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節轉眼著就過去了,拖著行李箱10點不到就到了公司,一路上都沒碰到幾個人,更不用說熟人了,宿舍里空蕩蕩的。把宿舍里整理完,打開電腦發現《愛情公寓2》已經更新了,于是呆在宿舍里刷劇。
辦公室里一切如舊,只是少了一些熟悉的面孔。部門里只剩下何文一個人,呆下去也沒多大的意義了。公司也看不到好轉的跡象,聽說人事何經理也要走了,業務部門也走了一些人。趙敏喆也走了,聽說和售后服務部那個有點禿頂的老鄉在一起了,和七爺談起這件事的時候,總不免要感慨一番。
對于老板來說,蘭軻一夢吧。當初那么輝煌的一個公司,兩三年就敗落了。公司里面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正如美工陳亞娟說的:她入行做平面設計的時候,3K多一個月,幾年以后漲到5K左右。然后,就再也沒漲過了,公司倒是換了幾家。這就是瓶頸吧。
……
坐車到水田市場,順著天橋走到對面,換上M244一路顛簸。從石龍仔市場下車,走到十字路口,向右。沿著坡一直走,看到兩邊新建的工業園,路邊還有工程機械和三三兩兩的工人。到了路盡頭,是一片荒地,中間矗立一棟拆得差不多的廠房,看樣子應該荒廢有一段時間了。右轉,走一百多米,就到了面試公司的大門前。兩棟廠房中間有一個大的過道,大門正對著。在保安室登記了,換了來訪證,進去左轉,走到盡頭,看到辦公樓的入口。旁邊就是水田高速,車流不斷。素色的前臺,全大理石裝飾,旁邊有一個大柱子,遠遠的一看,有點船的樣子。到前臺,登記完,前臺美女說直接上四樓。一個帥哥走過來,長得不高,大頭,大圓臉,褐色的眼睛,短頭發,笑起來有兩個深深的酒窩:“何先生,你好!”
“你好,我是過來應聘培訓主管的。”
“跟我上四樓。這地方好不好找?”
“還好,有點偏,以前沒來過。不過,這種事難不倒我了。再偏的地方也找到過。”
“嘿嘿。”
出電梯,進一個廳,前面有一個前臺,樣式和一樓是一樣的,不過并沒有人。后面鏤空的裝飾墻,隱約可以看見里面的辦公區。右邊有兩間,估計是會議室那一類的地方吧。整體風格都是很素色,冷色調。從前臺邊的過道走進去,迎面而來的是辦公區,分左右兩邊,中間一個寬寬的過道,一直延伸到盡頭。看來是把整層都作為一個辦公區,一半開放式辦公區,另外一半是封閉式的辦公室,應該是領導那一類人的吧。中間的過過過道直通到底。
順著引領,走過過道到了第一間辦公室。
“這是我們管理部的領導,叫趙經理就好了。”
“好的。”
走進辦公室,看到一個四十歲左右的女人坐在辦公桌后面。個子不高,膚色有點黑,短發戴幅眼鏡。辦公桌后面有個書柜,擺了幾本書。桌子上一臺電話,右手邊側面擺了一臺電腦。看LOGO是HKC,沒見過的牌子。去年買筆記本的時候,專門研究過眾多電腦配件廠商,沒見過估計是不知名的吧。不過比起福永那個外殼燒得黑黑的臺資廠來說,顯然要好很多。
把精心準備的自我介紹講完,何文安靜的看著對面的趙經理。趙經理拿著簡歷,扶了下眼鏡,看著何文說:“你現在這家公司做了哪些培訓?”
“我們做的培訓有很多。職員、管理層還有生產部門的都有涉及。主要是針對生產方面了,自己開發了十多門課程。配合培訓總監做銷售方面的培訓。還主推了生產部門勝任力模型。個人覺得,我所在的培訓中心做得最成功的還是銷售人員的系列培訓了。持續一個多月的時間,對企業文化、通用技能、銷售技能、專業知識方面進行了系統分階段的培訓,加上嚴格的考核。雖然淘汰率較高,但培訓完以后就能上手做外貿銷售,并且出單周期比以往大大縮短了。這個項目也是受老板大加贊賞的項目。”
“嗯。你擅長講哪些課程?”
