水自殺,就是因為村里的流言所致,不過如果柳枝兒自己能夠無視這些流言,那當然更好。
柳枝兒擺擺手,表示自己已經無懼這些流言了。
郝三嫂說道:“這楊樹今年也就二十三四歲,之前娶了一個媳婦,結果那個媳婦嫌棄家里窮,跟人跑了,留下一個小男娃,今年七歲了。兩父子和家里的大哥大嫂一起生活,他們的爹娘去世好幾年了,楊樹平時要進山打獵賺錢,所以經常把孩子托付給自己的嫂子。不過他這個嫂子,真是……”郝三嫂咋舌,搖搖頭,有點說不下去。
柳枝兒很好奇,難道又是一個武二郎和潘嫂子的故事?
郝三嫂笑道:“他這個嫂子吧,生平最怕兩件事,自己吃虧和別人占自己便宜。所以,她一邊害怕楊樹分家出去,自己家少了那些山貨的收入,一邊又覺得楊樹家的娃在自己家吃飯,占了自己大便宜。所以每次楊樹要把孩子托付給嫂子的時候,都要受很多的冷言冷語。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事兒,都勸楊樹干脆分家算了,楊樹也想啊,可是家里沒個女人,怎么成一個家?不過楊樹這個人真不錯,身體好,長得俊,還有一手打獵的好本事,這十里八鄉盯著他的人可不少,連那些黃花閨女都喜歡他呢。”
柳枝兒一邊聽著八卦,一邊心里嘀咕,這楊樹就是一個香餑餑呀!一個帶娃的鰥夫,行情還這么好?不過既然知道他有個娃,柳枝兒想著明天去鎮上還得給孩子買點點心才行。
跟郝三嫂在地里轉了一圈,柳枝兒把屬于自己的四塊地好好看了一遍,這原主也跟當地的村民一樣,拿了一塊水田種水稻,兩塊干地種了玉米和花生,一塊山地上種了紅薯。水稻剛剛抽穗,正在灌漿;玉米倒是快熟了,其他的都還沒熟。地里有些雜草,沒旁邊人家弄的干凈,柳枝兒琢磨著自己以后有事兒可忙了。
從玉米地里找了幾支還能煮著吃的嫩玉米,柳枝兒和郝三嫂就打道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