“我擅長《職業生活規劃》,通過自身的實踐和學習融合,把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形成了一個系列的三個小課程:《渴望成功是成功者的通行證》、《選擇決定成功》、《行動是成功的開始》,分別從目標設定、方向與實現途徑設計、個人生涯規劃三個方面來引導。其實,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為什么職業生涯規劃一直沒法落地呢?因為很多人想要設計職業規劃,他連目標都沒有。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想要往哪個領域走?用多少時間?達到什么高度?這些他都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設定的職業規劃,也就是一張紙了。其他的課程還有《時間管理》、《小概率事件管理》、《積極的心態》等等。”
“現在的培訓市場魚龍混雜,你覺得培訓師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就能力來講,我覺得培訓師的各項能力之間是相互協同的,不存在最重要的這個說法了。如果硬是要說,在以前我會說是專業知識。現在我會說是專業知識+營銷能力。很多專業知識扎實、經驗豐富的人講課不一定很好,為什么呢?因為欠缺營銷的能力。大家耳熟能詳的余世維,一開始也是在機場的書店、新華書店播放光碟,在高端精英人群里面傳播。就通過老掉牙的塑料卡紙的老式投影儀,照樣聲名鵲起。”
“對啊。現在余世維很火,課程的價格都炒到了很高,他講的那些知識也就未必都管用而已。”講這話的時候,趙經理眼里閃過激動的神情。看到這個,何文心里有底了。
“嗯。余世維作為管理培訓第一人,把整個培訓界帶起來了,是神話一般的存在。我在大學開始就把他的課程全部看完了,反復揣摩。長沙還有一個咨詢公司,全盤照抄他的課程的。不過,他也是抓住了國人喜歡獵奇的特點,講的很多生動的案例、國外的生活,其實,國內的企業未必都能夠適用了。”
“第一眼看你,感覺你像才畢業的。不過一開口說話,還是有料的。”
“可能是看上去顯小吧。呵呵。”……
面試回來第二天,就得到了錄用的消息。不過,離職應該要兩個星期左右吧。本來要提前一個月的,不過按照這樣的情況,應該兩個星期就夠了。想想人事的何經理都快離職了,應該會抬抬手早點批何文走。
“何經理,你好。這是我的辭職書,因為何老大去年就走了,直接就給到你這里來了。”
“你是你們部門里最后一個了吧。”
“對啊,工作方面的資料我已經整理好了。公司目前也沒有培訓的計劃,建議您這邊找一個人來和我交接一下,以免工作出現空檔。”
“咦?3月1日?”
“對啊,剛好兩個星期的時間。”
“這個,我考慮一下。”
“公司和部門的現狀,你這邊應該也比較清楚了。老實說,我工作已經找好了,和對方商定的是3月1日上班。”
“公司的制度是辭職要提前一個月的。”
“多呆在這里兩星期,其實也沒有多大的意義。你這邊批一下就好了,我也沒有直屬領導了,總不成拿給邢總去吧。”
“新的人事經理要到任了,建議你到時候把這個申請遞給他。”
“哼。”何文把辭職書拿回手里,狠狠的瞪了何經理一眼。“還不是因為何老大走的時候,兇了她幾句?這么記仇?”
公司里一切照舊,只是人事何經理不經常找人聊天了,沒多久新來一個人事經理,聽說是華為出來的。后面通過七爺從人資那邊一打聽,原來也是畢業的前幾年在華為,后面去了其他公司當人事經理,然后又跳槽到這里的。這種大企業出來的人帶著各種光環,邢總總是很迷信這個。覺得有了他們,就能改變種種問題。事實說明,還是那鳥樣。標桿公司出來的人,厲害的是原來公司、原來的平臺,他只是在里面發揮自己的能量而已,離開了那個平臺,往往都不會那么卓越。況且,華為實行的是末位淘汰制,混的很好的話,怎么會出來呢?光環也有漸漸失效的那一天。
眼看著從1號拖到7號,那邊公司打電話催過兩次了,該想點辦法了,何文思忖。
“陳總好。”想想人資的從主管到經理再到總監,級別越來越高,問題卻仍然存在,甚至更嚴重了,何文不禁感慨。
“你好。”
“我是培訓中心的,在年初的時候就向何經理提交了辭職的意向,兩個星期前提交了辭職書,今天就到期了,這個事何經理和您這邊有說沒?”
“這個倒是沒有了,你今天過來說也挺突然的。你的想法是怎樣?”
“我是培訓中心最后一個人了,很多電腦資料在我這邊,我想找一個人交接,資料我都整理好了。銷售培訓、去年還錄了一些培訓視頻,這些資料都挺珍貴的,我是不想等我離職了,這些東西弄來弄去,不見了的話,對公司也是一種損失,你說是吧。”
“嗯,是的。是的。小何,你是一個很有職業道德的人。我馬上就找人,和你辦理交接。”
“好的,謝謝陳總。”何文暗喜,交接辦完,就可以明正言順的閃人了。
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辦理辦交接。何文再補了一份《辭職書》,言辭懇切,意思卻是很明白:這里已經不適合我了,沒有我發展的空間了。早點放我走吧。”
陳總看完,也就沒有再押了。順利辦完手續的時候,已經是3月13日了。下家負責培訓的人等了一個星期,已經轉崗了。